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长江江苏段水域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间分布与地域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哨鼠尾蚴测定法,5-9月长江汛期在沿江200 km江段,设45个预警监测点,每月1次、连续进行5次血吸虫感染性测定;建立江水感染性动态数据库,再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和Picasa 3.1图片管理软件,表达分析长江汛期哨鼠预警阳性点的时空分布和环境特点等。结果 2009年5-9月,45个点、5个批次共投放哨鼠4 500只,回收哨鼠4 411只,现场投放哨鼠总回收率为98.33%;共计解剖哨鼠4 370只,检获阳性哨鼠2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0.53%,逐月哨鼠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23%、0.23%、0、0.45%和1.73%;检获血吸虫成虫55条,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为2.39条/只,逐月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00、2.00、0、1.50条/只和2.87条/只。5个月共计监测到哨鼠阳性点11个(其中1个点出现2次阳性),占监测点数的24.44%;逐月哨鼠阳性点数分别为1、2、0、1个和8个,逐月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22%、4.44%、0、2.22%和17.78%,逐月阳性点出现构成比分别为8.33%、16.67%、0、8.33%和66.67%,9月份哨鼠阳性点出现率显著高于6月份(χ2=4.05,P=0.044)。11个哨鼠阳性点中,属码头渡口和渔船民集散地各有3个,修造船厂和新长洲滩各1个;其中涵闸通江河口哨鼠感染率最高,为2.08%~6.45%。结论长江汛期血吸虫感染性呈双峰型分布,9月份水域血吸虫感染性最强,7月份为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世代交替时期,8-10月是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 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江武汉段、 东荆河?通顺河水系、 府河?沦河水系和金水河4个血吸虫感染高危水系设立监测预警点。汛期来临前调查监测点周边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 汛期来临时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调查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病情资料, 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 对哨鼠感染率与滩面螺情进行秩相关检验。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18个监测点15个查到阳性哨鼠, 阳性率为83.33%。共投放哨鼠554只, 回收540只, 回收率为97.47%。回收哨鼠全部解剖, 阳性75只, 总感染率为13.89%, 共检获血吸虫成虫172条, 平均虫荷为2.29±0.71条/鼠。4大水系哨鼠感染率分别为 8.33%、 24.53%、 10.85%、 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9.131, P = 0.000)。虫荷分别为2.33±0.71、 2.28±0.76、 2.22±0.60、 2.75±0.96条/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638, P = 0.593)。哨鼠阳性率与监测点钉螺面积、 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均无相关性。15个哨鼠阳性点中, 8个有渔船民活动, 8个滩面有钓鱼或种植者, 10个滩面有耕牛散放, 4个有病牛。15个哨鼠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 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较高; 哨鼠法可作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10年全国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哨鼠监测预警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目的 探索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的方法与手段, 为提高血吸虫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江苏、 云南和四川7个省选择血吸虫病易感重点水域, 采用哨鼠尾蚴测定法, 分别于2010年6月和9 月开展2次现场检测。哨鼠在实验室饲养后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 建立全国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数据库, 分析哨鼠监测预警阳性点的时空分布和环境特点等情况。结果 结果 2010年6月和9月在7个省34个县 (市、 区) 检测了72个点。共投放哨鼠2 667只, 回收哨鼠2 613只, 总回收率为97.98%; 共检出17个阳性点, 阳性点出现率为23.61%, 其中6月份阳性点出现率为17.24% (10/58), 9月份阳性点出现率为14.71%(10/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151, P = 0.698) 。共解剖哨鼠2 436只, 检出阳性哨鼠90只, 检获血吸虫459条, 哨鼠总感染率为3.69%,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5.10条/鼠。6月份哨鼠感染率为2.82% (31/1 099),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2.45条/鼠; 9月份哨鼠感染率为4.41% (59/1 337), 阳性鼠平均虫负荷为 6.49条/鼠, 9月份哨鼠感染率显著高于6月份 (χ2 = 14.681, P < 0.01)。当年有感染性钉螺、 上年有感染性钉螺和近3年无感染性钉螺环境哨鼠阳性点检出率分别为29.63%、 41.67%和12.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5.227, P = 0.071); 上述3类环境哨鼠感染率分别为9.38%、 3.98%和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20.489, P < 0.01)。结论 结论 重点水域哨鼠感染监测结果能基本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疫情, 对近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的环境仍能检出较多阳性。