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主动免疫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ICR小鼠腹腔注射NP30 10 0 μg/次 ,连续免疫 3次 ,对照组腹腔注射SP2 / 0腹水。尾蚴攻击感染后第 4、8、12、16、2 0和 2 4周分别处死小鼠剖取肝脏 ,用VG(VanGieson)组织化学染色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脏虫卵肉芽肿体积和虫卵肉芽肿内的胶原沉积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后 ,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虫卵肉芽肿细胞组分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出现两种不典型肉芽肿。VG染色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胶原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虫卵肉芽肿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FN含量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NP30接种可能诱导体液和细胞两种保护性免疫 ,对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具有负调节作用 ,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方法 NP30腹腔注射主动免疫ICR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4、8、12、16、20、24周处死,观察和比较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演变。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虫卵肉芽肿大小。结果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以后, NP30免疫组虫卵肉芽肿的直径明显低于 SP2/0对照组,虫卵肉芽肿的演变时相提前,并出现2种特殊类型的肉芽肿。结论NP30能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宿主造成的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应用醋酸可的松(ACT)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观察其对肝、肠组织内虫卵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及对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注射ACT后,组Ⅰ(1mng/d)感染小鼠肝、肠组织内不同时期的虫卵抗原及抗体GMRT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肝、肠组织内肉芽肿的平均直径(μm)也明显地小于对照组。认为ACT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病变、特异性抗原和抗体反应均显示抑制作用。本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感染宿主虫卵肉芽肿病变机理,可为今后寻找控制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细胞缺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存活时间,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及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的影响。方法T细胞缺陷小鼠(裸鼠)和BALB/c小鼠各20只,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5±1)条,记录感染后存活时间。感染后第42d,从2组存活小鼠中各随机取7只剖杀,取肝组织,计数肝内虫卵;制作肝组织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结果20只裸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6d全部死亡。裸鼠肝组织中的雌虫产卵数为(4759.5±2161.3)个/条,BALB/c小鼠为(7323.4±2254.6)个/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肝脏中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为(138.4±31.9)μm,与感染组BALB/c小鼠(316.4±68.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能形成典型局限性虫卵肉芽肿,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周围肝组织伴有大面积坏死。结论宿主T细胞对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维持感染宿主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2d后 ,隔日一次按 30 0mg/kg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硫脲 ,至感染后 4 2d剖杀动物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感染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小鼠肝脏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炎性细胞浸润灶 ,中心未见虫卵 ,仅见一些颗粒状物质。其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感染对照组的典型虫卵肉芽肿显著减小 (P <0 .0 1)。结论 感染小鼠腹腔注射丙烯硫脲后肝脏内未见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减卵率及肝脏病理损伤,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400μw/cm^2×60s和422μw/cm^2×40s两种不同UV强度及时间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C57BL/6和DBA小鼠,观察免疫小鼠对再次血吸虫感染的减虫率、肝脏减卵率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400μw/cm^2×60s(A)和422μw/cm^2UV×40s(B)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组C57BL/6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分别为一0.60%和0.02%,肝脏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70%和11.37%;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分别为29.10%和25.70%,肝脏肝脏减卵率分别为59.50%和69.50%。422μw/cm^2UV×40S辐照尾蚴免疫C57BL/6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形成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400μw/cm^2UV×60s和422μw/cm^2UV×40S辐照尾蚴免疫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造成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结论UV致弱尾蚴免疫对C57BL/6、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的保护作用较小,但能降低肝脏卵荷并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胞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融合蛋白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制备纯化表达的重组SOD融合蛋白。用重组SOD融合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C57BL/6J小鼠,4周后用(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45d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减虫率为35.63%,减卵率为31.17%。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数比对照组少,单个肉芽肿的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小22.32%,血清抗SOD融合蛋白特异性抗体亚类IgG1、IgG2a、IgG2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SOD分子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效应。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UVC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免疫组小鼠经皮肤接种UVC后5周,每鼠攻击感染(30±2)条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7周解剖小鼠;取肝左叶制备连续石蜡切片,测定肝脏单卯肉芽肿大小;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及层黏连蛋白(LN)含量,PCR—ELISA法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组织单卵肉芽肿直径为(176.25±38.67)μm,显著小于感染对照组的(304.38±53.23)μm(P〈0.01),与感染对照组相比,UVC疫苗免疫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直径减小了42.10%。UVC疫苗组小鼠血清中HA、LN含量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VC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抗肝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效应同疫苗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增强及高水平的IFN-γ以及肝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建株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感染8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间长达一年半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兔抗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和兔抗可溶性虫卵抗原免疫血清与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筛选阳性克隆,最终建立了分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NP30。