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老年病科门诊BPH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BPH诊断情况日报表(A表)、BPH良患者就医需求问卷(B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C表)、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D表),对单月在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BPH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08年2月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总计263人(女106人,男157人),其中诊断为BPH患者111人.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中病史询问、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腹部超声、PSA测定等均达到了100%.初诊患者与复诊组比较,确诊时间、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腺体积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体积与PSA值在所有患者以及70岁、80岁人群组具正相关性,同时80岁组中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也具正相关.采用药物治疗者占58%.结论 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BPH患者的主要构成人群特征均与全国的情况基本接近,门诊医生能较好地遵从BPH诊疗指南来诊断与评估患者病情,但尚需要提高对于直肠指诊重要性的认识,在药物治疗选择上,以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和植物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最低,α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合用率也低于服用中药植物制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沙市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采用BPH诊断情况日报表、BPH患者就医需求问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BPHQLS)对单月在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长沙市三医院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BPH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2008年单月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总计657人,其中男性456人,女性201人.诊断为BPH者289人,占老年病科就诊患者的44.0%,占男性患者的63.4%.完成全部调查项目者145人,平均年龄(77.2±5.7)岁,前列腺体积平均值(41.44±21.00)ml,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中位数值2.24 μg/L,最大尿流率(12.65±5.74)ml/S,IPSS评分(14.80±8.11)分,BPHQLS评分(2.56±1.36)分.145例患者中,药物治疗率为66.21%(96/145),α受体阻滞剂单用率为6.90%(10/145),5α还原酶抑制剂单用率为8.97%(13/145),联合治疗方案采用率达26.90%(39/145). 结论 3家医院的门诊BPH患者为高进展风险人群,患者目前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3岁,于2002年体检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轻度尿频、尿急症状1个月但不明显.既往身体一般,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血压控制良好.门诊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经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30 ml,无残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8 μg/L,最大尿流率6.0 ml/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老年男性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方法老年男性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平均年龄(72.10±7.2)岁,前列腺大小(108.04±26.6)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26.78±2.4)分,生活质量(QOL)评分(4.52±0.7)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7.63±2.5)ml/s,手术时间(101.35±34.72)min。结果 6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转开放病例,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对老年男性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3岁,于2002年体检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轻度尿频、尿急症状1个月但不明显.既往身体一般,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血压控制良好.门诊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经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30 ml,无残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8 μg/L,最大尿流率6.0 ml/s.  相似文献   

6.
180例离退休干部下尿路症状与尿流率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离退休干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与前列腺体积(PV)、最大尿流率(QMAX)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180例经直肠指诊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US)确诊的离退休干部BPH患者,计算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记录PV及QMAX值,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1)60~69岁、70~79岁、≥80岁3组离退休干部BPH患者IPSS评分分别为(9.1±0.7)分、(12.1±0.7)分、(14.0±1.3)分,PV分别为(40.6±1.9)ml、(42.4±1.9)ml、(48.7±2.8)ml,随年龄增加而增加(F值分别为5.705,2.983,P<0.05).QMAX分别为(14.7±0.6)ml/s、(14.0±0.5)ml/s、(12.6±0.9)ml/s,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1,P>0.05),组间分析,60~69岁组与≥8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2)随着LUTS加重,在IPSS评分<7分、8~17分、>20分组中,PV增加[分别为(39.2±18.1)ml、(45.7±16.9)ml、(47.9±16.5)ml],QMAX下降[(15.0±4.8)ml/s、(13.5±5.0)ml/s、(11.5±4.7)ml/s](F值分别为3.427,4.742,P<0.05). 结论 离退休干部BPH患者LUTS不仅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而且其严重程度随PV增加,随QMAX下降.对于PV增大的老年患者积极给予缩小体积的药物治疗有可能改善LU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01~2014-11该院收治96例BPH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根据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分为BPH合并CP组(52例)和单纯BPH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等,并分析前列腺体积与CP发生之间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H合并CP组前列腺体积、QOL、剩余尿量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而IPSS、Qmax则明显较低(P0.05);前列腺增生体积与BPH合并CP的发生率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与单纯BPH患者相比,BPH合并CP患者具有前列腺体积更大、下尿路症状更明显等特点,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并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影响.