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延胡索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SFE-CO2)萃取工艺。并以延胡索乙素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优选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5h。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的延胡索乙素含量较乙醇回流提取高,而得膏率低。  相似文献   

2.
毛彩霓  何伟  李勇  袁万瑞 《中药材》2008,31(10):1559-156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提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影响。结果:提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最佳SFE-CO2萃取条件为:夹带剂为50%药材量的乙醇(m l/g)、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为50℃、解析压力为6Mpa、解析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狗皮膏贴部分药材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技术提取,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为因素,以得油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h。在优选提取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平均为16.50%。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提取荜茇中挥发性成分的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SD)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对荜茇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的工艺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SD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SFE-CO2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确定提取最佳工艺。结果SD法最佳工艺为药材浸泡1小时,加6倍量的水,提取7小时;SFE-CO2法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分钟。结论SFE—CO2法工艺稳定可行,与传统的SD法相比具有提取率较高、操作温度低、时间短、CO2流体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大黄蒽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CO2)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药材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进行SFE-CO2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总蒽醌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为38 MPa,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60 m in;夹带剂用量为300 m l。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萃取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本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郑伟然  陶永华  苗宏伟  景娇  赵宾江  宋娟  萧伟 《中草药》2011,42(10):2023-2025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6-姜酚量的变化,比较炮姜超临界CO2萃取(SFE-CO2)与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区别。方法炮姜药材分别经SFE-CO2及醇回流提取,SFE-CO2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时间2 h;醇回流法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HPLC法测定提取前后炮姜药材中6-姜酚的量。结果经SFE-CO2萃取后萃取物中6-姜酚达9.53%,转移率73.4%,较醇回流法高32%。结论 SFE-CO2萃取法较醇回流法适合炮姜中6-姜酚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1)
目的优选复方活血巴布膏中肉桂药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方法以桂皮醛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药材中有效成分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2.5 h。结论在该提取条件下,桂皮醛得率、提取率均较高,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活血排石方SFE-CO2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SFE-CO2因素萃取压力(MP)、解析压力(MP)、萃取温度(℃)、解析温度(℃)、萃取时间(min)、流速(mL/min)6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活血排石方CO2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解析压力8MP、萃取温度50℃、解析温度26℃、萃取时间130min、流速14mL/min。结论:SFE-CO2具有萃取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活血排石方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王勇  陈彦  成旭东  欧阳臻  贾晓斌 《中成药》2005,27(2):135-137
目的:优选SFE-CO2萃取没药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正交法设计萃取工艺,GC法测定SFE-CO2萃取物中β-榄香烯的含量,以萃取得率和萃取物中β-榄香烯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各工艺.结果:SFE-CO2萃取没药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P)为25 MPa,萃取温度(T)为45℃,萃取时间(t)为4 h.结论:SFE-CO2萃取效率较高,该方法适于没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溃疡膏药材麻油炸枯提取与SFE-CO2萃取在化学成分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述2种提取物中大黄、白芷和川芎的主要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HPLC分别对上述2种提取物中欧前胡素、阿魏酸和游离蒽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麻油提取物薄层色谱中Rf较小组分的斑点颜色相对较浅,但斑点数量与SFE-CO2萃取物无明显差异.定量分析表明,SFE-CO2萃取物中游离蒽醌转移率明显高于麻油提取物,为麻油提取物的1.9倍;麻油提取物中欧前胡素与阿魏酸的转移率较超临界萃取的转移率稍高,麻油提取欧前胡素接近完全,SFE-CO2萃取的转移率也可达到77.08%;而阿魏酸两者的提取率均较低,转移率均不足10%.结论:SFE-CO2与传统麻油炸枯提取物主要成分大类相似,多指标含量相近.而SFE-CO2萃取物无提取溶剂限制,有利于后续剂型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椒目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椒目中α?亚麻酸的含量和椒目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两因素对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分离釜Ⅰ温度、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温度30℃。结论: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黄芪甲苷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海燕  关溯  黄民 《中药材》2005,28(8):705-708
目的:探索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萃取剂流速和夹带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水提法比较.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温度45℃,萃取时间2小时,夹带剂为95%乙醇,夹带剂量4 ml(95%乙醇)/g(干黄芪粉),CO2流量10 kg/kg·h.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方法稳定、提取率高,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葛发欢  李志远 《中药材》1997,20(7):345-350
本文首次报道了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姜黄油的工艺研究。着重探讨了压力、温度、流量、时间对收油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_2提取姜黄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用GC-MS分析了所提取的姜黄油的化学组成。对姜黄油的超临界CO_2提取和水蒸汽蒸馏进行了比较。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CO_2提取姜黄油的工业化试验。结果证明,压力和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为25MPa、温度为45℃,分离1压力为12.5MPa、温度为60℃,分离Ⅱ压力为6MPa、温度为38℃,CO_2流量为9kg/kg·h,萃取时间为2小时;超临界CO_2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提取的姜黄油化学成分一致,只是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超临界CO_2提取法比水蒸汽法优越,表现为收油率高、提取时间短等;姜黄油用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聂诗明  张桂芝  张鹏涛 《中药材》2005,28(3):226-22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药材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解析分离条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优选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20L/h,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严优芍  孙悦 《中成药》2012,34(6):1034-1038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压力和解析温度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3 h,解析压力8 MPa,解析温度60℃。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总香豆素得率验证值为0.812%,理论值为0.822%,两者的相对误差为1.22%。结论优化所得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条件简便易行,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高,可用于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20MPa ,温度30℃;解析釜I压力为12MPa ,温度6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10~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6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0~2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2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相似文献   

17.
无花果残渣中抗肿瘤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抑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斌  马海乐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43-1447
目的:研究无花果残渣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萃取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萃取物质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残渣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采用MTT法研究萃取物质对U937细胞、95D细胞和AGS细胞3株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为对象,研究萃取物对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超临界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100目,萃取压强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h,气体流量12L.h-1,萃取得率为25.3g.kg-1,得到的萃取物在体外对U937细胞、95D细胞和AGS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125,127.957,116.000μg.mL-1。萃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在25mg.kg-1的剂量时抑瘤率为49.3%。结论:本萃取工艺合理、稳定。可以为无花果残渣和无花果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优选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0.3 mL.g-1,萃取时间1 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75℃。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研  葛发欢 《中药材》2003,26(10):749-75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卵磷脂得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50℃,解析釜I压力为6MPa,解析釜Ⅰ温度55℃。结论:和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具有节约溶剂、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