采用哨鼠测定法在重点水域进行监测预警将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6年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分析可疑高危环境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方法 选择长江、汉北河、富河3大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的感染性,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对出现血吸虫尾蚴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结果 5-6月在10个哨鼠监测点中,长江流域有2个点检出阳性哨鼠,阳性点检出率为20%,回收的200只小鼠全部解剖,检出阳性哨鼠5只,哨鼠总感染率为2.5%,获得血吸虫成虫5条,阳性鼠平均虫荷为1条/鼠。对2个哨鼠阳性点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8-9月8个哨鼠点,160只小鼠全部解剖,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 结论 哨鼠监测结果对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鄱阳湖区南昌县水域水体日本血吸虫感染性。方法2011年6-7月在南昌县抚河入湖口附近、五星垦殖场外湖堤脚、赣江南支和赣江中支入湖口附近8个监测区域共59个监测点,采用哨鼠试验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59个监测点共投放600只健康小白鼠,回收哨鼠584只,解剖哨鼠577只,检获阳性哨鼠1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0.17%,检获血吸虫成虫4条。结论鄱阳湖区采用哨鼠法进行水体感染性监测时应以螺情为依据,水情、水位和流速等因素会影响哨鼠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湖北省汉川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于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并收集监测点所属村的疫情资料。分别于6月上旬和9月上旬于各监测点投放哨鼠(雄性昆明小鼠)20只,每次4 h,连续投放2 d。观察小鼠丢失及死亡情况。同时,观察监测现场江滩上的人畜活动情况,并调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将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 d后,解剖观察其肝脏肉芽肿情况,并计数血吸虫成虫。分析哨鼠感染情况和监测预警阳性点的分布,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结果 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分别设5、5、3个监测点,共13个。各监测点2014年春季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汉北河水系有螺框出现率为18.7%(224/1 201),高于刁汊湖水系(12.8%,852/6 644)和庙五渠水系(6.4%,202/3 147)(P0.01)。监测点共投放哨鼠520只,回收514只,丢失6只,饲养过程中死亡4只。共解剖哨鼠510只,检出感染阳性哨鼠4只,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27条,哨鼠总感染率为0.8%,阳性鼠平均虫荷为6.8条/只。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的哨鼠感染率分别为1.5%(3/197)、0.5%(1/195)、0(0/118)(P0.05)。13个监测点中,三四村、康家村、陡埠村等3村为血吸虫感染阳性点,且均在9月份检出。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血吸虫检出阳性点分别为2、1和0个。13个监测点现场共发现散放耕牛22头,其中感染血吸虫的牛2头;发现渔船民共62人,其中血吸虫感染者2人。3个哨鼠阳性点均启动了应急响应,未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哨鼠法可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残存的病牛和渔船民中的感染者仍是汉川市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构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可靠的水体感染性监测预警指标与方法。方法以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筛选出区域性血吸虫感染高危地带,设立监测预警点,建立滩情、螺情数据库。在血吸虫感染高发季节,逐月对监测预警点水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实施监测。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以测定水体对人畜的感染性;采用哨螺法检测水体中血吸虫毛蚴以测定水体对钉螺的感染性;采用人工观察法调查人畜活动和渔船民粪便污染情况。逐月向监测预警点所在地区及相关部门发布监测结果及预警报告,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在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和常州等5市流行区长江沿岸外江滩设立了45个监测预警点,于2009年5~9月间实施监测,5、6、7月已完成检测3次,共投放哨鼠2700只,回收2632只,哨鼠回收率为97.48%;饲养15d后采血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测,3次现场监测哨鼠阳性率为2.37%~21.13%之间,平均为11.34%。饲养35d后解剖观察哨鼠2618只,共检得3个阳性点,4只阳性哨鼠。3次监测共损失哨鼠82只,占总投放哨鼠的3.04%;在损失的哨鼠中现场逃失45只,占54.88%。共对45个点12350只钉螺进行了逸尾蚴观察,未发现感染性钉螺。45个点3次现场观察共发现接触疫水人员457人,有15只家畜放养,监测点水域共停靠船只618只(次)、有船民1867人,其中渔船占65.05%,运输船民占59.99%。3个尾蚴感染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共挂灭蚴药包140只,扩大治疗184人,发放预防急性血吸虫感染宣传单1200余份,发放防护霜750支,有效控制了疫情发生。结论以哨鼠法为主建立的水体感染性监测预警指标与方法,具有指标敏感、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强以及便于现场质量控制等优点,可作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 方法 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 室内试验盆水体中投放10、30、6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h和2 h,仿生动物皮膜组均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仅在60条尾蚴组发现了阳性哨鼠。模拟现场观察发现,试验环境水体中投放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 h和4 h后,仿生动物皮膜组分别有2(2/4)、3个(3/4)和4(4/4)、3个(3/4)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分别有2(2/4)、1只(1/4)和2(2/4)、3只(3/4)检测到了阳性哨鼠。结论 仿生动物皮膜可检获日本血吸虫尾蚴,且敏感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哨鼠检测法。  相似文献   

9.
