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血清中有近百种酶一但只有少数酶与疾病诊断有关,现对诊断肝病时的血酶清做如下简述。1转氨酸肝脏内转氨酶正常情况下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转氨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活性增加一倍。所以,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临床上常用的转氨酶有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其中GPT对诊断肝病具有较大意义。1.1GPTGP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中毒性肝细胞损害等。其中度升高,见于迁延性及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变等。轻度升高,见于阻塞性黄殖,胆道…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运动量的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而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故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肝脏是否受到损害。现探讨脂肪肝与血清ALT升高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控制脂肪肝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博士》2020,(2)
正我国肝病患者多,而专科医生较少。由于虚假广告和假冒专家的误导,广大群众对肝病防治基本知识严重不足。现就常见误区介绍如下:误区一: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升高时,就认为肝细胞有炎性坏死。实际上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首先应当积极查找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然后根据致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能转氨酶升高就吃保肝降酶药物,不查找病因盲目处理可能会贻误病情。误区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  相似文献   

4.
马斌  慈莉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781-782
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ALT指标。结果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平均为1.24×105copies/ml;血清ALT水平平均为326IU/L;血清AST/ALT平均为1.15;血清HBV-DNA含量与ALT之间无相关性(r=-0.43、P>0.05);与血清AST/ALT成明显负相关(r=-0.314、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与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无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评价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示疾病会向不良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正常人,各型肝病及非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结果,各型肝炎患者血清PLD均有升高。尤以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清PLD可反映肝细胞的损害及肝脏的纤维化,且有助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变化来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随机选择144例慢性肝病患者按诊断标准分型。观察各型肝病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关系,与肝癌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持续呈高滴度,有77%的患者AFP〉500μg/L。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存在高滴度的AFP时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AFP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76-76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表现,是临床上用来衡量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虽不具有特异性.但其高度的灵敏性被临床医师普遍认同。在临床看到,部分慢性肝炎病人ALT反复波动或持续升高常使病人情绪不安与紧张。所以降酶治疗对于稳定病人情绪与改善病情均有裨益。慢性肝病和结核病病人在我国具有较多的人群。慢性肝病本身对肝脏的损害和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已被人们广泛关注。笔者近几年来,利用门诊病人复诊率高的特点,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转氨酶升高的36例病人用自拟健脾降酶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4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22例(55%)肝组织检出HBcAg,82例(70%)血清HBeAg阳性,HBcAg~+/HBeAg~+和HBcAg~-/HBeAg~-一致率为80%。在部分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二者均阳性。因此认为肝组织HBcAg表达是活动性病毒复制的一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血清转氨酶水平在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高于HBcAg阴性患者,在HBcAg表达为胞浆型患者又高于HBcAg胞核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胞浆表达突出,HBeAg阳性慢性非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则以胞核表述为主。由此认为HBcAg胞浆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免疫性肝细胞溶解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9.
将外源性凝集索ConA与血清中糖蛋白相结僵,在电泳上可形成峰,根据峰的高低可测定血清中所谓ConA结合蛋白含量。正常人血清中ConA结合蛋白为95.16±14.54u/dl,慢性肝病时降低,肝细胞性肝癌时升高。本法简便,灵敏度高。初步显示测定血清中该种蛋白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脯氨酸肽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脯氨酸肽酶检测并动态观察,探讨其升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PLD既能反映肝细胞损伤,又能反映肝病慢性化程度,对判断慢性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全楚 《肝博士》2006,(2):31-32
慢性转氨酶升高是临床上一个特殊的暂时性诊断,也是很多非病毒性肝炎性肝病患者惟一的临床表现。慢性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他原因包括酒精性、免疫性、遗传性或代谢性肝病等。多数  相似文献   

12.
郭莹  宋薇薇  罗花  文萍 《安徽医学》2012,33(3):311-312
目的了解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血清转氨酶的关系。方法某单位健康体检,经B超诊断脂肪肝376例,并与血清转氨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脂肪肝和轻-中度脂肪肝体检者血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脂肪肝和轻-中度脂肪肝两者之间血AST、r-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脂肪肝与轻-中度脂肪肝相比血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脂肪肝程度越重,肝细胞损害也相对明显,血清转氨酶也升高,尤以ALT升高明显。结论脂肪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脂肪肝程度越重,肝细胞损害也相对明显,血清转氨酶也升高,尤以ALT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3.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对肝病诊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氨酸脱氢酶(GLDH)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正常血清GLDH活性很低,但在肝脏疾病尤其涉及肝细胞线粒体损害时活性显著升高,是肝实质损害的敏感指标。本文测定了各种肝病患者及健康献血员GLDH的活性,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以评价其临床意义。其结果显示:肝病组高于正常组(P<0.05),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其活性升高,随病情好转而下降,测定GLDH对肝病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判定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27例肝病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及其与肝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多为轻度或中度。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检,肝组织细胞灶性坏死的阳性率显著地高于血清转氨酶的阳性率。而肝炎后肝硬化,则两者相似。96例良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增高者46例,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量之间基本呈平行关系。并认为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正常,亦不能排除肝细胞有坏死可能。  相似文献   

15.
黄彪  郎江明  蒋开平  吴军  徐学群 《海南医学》2005,16(11):105-10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过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6例,按转氨酶水平分为升高型、降低型、稳定型三类,观察治疗后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HBeAg转换的关系。结果血清HBeAg转换率高低随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不同而显现有差异,升高型53.73%、降低型33.33%、稳定型12.12%。其中,升高型、稳定型与降低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稳定型与升高型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05)。结论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时,应将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血HBeAg转换这一主体疗效因素进行有机联系。当血清转氨酶呈现升高型变化时,可能预示着会出现血清HBeAg转换的最佳治疗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110例血清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11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现,各肝病组血清胆固醇均降低,且慢性重症肝炎TC<肝硬化TC<慢性活动性肝炎TC<慢性迁延性肝炎TC,血TC<1.8mmol/L,死亡数明显上升。提示,血TC值的变化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与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并认为促肝细胞生成素对提高血清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126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E2含量的变化。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T含量均低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T水平更低;E2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E2升高更加明显。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出现女性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法分别检测21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TBA、HA、PCⅢ、IV—C、LN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不同程度间TBA及HA、PCⅢ、IV—C、LN水平升高差别有显著性,大多数组血清TBA、HA、PCⅢ、LN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HA、PCⅢ、IV—C、LN水平,不仅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法分别检测21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不同程度间TBA与HA、PCⅢ、Ⅳ—C、LN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大多数组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HA、PCⅢ、Ⅳ—C、LN水平,不仅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中的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但它不是器官专一性,许多因素均可引起ALT的升高,近年来在高考体检的学生中发现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者呈上升趋势。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