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血酶大鼠脑内注射对NF-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脑内注射凝血酶(Thrombin,TM)对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TM、TM+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尾状核,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应用EMSA技术测定NF-κB活性。结果 凝血酶脑内注射后6h NF-κB活性开始增加(P〈0.05),24h时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CATG组NF-κ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激活NF-κB,诱导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脑内注射凝血酶(Thrombin,TM)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nsionmolecule-1,ICAM-1)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M、TM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尾状核,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RT-PCR技术检测ICAM-1mRNA表达,通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凝血酶脑内注射后24h ICAM-1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5),48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M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与ICAM-1mRNA相似。CATG组ICAM-1mRNA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诱导ICAM-1mRNA,促进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S抗炎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射至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并于造模术后2h行APS腹腔注射,分别于6h和1、3、5d4个时间点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干预后3d和5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干预6h及1、3、5d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APS可抑制NF—κB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N-acetylcysteine,NAC)在大鼠脑出血(ICH)继发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不凝血制作实验性ICH模型,造模后即刻和6h后用NAC干预,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惦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ICH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开始表达,48h迭高峰,ICAM—l12h开始表迭,72h迭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脑出血后NF—KB与ICAM—l呈正相关(r=0.868,P〈0.05),NF—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ICAM—l。NAC可明显降低ICH24h、72h亚组NF—κB、ICAM—l的表达(P〈0.05)。结论 ICH时,NA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ICAM—l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amRNA(TNF-a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l区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a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究人脑胶质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和uP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NF-κB及uP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在52例脑胶质瘤中NF-κB有41例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uPA在52例胶质瘤中则全部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NF-κB和uP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脑胶质瘤中,活化的NF-κB可促进uPA表达.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究人脑胶质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和uP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NF-κB及uP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在52例脑胶质瘤中NF-κB有41例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uPA在52例胶质瘤中则全部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NF-κB和uP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脑胶质瘤中,活化的NF-κB可促进uPA表达.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CCH)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到2011年12月CCH标本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标本9例和正常脑组织标本(颅脑损伤或癫痫术中切取的脑组织)6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TGF-β1、NF-κBp65的表达。结果CCH组织VEGF、NF-κ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6.3%和70.4%)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分别为33.3%和0;P〈0.05),而与脑AVM组织(分别是77.8%和44.4%)无显著差异(P〉0.05);脑AVM组织TGF-β1表达阳性率(100%)显著高于CCH组织(33.3%,P〈0.05)和正常脑组织(16.7%,P〈0.05)。结论VEGF、TGF-β1、NF-κBp65在不同组织表达水平不一样,提示VEGF、NF-κBp65与CCH形成有关,而TGF-β1可能在其形成过程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研究氧糖剥夺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EC在OGD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BMEC氧糖剥夺后核转录因子-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p65亚基含量,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 ,ChIP)技术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OGD后6 h可诱导BMEC的ICAM-1、VCAM-1和NF-κB表达上调,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氧糖剥夺能显著提高NF-κB的DNA结合活性。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OGD可通过活化NF-κB、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黄体酮能减少OGD对BMEC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对脑水肿及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对脑水含量、N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探讨低温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打击模型,分别进行全身低温、全脑低温或局灶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mRNA表达。结果局灶低温组及全身低温组在脑水含量、Na^+含量、IL-1β含量、IL-1β蛋白表达、IL-1βmRNA表达方面低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且局灶低温组低于全身低温组(P〈0.05);而全脑低温组在上述方面高于脑外伤模型组(P〈0.05)。结论局灶低温及全身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且局灶低温效果更佳;全脑低温治疗加重脑水肿;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mRNA表达是否影响肺和脑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mRNA的表达,以及能否减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ICH组、二硫氨基甲酸酯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nocarbamate,PDTC)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sham-operative,Sham)组12只作对照。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ICH周围脑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p65mRNA、TFmRNA在脑与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Sham组:术后脑、肺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相对正常。