1993—1995年南京市哨鼠疫水测定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流水中进行了哨鼠疫水测定,近三年共测定6次,放哨鼠138只,解剖115只,阳性109只,感染率94.8%,共检获血吸虫8418条,阳性鼠平均每鼠感染77.2条。在内河,肖鼠感染率98.1%,共检获血吸虫7526条;江滩100%,816条;长江58.3%,76条。哨鼠疫水测定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仍较重,疫区人民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及时了解重点地区水体的血吸虫感染性,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严防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在全区沿江乡镇重点水域共设置预警监测点6个,2009年和2010年5~9月采取螺情监测、水体感染性监测、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等方法开展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并开展人畜查治、查灭螺及灭蚴、健康教育等应急处置措施。 结果  2009年和2010年5~9月6个监测预警点螺情监测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水体感染性监测,共投放哨鼠1 200只,回收1 126只,哨鼠回收率为93.83%;共解剖1 126只,检获阳性哨鼠1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1.15%;发现哨鼠阳性点3处,其中1处2010年6、7月连续2次监测为阳性。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共投放哨螺6 000只,回收5 500只,回收率为91.67%,共逸蚴钉螺21 348只次,解剖3 311只钉螺,均未发现阳性钉螺。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共发布预警4次。应急处置对接触疫水人员等重点人群查病1 482人,查出DDIA阳性82人,阳性率5.53%;查出粪阳7人,感染率为0.47%;检查羊169只次,查出阳性7只次,感染率4.14%。对监测预警阳性点及其周边环境开展查螺15hm2,未查出阳性钉螺;灭螺20hm2;应急灭蚴合计11hm2。2年全区未发生一例急性血吸虫病。 结论  对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可有效地防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使全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血吸虫感染性。 方法 在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共设17 个监测点, 开展螺情调查, 并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 结果 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只/0.1 m2 和0.67只/0.1 m2 , 钉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05%。在长江流域共开展2次水体感染性监测,第1次哨鼠阳性率为5.5%, 有4处阳性环境; 第2次哨鼠阳性率为5.5%, 有7处阳性环境。在汉北河流域开展1次水体感染性监测, 哨鼠阳性率为11.9%, 有4处阳性环境。 结论 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较高。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可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同时还可间接了解查灭螺工作质量和药物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流水中进行哨鼠疫水测定,近三年共测定6次,放哨鼠138只,解剖115只,阳性109只,感染率94.8%,共检获血吸虫8418条,阳性鼠平均每鼠感染77.2条。在内河,哨鼠感染率98.1%。(52/53),共检获血吸虫7526条;江滩100%(50/50),816条;长江(南京长江大桥附近)58·3%(7/12),76条。哨鼠疫水测定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仍较重,疫区人民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长江水体血吸虫毛蚴监测方法,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情况,为追踪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灭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长江江苏段选择45个监测点,采用浮瓶-尼龙袋哨螺测定法,每个点投放500只阴性钉螺,于2009年5-9月每月投放1次,每次投放28 h,钉螺收回后置于25℃恒温箱内饲养。首次回收2个月后每月采用群体逸蚴法检测1次钉螺感染性,在末次投放3个月后,采用压碎法解剖全部钉螺,观察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调查出现感染螺环境的人畜活动情况。建立江苏省长江水域哨螺监测数据库,绘制哨螺阳性点地理分布图,计算江水中钉螺单位时间被血吸虫毛蚴感染的阳性率。结果 45个点5个月共投放哨螺44 717只,回收43 477只,回收率为97.23%;钉螺逸蚴81 410只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钉螺13 033只,发现5只感染血吸虫,钉螺感染率为0.038%,水体中钉螺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率为4.11/100万。在45个监测点中检出阳性点5个,阳性点出现率为11.11%;其中哨螺阳性点分布在长江南岸3个、北岸1个、江心洲1个,其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1.43%、5.56%和7.69%,南岸哨螺阳性点出现率是北岸的3.8倍。5个阳性点中有3个为渔船民集散地。结论江苏省长江南岸水域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程度高于北岸,渔船民集散地是重要的污染地之一。浮瓶-尼龙螺袋哨螺测定法是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哨鼠监测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水体感染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作出预警。