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结肠肠管松弛,紧张性降低,运动减弱,导致对肠内容物下传输送无力,肠内容物通过迟缓,时间延长,水分吸收过多,使粪便变干而出现便秘的一种疾病。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便秘”范畴,其病因多为热结、气滞、寒凝和气血津液亏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笔者通过3年的潜心观察研究,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7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相似文献
3.
4.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血浆胃动素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患者血浆胃动素 (MTL)含量的分析 ,探讨血浆MTL水平与STC患者结肠动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1例STC患者和 33例正常人空腹及餐后 1h的血浆MTL水平 ,分析两者的差异 ,并将患者血浆MTL水平与结肠运输试验的标记物排出率做相关分析。结果 :2 1例STC患者的空腹和餐后 1h的血浆MTL含量分别为 (2 2 7 92± 90 4 6 )ng/L ,(2 6 7 94± 12 6 6 8)ng/L ,低于正常组的(2 88± 12 7 83)ng/L ,(336 16± 116 0 6 )ng/L。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TC患者餐后 1h的MTL含量与结肠运输试验的标记物排出率呈线性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结论 :MTL释放减少可能是STC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84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全切和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8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药。结论: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不同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类以结肠传输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采用西药及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水疗、生物反馈等疗法治疗,疗效满意。因人而宜,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便秘的诊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人们所轻视;但随着其发病率的升高,已引起了愈来愈多的研究者们的关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olo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CSTC)又被称为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colonic inertia),是指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所引起的便秘。该病病因不清,症状顽固,影响因素较多。尽管结肠次全(全)切除术对大部分病人有较好的效果,但怎样更精确全面地诊断CSTC,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怎样探索CSTC的发病机制从而在根本上进行防治仍然是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8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胃肠道传输障碍而致的便秘,其病因尚不明了,症状顽固,难以治疗,外科对本症治疗多采用结肠切除或次全切除,但有严格的适应证且易留有后遗症。口服药物治疗便秘有广泛临床基础,但易出现因滥用泻剂而症状加重,我院中医科于2002~2003年对181例慢传输型便秘(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便秘二号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的疗效,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对STC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TC模型大鼠16只,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予灌服便秘二号方10ml/(kg·d),对照组大鼠予灌服生理盐水10m/(kg·d),共30天。停药1周后,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结果:炭末推进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推进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肌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便秘二号方可以增强STC大鼠的结肠蠕动功能,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扣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腔镜改良Duhamel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腹腔镜改良Duhamel术
的STC 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60~220 min,手术出血量40~100 mL,术后肠
蠕动恢复时间为30~48 h,住院时间8~15 d,切口平均长度7 cm。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仅1 例患者发生肠梗阻,术
后1 个月时排便可控制在4 次以下,术后5 个月胃肠质量评分可接近正常人。结论腹腔镜改良Duhamel术治疗STC 安全有
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细菌基因共有重复序列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慢传输便秘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造模组15只,造模组给予易蒙停灌胃.收集每24 h排出粪便,计数排便粒数,称量粪便质量,及24 h进食量及进水量,通过碳末灌胃测定肠道传输时间.留取造模组与对照组不同时段粪便,提取肠道细菌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造模组大鼠24 h内排便粒数、排便质量、进食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进水量没有明显差异.造模组大鼠肠道传输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ERIC-PCR结果优势条带依然存在,但是较对照组及给药前条带增多且亮度增高.结论 易蒙停给药致慢传输便秘大鼠造模成功,造模组大鼠肠道菌群较对照组ERIC-PCR结果可能存在细菌数量及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天枢穴深刺和标准针刺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将39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成天枢穴深刺组和天枢穴标准针刺组,分别观察2组治疗1个月后便秘量表积分、大便性状积分及结肠传输时间(CTT)的差异和针灸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便秘量表积分、大便性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天枢穴深刺组优于天枢穴标准针刺组;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天枢穴深刺组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标准针刺组明显,该治疗方法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通便的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造模组(24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造模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养阴润肠方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予以一期处死,并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观察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实时荧光定量PCIk法检测c—kit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他组继续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30d。之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模型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正常组多(P〈0.01),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内存留粪便粒数较模型组少(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碳未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阴润肠方组碳末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而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kit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恢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恢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阴润肠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莫沙必利组较养阴润肠方组表达水平低(P〈0.05),莫沙必利组较恢复组表达量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润肠方具有较好的增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传输功能的作用,其通便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Cajal间质细胞的再生及修复而达到促进肠动力,从而实现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益气开秘方对慢输型便秘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结肠慢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以莫沙必利为阳性对照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0例患者,疗程为28d。结果:益气开秘方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莫沙必利组总有效率为46.67%。经治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和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对于粪便性状和腹胀主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于一次排便持续时间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而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命质量评分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开秘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便秘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构建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优化其模型及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番泻叶+限水+控制饮食致STC小鼠模型(下称模型Ⅰ组)、游泳结合饥饱失常所致STC小鼠模型(下称模型Ⅱ组)及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所致STC小鼠模型(下称模型Ⅲ组),比较各组小鼠一般行为学特征、首粒黑便传出时间、6 h排便数量及质量、肠道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3种模型小鼠的粪便干结、质硬、数少、颗粒细小,首粒黑便传出时间显著延长(P〈0.01),模型Ⅰ、Ⅲ组6 h排便数量和质量减少(P〈0.01),模型Ⅰ、Ⅱ组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3种模型小鼠肠道推进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结肠黏膜正常或呈轻度炎症改变。结论模型Ⅰ组的一般行为学、首粒黑便传出时间、6 h排便数量和质量、血清D-木糖含量、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可以作为评价脾虚证STC小鼠模型成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上巨虚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针刺双侧上巨虚)、非经非穴组(针刺小鼠臀部两处非经非穴点),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复制小鼠STC模型。观察各组首次排便时间、12h内排便粒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数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1),12h内排便粒数和结肠ICC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12h内排便粒数和结肠ICC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针刺上巨虚穴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结肠组织IC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