方法 2011年2-6月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MS并存BPH继发LUTS患者共30例,检查并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肝肾功能、尿常规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和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单药组给予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8周后复诊,复查上述指标,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IPSS、QOL、和M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评分变化值为(6.4±4.4)分,单药组为(4.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单药组.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对MS并存BPH患者的LUTS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药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BPH伴OAB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 mg/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 mg/d)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11.8±1.4)分、OABSS评分(4.6±2.6)分、尿急次数(1.2±1.9)次/周、最大尿流率(14.5±2.7)ml/s、残余尿量(25.2±2.6)ml、前列腺体积(46.2±2.2)ml,较治疗前(19.2±2.1)分、(9.3±1.8)分、(4.7±1.0)次/周、(10.2±2.2)ml/s、(34.6±3.2)ml、(57.6±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54、2.39、4.73、6.56、5.18,均P<0.05).40例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及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BPH伴OAB患者疗效显著,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单极电切术(TURP)治疗老年、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6例老年、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采取PKRP16例,TURP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的前列腺标本重量、术后冲洗时间、拔尿管时间、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结果 PKRP组和TURP组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62±23)min和(68±35)min,切除的前列腺标本重量分别为(52±15)g和(56±18)g,术后冲洗时间分别为(16±12)h和(18±10)h,拔管时间分别为(5±2)d和(6±1)d,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6.8±3.4)和(7.4±4.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5.8±6.2)ml/s和(15.2±5.3)ml/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KRP组为(283±155)ml,少于TURP组的(465±264)ml(P<0.05);且PKRP组无术中输血,TURP组有1例(P<0.01);两组术后6个月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RP组IPSS分别为(27.8±3.5)和(6.8±3.4)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4.5±2.7)ml/s和(15.8±6.2)ml/s;TURP组IPSS分别为(29.2±6.1)和(7.4±4.2)分,最大尿流率分别为(5.2±3.6)ml/s和(15.2±5.3)ml/s,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RP与TURP有相似的电切效率和手术效果,但PKRP出血较少,对高危、大体积前列腺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蔡高  苏跃  宋昆  刘莉  昊丹  崔喆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32-2034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普通居民中5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下尿路症状(LUTS)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开始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天津地区老年男性中剔除其他相关因素后筛选出413名受试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研究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膀胱壁厚度、残余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8个方面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津地区普通人群中老年男性BPH患病率为56.17%,患病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9.7岁。统计分析显示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122例,高血压组BPH患病率(69.3%)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46.6%),BPH合并高血压组患病年龄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BPH合并高血压组中,收缩压与患者发病年龄提前显著相关。下尿路症状方面,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及膀胱壁厚度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天津地区普通中老年男性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高收缩压可能促进B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英国佳乐(Gyrus)双极等离子体电切前列腺40例,术后随访2个月~1年,比较术前、术后排尿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30~110 min,术中出血量20~180 ml,无一例输血,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2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7.5±3.1)ml/s升至(18.9±2.1)ml/s;残余尿量(RU)由术前的(85.8±32.2)ml降至(17.3±13.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3.8±4.2)分降至(4.9±3.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5.8±1.9)分降至(1.7±0.6)分.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出血少、并发症少,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年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及手术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探讨年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尿道功能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年龄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老年患者分为60~74岁组158例,平均(68±4)岁,75~89岁组47例,平均(80±3)岁.术前1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经直肠超声和尿动力检查,并在术后3个月随访IPSS、QOL、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PVR).结果 术前75~89岁组逼尿肌过度活跃、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和良性前列腺梗阻发生率分别为70%、34%、19%和77%.