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 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记忆、执行能力等损害,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各种痴呆类型中唯一可早期预防、治疗的痴呆.现阶段,除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一些炎症标志物的改变,可作为VD发病早期的前哨因子,甚至...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是继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痴呆.严重者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欧美等国家VD占老年痴呆的10%~20%,而在亚洲国家,由于该地区的高中风率使VD的发病率较高[1].我国VD的发病率占痴呆发病率的20%左右,并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VD的防治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impairment,PSCI)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1.6%~56.3%[1].PSCI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with no dementia,CIND)和脑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2].前者属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范畴(vascular mild cognitiveimpairment,VMCI),而后者包括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及混合性痴呆(Mixddementia,MD)[3].PSCI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脑血管因素(脑缺血、脑出血或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因此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语言、视觉空间功能、情感或人格以及认知功能减退或消失[1,2].VD是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早期合理防治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基于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构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的药理作用,特做此临床考察.本文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VD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的第二常见痴呆[1,2],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影像学征象.神经影像是明确痴呆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VD患者的头部CT或MRI表现进行分析,来探讨神经影像学检查对VD临床评价中的价值,从而对VD患者的防治和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中发生率居第二位,是由脑血管性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总称[1],其中又以皮质下缺血性VD(SIVD)亚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几何倍数增长[3],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足以对与SIVD相关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因此SIVD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加趋势。VD是一种可预防的、可逆的痴呆类型,因此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意  相似文献   

7.
痴呆的特征是记忆力丧失和认知缺陷,由于神经老龄化发展,在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已成为造成老年人生活自理障碍常见因素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在西方国家全部痴呆中有20%~30%是血管性痴呆(VD),而在东方国家V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在我国老年人的VD的患病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2种类型,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不仅是VD的病理基础,也与AD、混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和痴呆研究的深入,与脑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9.
高康  张庆萍  李飞  翟亮  井杰 《山东医药》2012,52(26):90-92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如在患者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或更早的时期就能检测到病变信号,将有助于V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EEG)、彩色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1].近年来,人们对V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D时中枢胆碱能系统受损、学习记忆障碍作为痴呆诊断的基本特征.VD的学习记忆障碍主要是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变化引起的,其认知损害机制涉及胆碱能递质及其突触等方面的改变[2],现就VD时胆碱能神经递质、突触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痴呆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其中以AD和VD最为常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AD主要发生于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主要损害记忆和认知等脑高级神经功能~〔1〕。VD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潜在的防治性。目前,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神经心理和临床评估,由于该病的特点开展新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2].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VCI包括3个内容[3~6]: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AD伴血管病变(即混合性痴呆,mixed AD/VD).与血管性痴呆相比,其内涵有了扩展,认知障碍不强调记忆力损害,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定性为认知障碍;同时,"血管性"不特指脑出血或梗死,还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孙宝莹  屈红 《山东医药》2009,49(33):90-91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脑缺血、出血及急、慢性缺血缺氧等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VD患者22例,以观察该药对VD患者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智能障碍,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障碍以及失语、失用、失认等神经心理学症状、体征.据报道[1],约2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智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流下降是引起VD的主要因素.本文观察了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治疗V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D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第2位常见病因,仅次于Alzheimer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我们通过检测老年VD患者血清中神经肽Y(NPY)的水平,探讨NPY在老年人V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以进行性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和言语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充足的脑血流量(CBF)是维持大脑结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的首要条件,而CBF减少导致的神经元凋亡通常被认为是造成VD的重要原因。侧支循环是CBF的一种补偿机制,为血液到达缺血组织提供了一条替代的血管通路,其与VD存在密切联系。本文总结了侧支循环分级及其代偿特征,阐述了侧支循环与VD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改善侧支循环可能是减缓VD发生发展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为324/10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VD是一种可防治性的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现将我院诊治的老年VD患者4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减退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多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对于伴有失语症的VD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应用高压氧(HBO)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伴失语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余天智 《内科》2011,6(4):336-33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是我国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8.8%,每年有(1~3)/1000人发病。VD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学者对VD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皮层下缺血所致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Hachinski缺血量表(HIS)7分的患者。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为筛查量表,MMSE≥27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把MMSE27分的患者,综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和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组(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采用Clox、ADAS-Cog、ADL对47例皮层下VCI患者和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测量。结果 1VCIND组患者较对照组MMSE、Clox1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上升(P0.01或P0.05)。VD患者较VCIND组、对照组患者MMSE、Clox1、Clox2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ADL评分上升(P0.01或P0.05)。2ADAS-Cog各项评分比较,VCIND组物体命名、服从指令、结构性练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D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皮层下VD患者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其中执行功能、记忆功能的下降尤其明显。非痴呆的皮层下VCI患者存在部分的认知功能下降,尤以执行功能的下降为主,但尚具有完整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