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同法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CPB前(诱导后静注异丙酚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监测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台压(Plateau)及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分别采动脉血1ml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步检测吸入气氧浓度(FiO2)、大气压(PB),根据公式计算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及呼吸指数(RI);分别于T1、T3、T4测定并记录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结果对照组Cs、Cd在T2、T3、T4较T1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RI在T2,T3较T1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MPAP、PVRI在T3、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CPB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异丙酚组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8mg·kg-1.h-1),对照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体外循环(CPB)开始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取适量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测定两组围术期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结果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PMN无显著差异,CPB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CPB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后左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右心房(P<0.01或P<0.05),而异丙酚组左心房高于右心房(P<0.05)。CPB后两组IL-6,IL-8,TNF-α进行性增高(P<0.05或0.01),异丙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IL-6,IL-8,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在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均进行性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CPB后1h最低,6h后有所改善,异丙酚组在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晨  许景伟  高晓增 《山东医药》2008,48(22):93-94
将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2780U抑肽酶;U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U+P组在U组基础上+平衡超滤。设CPB前(T1)为基础值,比较CPB结束后10min(T2)、60min(13)、240min(T4)时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U+P组RI值降低,Cs、Cd升高;U组Cd升高(P〈0.01、0.05)。与T1时比较,U、U+P组RI值T2时高,对照组T2、T3时高(P〈0.01、0.05);对照组Cs、Cd值T2、T3、T4时低(P〈0.01、0.05);U组Cs值T2、T3时低,Cd值T2时低(P〈0.01、0.05);U+P组Cs、Cd值T2时低(P〈0.01、0.05)。提示乌司他丁+平衡超滤技术对CPB术后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管理对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肺动态顺应性(Cd)的影响。方法 ALI老年病患63例采取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给予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2例在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比两组Cd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 w后,胸肺顺应性(Cs)、Cd、氧合指数(O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Cs、Cd、OI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LI患者开展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给予必要的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Cd,调节肺通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患者采用乌司他丁(ULI)治疗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CPB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病历号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UL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0)、停止CPB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4 h时(T3)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功能指标[肺静态顺应性(Cst)、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并对比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T1、T2、T3时两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A-aDO2、RI均高于T0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st升高,T2、T3时Cst下降,观察组T2、T3时Cst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肺保护液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CPB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在T1、T3、T4、T5各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α、IL-10进行性增高。TNF-α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对照组(148.42±23.10)ng/L,保护组(103.29±32.15)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对照组(66.75±25.82)ng/L,保护组(85.12±20.68)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肺保护组增高更显著(P〈0.05)。CPB开始后,两组A—aD02和RI进行性增加(A—aD02对照组195.8±72.5,保护组161.3±33.2;RI对照组0.72±0.05,保护组0.56±0.08);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肺保护组(P〈0.01)。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低温肺保护液可以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持续氧合血灌注对肺功能及肺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CPB,实验组行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留取肺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肺功能和肺含水率的测定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肺含水率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组ICAM-1mRNA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可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而ICAM-1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的损伤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40例经CPB术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1h静脉给予川芎嗪预处理,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在T1、T2、T3、T4、T5时点,通过ELISA法检测IL-6、IL-8血浆浓度及中性粒细胞(Ne)计数。在T1、T3、T4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实验组IL-6、IL-8的表达较低,Ne计数两组均升高;对照组Cstat、OI较实验组降低明显,RI升高显著,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微。结论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肺有损伤,术前应用川芎嗪预处理后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hT3)、24(hT4)和36(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所致犬脑组织损伤的防治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升主动脉阻断后开始零平衡超滤(ZBUF),持续至停机后进行改良超滤(MUF);对照组常规建立CPB后不进行超滤(UF).检测两组CPB前(T1)、平稳降温开始(T2)、复温至36 ℃(T3)、CPB结束(T4)、CPB结束后0.5 h(T5)及4 h(T6)6个时间点血清S100β,并观察CPB前和CPB结束0.5 h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水平在T3 ~T6 时间点相比,P均<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血清S100β水平相近,转机后均开始升高,且均在T4时间点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直到T6时间点仍高于CPB前(P<0.01).两组CPB结束后0.5 h脑组织的S100β和NSE比CPB前明显增高(P均<0.01),但对照组脑组织的S100β及NSE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认为UF能降低CPB所致犬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Stannfod A型夹层手术体外循环(CPB)期间给予50%氙气静态膨肺,观察围术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氙气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发病14d以内的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PB期间50%氧气与50%氮气静态膨肺,气道压5cm H2O,1cm H2O=0.098k Pa)和氙气组(CPB期间50%氙气与50%氧气静态膨肺,气道压5cm H2O),每组各50例。分别于诱导后(T0),术后10min(T1),术后6h(T2)及术后24h(T3)行血气分析,并于T0、T1、T2时刻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及肺动、静态顺应性。结果: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OI明显下降,RI明显升高。T1时间点氙气组OI下降较少(18.8%vs.33.8%,P=0.021),RI上升较低(34.5%vs.130%,P=0.000),T2时间点各肺功能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均发生肺功能受损,CPB期间50%氙气静态膨肺可改善术后即刻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60例心脏手术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维持量0.7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做处理。