作者用一系列试验证明,NP-30是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内影象抗独特型抗体,有替代日本血吸虫虫源性抗原用于血清学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明,无论是在感染血吸虫的小鼠还是人体中,都存在自然产生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id),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 30即是用生物技术制备抗原-抗独特型抗体NP30作为探针,用双“抗原”夹心酶标法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短程抗体。近来,我们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制备氯磷酸二钠脂质体(LE-Cl2MDP),选择性剔除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Kupffer 细胞,研究抑制Kupffer 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包裹CL2MDP;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 PBS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日本血吸虫感染联合LE-Cl2BMP组;对于联合组,小鼠尾静脉注射LE-Cl2MDP(0.1 mL/10 g),每周2次,连续6周;感染后第12周,剥杀小鼠,留取血清及肝脏,用于细胞因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LE-Cl2MDP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周围Kupffer细胞细胞明显减少;无论是感染第8周,还是第12周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降低感染第12周小鼠血清IL-10水平,LE-Cl2MDP组为(42.6±10.4)pg/mL,感染组为(67.4±12.9)pg/mL(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LE-Cl2MDP剔除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抑制了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建株...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A hybridoma cell line secreting an IgM monoclonal antibody designated NP30 was obtained from a fusion of SP2/o and spleen cells of a BALB/c mouse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for one and a half year and identified by screening with immunized rabbit sera against gut-associated antigen (GAA) and soluble egg antigen (SEA) of S. japonicum, indicating that the NP30 was an anti-anti-antigen or anti-antibody. NP30 was further determined to be an anti-idiotypic antibody (anti-id) which was serologically and functionally identical to GAA, so that it could be portrayed as the internal image of GAA, which migh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n antigenic reagent in immunodiagnostic assay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4 - 3- 3基因重组蛋白 (rSj14 - 3- 3)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rSj14 - 3- 3/SjGST)对宿主肝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末次免疫后 5d ,各组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鼠 ,6周后 ,剖杀 ,取肝组织计数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和肝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大小。结果 免疫组 (14 - 3- 3组和 14 - 3- 3/GST组 )和对照组肝表面虫卵结节数分别为 6 72±1 14、5 89± 1 0 3和 2 1 0 5± 1 2 6 ,前两者比后者分别减少了 6 8 0 8%和 72 0 2 % ;肝肉芽肿平均直径免疫组为 178 12±32 18μm和 14 8 13± 2 9 6 5 μm ,与对照组 2 75 0 0± 38 2 1μm相比分别减少了 35 2 3%和 4 6 13%。结论 重组抗原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对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Xu J  Zhu XJ  Li YH  Dai Y  Zhu YC  Zheng J  Feng ZQ  Guan XH 《Acta tropica》2011,(2):159-164
The murine monoclonal anti-idiotypic antibody NP30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ntibody against Schistosoma japonicum. However, the immunogenicity of murine NP30 limits its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humans. Here the chimeric Fab of NP30 (chFab-NP30) comprising the variable regions of murine NP30 and constant regions of human antibody was assembled. chFab-NP30 was expressed and purified as a soluble and functional protein. Administration of chFab-NP30 in vivo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reduced egg burdens and ameliorated organ pathology of mice with acute schistosomiasis.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chFab-NP30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be used as a specific and efficient recombinant antibody against acute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Further studies on function mechanism of chFab-NP30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探究炎症调节基因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在小鼠血吸虫病及吡喹酮治疗中的表达特征, 为 进一步阐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 型; 小鼠随机分为4组: 正常组、 感染6周组、 感染12周组和吡喹酮 (PZQ, 300 mg/kg 1次灌胃杀虫治疗) 治疗组。以HE染色 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以Real?time PCR检测肝脏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TNF?α、 IL?1β和IL?6的mRNA水平。 结果 结果 感染6周组小鼠的肝脏miR?155、miR?146a及TNF?α、 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感染12周组 (P<0.05); 与感染12周组小鼠相比, PZQ治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 且肝脏miR?155、 miR?146a及TNF?α、 IL?1β 和IL?6的mRNA水平有所升高(P<0.05)。结论 结论 本研究发现miR?155和miR?146a可能与血吸虫病肝脏炎症的发生发展 有关, 并且参与了吡喹酮对炎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轻链可变区 (VL)基因并测定其序列。 [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基因FR1和FR4序列的保守性 ,化学合成用于体外扩增Ig轻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杂交瘤细胞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扩增VL 基因 ,将其克隆入 pUC19载体 ,重组子用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 ,将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抗体序列比较。 [结果 ]VL 基因全长 318bp ,属鼠免疫球蛋白κ轻链第IV亚类 ,由种系基因V与Jκ4 重排而来。该VL 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accessionNo AF2 0 6 72 0 )。 [结论 ]该VL 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轻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活性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与恶性变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人工感染小鼠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动物模型 ,用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表达。结果 血清中端粒酶和VEGF的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重感染组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和VEGF活性显著性高 ,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