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常常给人带来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上的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本文从中医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及应用现状对中医在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正常的情绪是有益的,但急剧、突然、或持续的情绪波动却可导致或加重疾病的发展。早在公元前5~3世纪,我国最早的经典医著《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心理学方面的阐述。它认为“七情郁结”可引起“气血凝滞”,强调“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又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至我院门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松陵镇城中社区),对该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措施有基本的高血压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情绪转移法,身心松弛法.观察该组病人实行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精神状态评分.结果:该组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平均动脉压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焦虑、抑郁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适宜于社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中医干预技术,并探讨其在社区应用的策略。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检索AD社区中医干预相关文献报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月),对AD社区中医干预的现有及可能的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AD社区中医适宜干预技术及应用策略。结果:相关研究证据表明中药内服疗法、针灸推拿疗法、药膳食疗、气功、太极拳等运动疗法、情志疗法、五音疗法等中医适宜干预技术可以应用于社区轻度认知损害(MCI)及轻、中度AD的防治,建立健全的社区医疗机构-患者-社区老年人监护人员的AD社区中医干预模式是值得探索的。结论:社区医务人员指导、AD患者自我管理和监护人员协助的AD社区中医综合干预管理策略尚需在具体社区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心理干预治疗对SARS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自拟中医心理观察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测查 ,根据第 1次测查结果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心理导引和支持性中医心理治疗 ,每人每天 1次 ,每次 1 5~ 2 0min ,治疗 2周后进行第 2次测查。结果 接受治疗病人共 6 8例 ,经中医心理治疗后 ,测查总分及各项情绪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结论 中医心理干预治疗对于SARS病人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康复的意义。方法: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18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药物用量不变,给予心理干预后,18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血压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康复的意义.方法: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18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药物用量不变,给予心理干预后,18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血压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手段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著性检验手段对比接受心理干预手段治疗高血压并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下降值及心理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心理干预手段治疗后,患者血压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同时其焦虑和抑郁水平也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用心理干预手段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效果显著而持久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地震后中医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体系建设,以期对今后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的中医心理干预做理论准备.方法 根据中医心理医疗队在灾区的实践经验与体会,从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与整理.结果 在分析地震后灾民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医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若干设想.结论 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指导实践,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阈下抑郁人群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 后测试验设计,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抑郁自评量表(CES D)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对600例样本进行测试,在符合入组条件的189例样本中,随机抽取了 36例进入干预组,36例进入对照组。心理干预结束后(8周),使用 CES D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对实验数据使用 t检验分析。结果:8周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后测评分均低于前测,且前后测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前后测分差大于对照组前后测分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扶阳抑阴”思想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方案在改善阈下抑郁人群的负性情绪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守护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该思想对于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就"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兰州市2个社区为试验社区,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研究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社区护理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社区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规律用药率、食盐摄入控制率、规律运动率、血压常规监测率、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中的疗效。方法:72例合并焦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入心理干预组(36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 1次/d和心理干预,对照组(36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两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6.11%(心理干预组)和66.67%(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合并焦虑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模型意义在于通过评价来了解任何特定复杂干预中什么干预因素起作用,在什么时点起作用,这个作用在整个医疗实践中能体现多大的意义,使起到重要作用的干预因素在医疗服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可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资源。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既能体现中医药的诊病特点与疗效优势,又能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本文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讨论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步骤,以及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模型意义在于通过评价来了解任何特定复杂干预中什么干预因素起作用,在什么时点起作用,这个作用在整个医疗实践中能体现多大的意义,使起到重要作用的干预因素在医疗服务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可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资源。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既能体现中医药的诊病特点与疗效优势,又能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本文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讨论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步骤,以及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社区免费综合中医特色治疗,分为单号组及双号组,单号组给予针灸、膏药贴敷加腰椎牵引治疗;双号组给予推拿、针灸加中药烫疗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临床痊愈21例,占35%;显效31例,占53%;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缺乳的影响。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和成功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及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针刺所致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用针刺方法治疗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实验前均进行耐痛阈、心率(HR)、血压(BP)测定,观察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所得值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耐痛阈、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所得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针刺前后心率(HR)、血压(B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针刺所致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增加舒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