对两组患者T0(给药前)、T1(转流前)、T2(停机后1 h)、T3(停机后4 h)、T4(停机后24 h)的TNF-α、IL-1β、IL-6水平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与T0点比较,T1~T4点TNF-α、IL-1β、IL-6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两组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与T0点比较,T1~T3点AaDO2、RI均升高(P0.05),OI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AaDO2、OI、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促进修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我院行心脏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加入乌司他丁,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8在T1时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体外循环开始后两组患者TNF-α及IL-8呈进行性增高,并于主动脉开放30min时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下降,于停止体外循环6h时仍然显著高于T1时TNF-α及IL-8水平,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开胸时肺顺应性均显著提高(P0.05),而当停止体外循环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肺顺应性显著降低,且与观察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NF-α及IL-8水平与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密切相关,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肿瘤TNF-α及IL-8的产生,以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围体外循环(CPB)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结束匀速泵入Lipo-PGE1,速度为10 ng/(kg·min),预充液中加入10 ng/ml Lipo-PGE1;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于诱导后即刻(T1),CPB开始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后1 h(T4)、2 h(T5)、24 h(T6)分别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CPB开始至CPB结束后早期两组MAR均显著下降而GMP-140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MAR及GMP-14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于CPB结束后24 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CPB开始至CPB结束后24 h两组PL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ipo-PGE1在CPB过程中能有效减少血小板激活,保护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热清能否减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39例合并COPD肺癌患者(痰热瘀肺型)随机分为被试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被试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在术前1 d(T_1)、术后第1天(T_2)、第3天(T_3)、第7天(T_4)采集血清标本,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在T_1、T_2时间点,两组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T_3时间点,被试组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T_4时间点,被试组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3、T_4时间点TNF-α、IL-6、IL-8水平均较T_2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T_2、T_3时间点IL-10逐渐上升,均明显高于T1时间点(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减少合并COPD肺癌围术期间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症因子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减轻肺脏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对心内直视手术后右心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在海拔 370 0m开展的CPB心脏手术患者 12例 ,根据CPB过程中有无应用血液超滤技术 ,将患者分成血液超滤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时以及CPB后 1h、3h、6h、12h、2 4h ,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房压 (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心脏指数 (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 (RVS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结果 CPB结束和CPB后 6h内 ,对照组MPAP、RVEDVI以及RAP均较CPB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RVEF、CI和RVSI较CPB前降低 (P <0 0 5 ) ;CPB后 12h对照组MPAP、RVEDVI以及RAP均逐渐减低 ,但RVEF、CI和RVSI仍未高于CPB前 ;血液超滤组RVEF、CI和RVSI在CPB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原地区在CPB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 ,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 ,右心室的泵血功能受损 ;CPB中应用血液超滤技术有利于CPB后心脏泵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齐敦益  焦皓 《山东医药》2011,51(38):13-15
目的观察氨溴索、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溴索0.5 mg/kg,U组在CPB过程中予1万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均未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分别在CPB前(T1)、CPB停止(T2)、CPB结束后2 h(T3)、CPB结束后4 h(T4)及CPB结束后18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通过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氧合指数(OI)。结果四组患者CPB后RI和OI较CPB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CPB后各时点A、U、AU组患者RI、OI均明显低于C组,AU组RI、OI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四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在T2开始升高并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IL-6、IL-8和TNF-α直到术后18 h仍未降至术前水平(P均〈0.05)。与C组相比,CPB结束后各时点U组、AU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减低(P均〈0.05),AU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氨溴索、乌司他丁均可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从而减轻肺功能损伤,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12只,用油酸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两组,每组6只: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M组);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组(LMP组)。观察两组呼吸、循环系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外科操作后稳定30分钟,定义为T1,后每隔1小时,分别为T2、T3、T4和T5。结果:两组间幼猪在注射油酸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注射油酸后T2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p H值、氧分压、动脉血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及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测氧合指数提示模型制作成功。在无泵肺辅助开始后,与LM组相比,LMP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在T3、T4、T5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心静脉压在T3、T5时间点有明显差异(P<0.05);LMP组在T5时气道压明显低于LM组(P<0.05)。结论: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联合低潮气量保护机械通气能够维持循环稳定并且有效改善实验猪急性肺损伤后的顽固性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TNF-α、IL-6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90例体外循环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甲组、乙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与甲乙两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采用0.8万U/kg乌司他丁;乙组采用1.2万U/kg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_2)、4h(T_3)及24 h(T_4)时抽取其静脉血液以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同时记录T_1、T_2、T_3、T_4时动脉血气、呼吸功能等指标,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级肺静态顺应性(Cs)。结果 3组患者于T_1时的各项炎症因子浓度及呼吸功能指标比较,P0.05;甲、乙两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OI和Cs及Cd明显增大,RI值明显减少,P0.05;甲、乙两组于T_2、T_3时IL-10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乙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甲组低,而IL-10浓度较甲组高,OR值增加且RI值减少,P0.05;乙组于T_2、T_3时Cs及Cd值较甲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期间发生炎症反应,同时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起到炎症因子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患者肺功能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且剂量高的保护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