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飞龙掌血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在飞龙掌血中分离得到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7个,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77.33%。结论: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烃类(40.32%),其次为酯类(37.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小果鹧鸪花Trichilia connaroides Bentv.var.microcarpa Bentv.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冷浸法提取小果鹧鸪花果实中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出4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4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82%;该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首次从小果鹧鸪花果实中提取脂溶性成分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60.88%),为小果鹧鸪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金银花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象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9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4.03%。结论金银花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烃类和脂肪酸,其中13种烃类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5.10%,11种脂肪酸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3.18%;植物甾醇为次要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6%。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对该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样品Ⅰ中鉴定出8个成分,占总量的2.18%,主要成分为:二叔丁基对甲酚(0.46%)、棕榈酸甲酯(0.42%)、正十八烷(0.37%)、亚油酸甲酯(0.25%);从样品Ⅱ中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30.15%,主要成分为:植物醇(6.71%)、β-谷甾醇(4.59%)、酞酸二甲酯(2.97%)、亚油酸甲酯(2.83%)、β-香树素(2.31%)。结论:所分离鉴定的52种成分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鉴定出来,可为进一步确定甘蔗叶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郁金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毛郁金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以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样品A鉴定出20个成分,占总量的86.19%,主要成分为:1,2,3,4,4a,5,6,8a-八氢-4a,8-二甲基-2-(1-甲乙基)-萘(13.37%)、6-乙基-4,5,6,7-四氢化-3,6-二甲基-5-异丙基-苯并呋喃(13.00%)、β-榄香烯(9.35%)、δ-毕澄茄烯(8.82%);样品B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43.26%,主要成分为:(E,E)-10-(1-甲基亚乙基)-3,7-环癸二烯-1-酮(17.4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77%)、7-十八(碳)烯酸(3.2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毛郁金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为毛血藤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8.598%,其主要成分为柏木脑(7.001%),麝香草酚(5.948%),己醛(4.593%),双戊烯(3.708%),芳姜黄酮(3.438%),壬醛(3.256%)等。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毛血藤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脚胡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57.82%)、亚油酸乙酯(11.76%)、棕榈酸乙酯(8.32%)、苯乙醇(8.08%)、丁二酸二乙酯(3.48%)。结论: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具有抗炎的作用,这与云南民间将黄脚胡蜂用酒浸泡后用来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一致,为民间的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壮药一箭球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方法:用石油醚提取一箭球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一箭球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53个成分,并鉴定了其中的22个成分,主要成分为4,4,6a,6b,8a,11,12,14b-Octamethyl-1,4,4a,5,6,6a,6b,7,8,8a,9,10,11,12,12a,14,14a,14b-octadecahydro-2H-picen-3-one(11.09%)、Stigmast-4-en-3-one(9.26%)、丙烯酸2-乙基己酯(6.12%)、律草烯(5.00%)等。结论:鉴定出的22种成分主要为长链烷烃类、萜类化合物和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并用石油醚萃取得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9个成分,其中油酸(25. 1%)和6-十八碳烯酸(17. 93%)相对含量居高;从挥发油中鉴定41个化合物,以油酸(6. 15%)和二十五烷(5. 85%)较多。结论: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为黑蚂蚁油脂的特征性成分;黑蚂蚁的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而挥发油则以烃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头陈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头陈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计算机对标准质谱谱库的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定性。结果:从大头陈脂溶性成分中共检出41个组分,并鉴定了39种成分。结论: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其中23种成分为首次在大头陈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11.
锦鸡儿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锦鸡儿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锦鸡儿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结果:在锦鸡儿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2.36%.结论:锦鸡儿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63.31%).  相似文献   

12.
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成分组成及体外抗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陕西太白山产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物质,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通过体外实验,分析研究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抗菌抑菌活性.结果:脂溶性成分共分离出三个馏分,即: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和极性馏分.其中非极性馏分成分20种,弱极性馏分成分17种,极性馏分成分12种.抑菌实验表明,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对选定的白假丝酵母菌(CMCC85021)、枯草芽胞杆菌(CMCC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四种供试菌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小丛红景天中含有一些重要的脂肪酸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营养价值.同时,其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玉兰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异同与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果壳和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广玉兰果壳中分离出111种组分,共鉴定了7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6.54%;从种子中分离出88种组分,共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46.02%;其中果壳和种子的共有成分21种(果壳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8.46%,种子占33.77%)。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广玉兰的果壳与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树发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树发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4个挥发油成分,占总量的17.9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萜类(6.71%),酮类(4.19%)及醇类(3.27%),主要成分为4-戊烯-2-酮(4.19%),cis-7-十四烯醇(3.03%),3,7-二甲基辛烯(1.30%),新己烷(1.28%)和大牦牛儿烯D(1.01%);共鉴定出33个脂溶性成分,占总量的89.6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脂肪酸类(81.65%),烷烃类(4.49%)和醇类(1.67%),主要成分为反亚油酸甲酯(34.98%),油酸甲酯(10.94%),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0%)和硬脂酸甲酯(4.13%)。结论:首次从树发中提取并鉴定了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树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为泰国大风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泰国大风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μm×250μm×30 m),进样量1μL,气化室温度250℃,柱温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1升温至230℃,保持20 min,柱前压15.08 psi,载气流量2.0 mL·min-1;载气为高纯度氦气(99.999%),分流比40∶1。结果:共分离出63个化学成分,对其中49个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其主要成分为1,8-桉树油(17.28%),茴香烯(9.28%),异硫氰酸丙酯(7.76%),双环[7.1.0]癸烷(4.73%),丹皮酚(3.25%)。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鉴定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氯仿提取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析鉴定了26个成分,含量占总成分的66.74%。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3.42%)、反油酸(9.84%)、2-庚烯醛(5.63%)、棕榈酸(4.21%)、2,4-癸二烯醛(3.67%)、2-癸烯醛(3.06%)、硬脂酸(2.57%)等。结论黄芩种子脂溶性成分中有机酸类含量最高,其他成分主要为烷烃和烯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金花葵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金花葵花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 微波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35%左右,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81%左右。 结论: 所用方法为金花葵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GC-MS分析不同产地六棱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六棱菊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六棱菊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其中南宁六棱菊鉴定出42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87.9%以上,主要含芳杂环酸、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上思县六棱菊鉴定出43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82.0%以上,主要含芳杂环类、酮类、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不同地区的六棱菊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