均高于60~74岁组的42%、18%、6%和58%,(χ2值分别为10.623、4.328、5.637、4.771,均P<0.05),而平均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62±29)cm H2O(1 cm HzO=0.098 kPa),低于60~74岁组的(76±22)cm H2O(t=3.265,P<0.05);79~89岁组前列腺长度、功能性尿道长度和膀胱颈口压分别为(52±8)mm、(63±11)mm和(36±15)cm H2O,均高于60~74岁组的(47±7)mm、(59±6)mm和(25±13)cm H2O(t值分别为4.157、3.388、4.912,均P<0.05).术后两组IPSS、QOL和PVR均低于术前,最大尿流率(MFR)高于术前(60~74岁组t值分别为19.744、64.671、23.342、27.504;79~89岁组t值分别为27.308、19.311、9.694、11.671,均P<0.05).但术后79~89岁组MFR低于60~74岁组,QOL和PVR高于60~74岁组(t值分别为3.493、15.245、10.750,均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BPH老年患者发生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手术疗效有所下降,尿动力学检查可为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μm激光气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2μm医用激光对50例BPH患者行激光气化切割术.患者年龄64 ~85(71.5±5.2)岁,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得前列腺体积65 ~110 ml,平均(75.0±15.0) ml.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5±18.5) min,手术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历.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5±0.6)d,术后随访6个月,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26.8±4.5)及(5.1±1.1)分别下降至(5.4±1.8)及(1.2±0.6),Qnmax由术前(5.9±2.2) mls增加至术后(18.2±2.0) ml/s,PVR由术前(126.5±65.3) ml下降至术后(25.4±10.5) 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尿失禁发生.结论 2μm激光气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高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李建兴  宋飞  赵谦  郭寰宇  黄伟 《山东医药》2003,43(35):12-13
目的 探讨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  30例小体积 BPH行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膀胱颈口成形术 ,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及最大尿流率 (Qm ax)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IPSS分别由术前的 (2 6 .4± 3.6 )分降至术后 (6 .2± 3.4 )分 ,Qm ax由术前 (7.2± 4 .3) ml/ s提高到术后 (2 3.5±4 .1) ml/ s,显示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膀胱颈口成形术后 ,IPSS及 Qm ax得以明显改善。结论 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膀胱颈口成形术是开放手术中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2岁。因排尿不畅3年,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2d,于2002年11月就诊,既往体健,高血压史8年,自服珍菊降压片控制血压良好。门诊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拔除尿管后1个月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前列腺体积52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前列腺质量>80 g(大体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对15例大体积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混合电切术联合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剩余尿量。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5~2.0 h,切除前列腺组织60~100 g,平均85.6 g;手术过程平稳,术后住院7~10 d,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排尿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1.4±4.5)分降至术后的(5.7±1.5)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4.0±1.2)mL/s升至术后的(20.5±5.5)mL/s,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5±0.5)分降至术后的(1.2±0.5)分,剩余尿量由术前(120.0±60.5)mL降至术后的(20.0±18.5)mL,P均<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大体积BPH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α-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无效的危险因素,明确初诊老年BPH的药物选择。方法回顾研究96例老年BPH患者,其中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新治疗组42例,与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治疗组54例,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速(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前列腺体积、Qmax和IPSS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PSS(P<0.001)及前列腺体积(P<0.05)与老年BPH单药治疗无效密切相关。结论老年BPH患者单药及联合治疗均能改善病情,对于初诊时具有较高的IPSS评分及严重的前列腺体积增大者应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5~ 12月 ,我们采用放射介入法栓塞前列腺动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 15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年龄 6 5~ 74岁 ,平均 6 9岁。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病史和急性尿潴留病史 ;PSA均正常。经肛门指诊和 B超检查确定为前列腺 度增生 3例、 度增生 11例 , 度增生 1例。合并腹股沟斜疝 1例 ,有高血压冠心病史8例 ,肾功能不全 3例 ,合并阳萎者 3例。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 2 8.4± 2 .0分 ,生活质量评估 (QOL )为 5 .5± 0 .5分 ,最大尿流率 (Qmax) 5 .8± 1.2 ml/ s,平均尿流率 (AFR) 3.5± 1.0 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非那雄胺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ISH合并BPH老年患者,依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非那雄胺组(44例);常规治疗组(40例,行常规治疗不使用非那雄胺)。疗程均为半年,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RV)、前列腺体积(PV)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非那雄胺组的 IPSS 评分[(13.2±2.4)分比(9.4±1.1)分]、PRV [(21.4±4.6)ml比(9.0±2.3)ml]、PV [(36.8±3.8)ml比(29.5±3.0)ml]、PSA [(2.45±0.74)μg/L比(1.26±0.48)μg/L]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17.50%比9.09%)显著降低(P<0.05或<0.01),而 Qmax [(10.2±2.4)ml比(13.7±3.8)ml]及 QOL评分[(3.1±1.0)分比(4.7±1.5)分]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应用非那雄胺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