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倡两者的结合.方法 查阅文献,对消极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结论 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新视角,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大五人格模式 (BigFivePer sonalityModel ,简称“大五”)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以下简称“心健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学校心健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便对学校心健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大五人格模式1999年底以来 ,教育部为加强中小学和高校的心健教育连续发出了《若干意见》。要求从 2 0 0 0年秋季起 ,中小学都要逐步开展心健教育 ,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心健教育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 1世纪心健教育将在我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但目前心健教育已出现一些问题 …  相似文献   

3.
陈国魁 《校园心理》2011,9(2):133-134
<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否能够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庭学校合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的不足,同时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庭,即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1]。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后,到今天进入了提高阶段。实现规范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题,本文认为。规范化发展需要确立教育模式的工作理念,要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实现“服务、教学、研究”三位一体.要建构多层次结合的工作网络.要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项研究表明,约有1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有上升的趋势,明显地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1,2].  相似文献   

6.
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聋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聋生103人和该校健全学生18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ASLE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聋生组SCL-90各因子总分、总均分、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均高于健全学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SSRS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健全学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青年生活事件(ASLEC)评定结果除其它因子外,聋生组的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消极应对、神经质、内外倾向、精神质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关,提示应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7.
刘娟 《校园心理》2012,10(3):170-171
<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做出特征鲜明的简要表述。  相似文献   

8.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否能够有效地协间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庭学校合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用家庭心殚健康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的不足,同时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庭,即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1]。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突发事件也屡见不鲜。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1]。目前,高校只有积极构建与新时期出现的新变化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1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根据查阅文献的自编问卷。结果37位专职教师中,女性31人,占83.78%;男性6人,占16.22%。硕士学历29人,占78.38%;博士和本科学历分别4人,分别占10.63%。所学专业为心理学者30人,占81.03%;其他专业者7人,占18.82%。讲师职称20人,占54.05%;教授、副教授职称8人,占21.62%;助教职称9人,占24.32%。从事心理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21人,占56.76%;5至10年之间的9人,占24.32%;超过10年的7人,占18.82%。结论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调,工作年限短,职称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团体心理辅导班46人,进行为期30课时,共15次的团体辅导,另一个班为对照班(50人),不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SCL-90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团体辅导班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团体辅导班与对照班相比,团体辅导后学生的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4-4.38,P<0.01),其SCL-90总分降低值(24.47±7.23)大于对照班的总分降低值(13.35±2.49,t=6.24,P<0.01)。除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外,团体辅导班有93.4%(43/46)的人认为专题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满意的专题与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小组成立、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结论: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地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生命教育,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帮助大学生调整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健康成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教育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观察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应激反应及情绪变化来判定教育的影响和效果。结果课后学生对家长的厚望发生了积极的改变;经济问题与他人交往的阻碍得到了缓解;嫉妒情绪有所降低;面对讥讽或冤屈时,积极的心态增加;遭遇重大挫折时,看到自己积极的方面有所增加;适应生活的能力提高;对生命的看法改善明显;心理承受力有所提高;求助意识明显增强(P=0.017);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P=0.002)。结论健康和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高校应该把健康和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利用校园媒体和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营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心理技术治疗社交恐惧障碍的方法及过程。方法依据医学鉴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以及来访者典型行为表现诊断为社交恐惧障碍;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制定详细地干预计划并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治疗后来访者的焦虑、人际敏感、抑郁等消极情绪有了显著改善(P〈0.01),社交恐惧障碍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治愈。结论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对社交恐惧障碍进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3名)和对照组(37名),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四种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用五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学选修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8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医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学选修课对自身有启发、帮助作用。但在遇到心理困扰难以解决时,57.6%的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医学生大多希望采取网上咨询和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龚华虹 《医学信息》2019,(23):48-50
孕产妇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产过程是否顺利,且与母婴安全密切相关。围产期保健教育可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使其掌握相关孕期保健知识,促进孕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保健行为,进一步消除影响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促进孕产妇保健、顺利度过围产期。本文现对围产期保健教育对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孕产妇保健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及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具有的高效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的测查,比较军医大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前后二、三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新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二年级学员的SCL-90总均分低于之前(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二年级学员的分值(Z=2.46,P=0.01);2新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三年级学员的SCL-90总均分和UPI分值低于之前(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三年级学员的分值(Z=6.77和7.23,P0.0001)。结论相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能够显著提高学员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应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68名学生、应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65名学生和未进行课堂教学的6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对比。结果①经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学生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U=342.2,P〈0.05);各因子分降低显著(U=312.5,P〈0.05,);②经过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学生比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显著(U=332.2,P〈0.05,)。结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成效显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