(2)ICH组:ICH后24-48h脑水肿明显,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血肿周围炎症明显。肺组织损伤以间质性肺炎表现为主,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血肿周围脑组织和肺组织中NF-κBp65mRNA表达较Sham组增高(P〈0.05)。(3)PDTC组:与ICH组比较,脑水肿明显减轻,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但仍可见红细胞漏出现象。ICH后24、48h脑组织及肺组织中NF-κBp65mRNA和TFmRNA表达均较ICH组明显降低(P〈0.05)。(4)Dex组:与ICH组比较,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减轻,ICH后24、48hNF-κBp65mRNA明显降低(P〈O.05);TF mRNA表达在ICH后24h脑、肺组织内表达下调,而ICH后48h表达上调。结论NF-κBp65mRNA表达可有效减轻ICH所致ALI,PDTC可使TFmRNA在肺和脑组织的表达下调,而Dex则使TFmRNA在肺和脑组织的表达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脑血肿周围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 ,明确脑血肿周围是否存在急性炎性反应。方法 胶原酶Ⅶ型脑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 PCR)技术检测ICAM 1mRNA表达 ;通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 6hICAM 1mRNA表达开始增加 (P <0 0 5 ) ,2 4h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渐减退。脑出血后 2 4hMPO活性明显增加 (P <0 0 5 ) ,4 8h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渐减退。结论 脑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 ,它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后3h、12h、24h、48h、72h、5d和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后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后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后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后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和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阿斯匹林干预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MCP-1表达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阿斯匹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斯匹林干预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h~7d 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同I/R组比较,阿斯匹林干预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d、3d、7d NF-κBp65与MCP-1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 阿斯匹林能够下调NF-κB、MCP-1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通舒胶囊对局部脑缺血模型海马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成三七通舒胶囊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3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0)模型,分别在缺血0.5,3,12,24,120h后断头处死,用ELISA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海马区IL-1β、ICAM-1的含量。结果药物组与生理盐水组中IL-18和ICAM-1的含量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各时相点IL-1β、ICAM-1的含量无变化,而生理盐水组在各时相点IL-1β、ICAM-1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局部脑缺血海马内IL-1β及ICAM-1表达增多,三七通舒胶囊可降低缺血脑组织内IL-1β、ICAM-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青藤碱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Sin高剂量(60 mg/kg)组和Sin低剂量(30 mg/kg)组;Sin高剂量组和Sin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Sin;30 min后线栓法制备局灶性IR模型;IR 后24 h, 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顶部皮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IR组比较,Sin预处理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Sin高剂量组缺血性改变更轻;Sin高、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脑含水量明显降低,且Sin高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假手术组皮质可见少量NF-κB p65表达于胞质, IR组、Sin高、低剂量组NF-κB p65表达增加(均P<0.05),且表达于胞核;与IR组比较,Sin高、低剂量组NF-κB p65核表达明显减少,Sin高剂量组减少更显著(均P<0.05).IR组及Sin高、低剂量组MPO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比较,Sin高、低剂量组 ICAM-1表达和MPO活性明显降低,Sin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 Sin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 p65及ICAM-1表达和MPO活性,减轻IR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其脑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eacid,LPA)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水平LPA(0~10μM)刺激人THP-1细胞4h,或以LPA1μM处理THP-1细胞不同时间(0-8h),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TLR4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TLR4蛋白、核蛋白NF-κBp65表达变化。结果IJPA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上调THP-1细胞TLR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同步诱导THP-1细胞NF-κBp65活化。结论LPA可显著上调THP-1细胞TLR4表达及促进NF-κB的活化,LPA致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是由TLR4/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D3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取52例垂体瘤(侵袭性组24例,非侵袭性组28例)手术标本,采用RT-PCR检测TSP-1、CD36、TGF-β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P-1、TGF-β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侵袭组相比,侵袭组TSP-1 mRNA及蛋白表达较弱,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则强于非侵袭性组(P〈0.05),两组间CD36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的大小组间、各内分泌功能分型组间TSP-1、TGF-β1、CD36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SP-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垂体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因子-κB(NF-κB)在实验性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及PKC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中国白兔75只,体重1.5~2.0kg,其中6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注血组(15只),给药组(30只)和生理盐水组(15只),其余15只为假穿刺组。应用免疫组化、底物磷酸化激酶测定法、免疫印迹及EMSA等方法分别测定4d,7d和10d不同时间基底动脉PKC和NF-κB活性表达变化,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单纯注血组较假穿刺组有明显变化,包括管腔狭窄、炎性浸润等,PKC及NF-κB的活性表达明显增高且呈正相关,7天时最明显;给药组与单纯注血组比较,管腔狭窄和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KC和NF-κB活性表达同时显著下降,且100μg/kg较50μg/kg作用更显著;生理盐水组较单纯注血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PKC和NF-κB的异常激活在脑血管痉挛的形成中有重要意义,PKC抑制剂能显著改善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其炎性改变,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同时抑制PKC及NF-κB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