方法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和四川等7个省47个县(市、区)选择72个易感水域监测点,分别于2012年6~7月和9月投放1组小鼠,每组20只,分成2笼,固定悬浮于水面,每次测定2d,每天4h,现场测定后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d后,在实验室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2012年6~7月和9月在7个省47个县(市、区)设立了72个监测点,共投放哨鼠3283只,回收并解剖哨鼠3062只,剖检率为93-3%;共检出6个阳性点,其中2个阳性点在2次监测中均发现阳性哨鼠;阳性点总出现率为8.3%(6/72),其中6~7月份和9月份的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8.3%(6/72)和2.8%(2/72);发现阳性哨鼠33只,哨鼠总感染率为1.08%(33/3062),检获血吸虫成虫1085条,阳性鼠平均虫荷为32.9条/鼠;6个阳性点主要分布在湖南(4个)和江西(2个),其中2个阳性点所在的县分别出现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或异地报告疑似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针对6个阳性点均发出了预警并作出了现场处置。结论2012年全年共发现6处高风险水域。监测区域的血吸虫病感染风险范围较2010年显著缩小,但部分区域的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程度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长江洪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哨鼠测定法,观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分布及其漂移扩散范围。通过对距阳性螺地带不同距离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水体尾蚴分布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影响。结果长江洪水中血吸虫尾蚴主要分布在距阳性螺点2000m以内的区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rs=-0.976,P<0.01),居住在距阳性螺1000m以内者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高于1000m以外人群(χ2=6.145,P=0.013)。结论长江洪水中尾蚴分布及人群血吸虫率与距阳性螺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流动水和静态水体中尾蚴感染力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流动水和静态水体中尾蚴感染力的比较研究,探索尾蚴在流动水中感染力的规律。方法 将逸出的尾蚴定量投入尼龙绢包绕的铁丝筐内,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段投放哨鼠,使其在流动水和静态水体两种状态中被感染。35d后解剖全部哨鼠,检获、计数血吸虫成虫,观察不同时问段哨鼠感染率,以推断尾蚴在流动水和静态水体中的感染力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流水组实验中,第1组(刚逸出尾蚴)有1只哨鼠被感染,哨鼠感染率为1.11%(1/90)。静水组实验中,有8组(刚选出至选出8h前组)12只哨鼠被感染,感染率为17.65%(12/68)。两组哨鼠感染率经统计学检验,(P<0.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静水组哨鼠感染率显著高于流水组。结论 实验表明尾蚴在流动水中的感染力明显减弱,而静态水中尾蚴的感染力较强。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尾蚴就会逐步失去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危险水位及退水期血吸虫水体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在防汛危险水位时以及退水期间不同水位下血吸虫水体感染性变化规律。方法:在东洞庭湖及长江各设1个观察现场,1998年8-9月,在当地4种不同水位,分别采用一组哨鼠进行常规感染性检测。结果:洞庭湖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7.7%,警戒水位0,防汛水位7.5%,常年水位100.0%;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43.6%,警戒水位20.0%,防汛水位47.5%,常年水位7.6%。结论:东洞庭湖(陈警戒水位)及长江水域在4种水位时段均有感染性,且退水期长江水域感染率明显高于洞庭湖水域;但两水域感染虫荷数均很低(0.60-2.26条/只);当水退至常年水位时,则洞庭湖水域感染率显著高于长江水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汛期长江江滩及其支流河滩的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规律,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选择2009年春季查获感染性钉螺的长江江滩和支流河滩各一块,于当年6~10月份采用哨鼠法每月1次连续测定水体感染性.结果 汛期6~10月份的长江及其支流滩地水体均具有血吸虫感染性,感染强度与滩地春季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京市便民河水系以环境改造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为制定该水系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纵向调查1998—2007年便民河河道钉螺、水中哨鼠和周边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人群感染率、不同环境哨鼠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变化。结果1998—2007年在便民河水系检获并解剖钉螺77395只,查出感染性钉螺27只,钉螺总感染率为0.03%;综合治理工程后水系内钉螺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通江口相邻江滩捕捉并解剖钉螺61039只,检获感染性钉螺257只,钉螺总感染率为0.42%,与水系河道内钉螺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55,P〈0.01)。河道护坡后,水系哨鼠感染率由1998年的69.68%下降到2001年的17.50%,下降了74.89%,河道滩面清理后2年未发现哨鼠感染现象。1998—2007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96%、1.37%、1.34%、1.60%、0.30%、0.26%、0.16%、0.10%、0.04%和0,综合治理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结论通江河道实施以消除钉螺孳生地为手段的控制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还需定期对重新形成的钉螺孳生地进行清理以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