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宁  谢国祥  史晓浩  倪力军  赵军  凌峰 《中草药》2003,34(10):901-902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分离冬凌草甲素,应用NIR技术寻找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此工艺所得冬凌草甲素纯度较高,且样品与对照品的HPLC峰保留时间相同,NMR和IR图谱相同。结论 本法洗脱速度快,安全、成本低、方便,并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王世清 《河南中医》2013,33(8):1350-1351
目的:通过对25批次农村基本药物冬凌草片的含量测定的结果比较,考察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对冬凌草片中的冬凌草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25批次冬凌草片中24批次含量合格,1批不合格.结论: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冬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C18柱,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nm。结果: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在0.152~1.52μg/ml,冬凌草乙素的浓度在0.2~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冬凌草甲素r=0.9998,n=5;冬凌草乙素r=0.9992,n=5),平均回收率冬凌草甲素为99.1%,RSD为0.4%;冬凌草乙素为98.0%,RSD为0.6%。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冬凌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冬凌草甲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次数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5%乙醇8倍,回流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为冬凌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冬凌草药材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39 nm,柱温35℃,流速1 mL/min。结果:冬凌草甲素在124~1 240 n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97),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为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冬凌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雁冰  薛华珍  寇娴  王桂红 《中药材》2001,24(2):131-132
采用沉淀法制备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薄层层析法及比旋光度测定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连续递变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摩尔比。通过标准曲线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冬凌草不同部位迷迭香酸及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布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主产于河南济源太行山区.昧甘苦,性微寒,具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肿瘤之功效.河南民间以泡茶、煮水治疗咽喉肿痛、食管癌等已有50余年历史,临床报道其水及醇提取物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亦有一定疗效[1].  相似文献   

8.
冬凌草植株再生过程中冬凌草甲素的积累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冬凌草植株再生过程中培养物的生理特性与冬凌草甲素积累之间的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时期培养物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酮酸、冬凌草甲素的含量。结果:培养物内叶绿素、丙酮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冬凌草甲素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1,0.897,0.866;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冬凌草甲素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5。结论:冬凌草培养物内叶绿素、丙酮酸的含量、可溶性蛋白与冬凌草甲素积累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可溶性糖变化主要与培养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冀春茹  袁珂 《中成药》1999,21(12):620-622
目的:对复方冬凌草含片的原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方法:采用HPLC法对新、旧工艺产品中主要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新工艺产品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较高。结论:改进的工艺合理,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冬凌草甲素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冬凌草甲素(ORI)水溶液的稳定性,为ORI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室温下将ORI水溶液分别用1 mol·L~(-1)的NaOH或HCl调节pH至设定值,放置60 h,考察pH对ORI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ORI水溶液在室温下和4℃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ORI降解的pH-速率曲线呈V型,最稳定的pH(pH_m)为5.ORI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有效期(t_(90))为53.2 h,4℃下为91.5 h.结论:ORI水溶液不稳定,其降解反应速度受溶液pH的影响,属于酸碱专属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范广宇  黎迎  张倩倩  陈星历  董政起  李鑫  陆洋 《中草药》2024,55(14):4953-4961
多酚纳米微粒以其独特的特性,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崭新的前景,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多酚中的多酚结构通过多种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及与硼酸基团和多种金属离子的动态共价络合,形成了很强的非共价作用进一步合成了各类多酚纳米微粒。多酚纳米微粒具有出色的癌细胞靶向性能,也是优秀的药物递送平台,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的治疗能力。通过概述多酚纳米微粒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天然多酚基水凝胶、纳米微粒和聚合物的功能特性进行综述。强调了多酚纳米微粒在癌细胞靶向、药物递送、光响应、磁响应和治疗中的多重作用,为天然多酚纳米微粒材料的研发及癌症领域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为肿瘤药物治疗提供了新型递送载体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延长其半衰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但传统的以合成材料为载体的纳米递送系统靶向性差,易被免疫系统清除,并具有潜在的系统毒性.以细胞膜包被药物或纳米粒制备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具有载药量高、主动靶向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已成为药物制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  相似文献   

13.
冬凌草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冬凌草甲素及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冬凌草甲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5.0~15.0 μg·mL-1内冬凌草甲素的吸收速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47 5±0.006 2),(0.046 8±0.005 1),(0.034 6±0.003 7),(0.043 5±0.002 3)h-1结论 冬凌草甲素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冬凌草甲素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冬凌草甲素研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4.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精确控制和操纵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包括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目前也成为纳米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相比较,微流控技术在纳米药物载体开发中具有许多优势,如能够精确控制结构、批次间重复性高、快速有效等。笔者将简要介绍微流控技术及其在聚合物纳米粒、脂质纳米粒和杂化纳米粒等纳米药物载体制备中的应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者如何选择准确合理的微流控技术制备纳米药物载体提供思路与参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优化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Cur-SMEDD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测定姜黄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自微乳化基质,以粒径和溶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并对Cur-SMEDDS的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Cur-SMEDDS最佳处方组成为:EO-Cremophor RH40-Transcutol P比例为30∶52.5∶17.5,乳化后微乳的平均粒径为36.14 nm。结论 成功制备了Cur-SMEDDS,可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溶解度,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西罗莫司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幅霉素,rapamycin,RAPA)自微乳化释药系统(RAPA-SMEDDS)以提高低水溶性药物-RAPA的生物利用度。 方法 用HPLC-UV测定RAPA含量;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筛选SMEDDS 组分;采用星点设计和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获得自乳化后粒径小于50 nm的自微乳化制剂;考察并比较优化处方与市售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优化后RAPA-SMEDDS的处方为30%MCT、50%Cremopher EL和20% Labrasol,每1 g SMEDDS中载药2.0 mg;自乳化后形成乳滴的粒径和PDI分别为41.10 nm和0.247;不同稀释介质及不同稀释倍数对微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影响较小;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SMEDDS和Rapamune口服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3.37±2.78)和(4.15±1.48)μg·L-1,tmax分别为(2.60±1.29)和(5.40±1.34)h,AUC0-48 h分别为(157.75±70.77)和(73.36±34.12)μg·h·L-1。结论 优化所得处方自乳化后粒径小于50 nm,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5.04%,RAPA-SMEDDS可明显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L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LP-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LP-1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LP-1细胞的凋亡效应,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抑制LP-1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显示,随着作用药物浓度的增加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LP-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呈现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等细胞凋亡的表现。冬凌草甲素作用后TJP-1细胞中PDCD5、BidmRNA表达上调,Bel-2、NF—KBmRNA表达下调。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上调Bid及下调Bel-2mRNA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触发LP-1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亦可作为NF-KB活性抑制剂阻断NF-KB激活,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中PDCD5作为凋亡促进剂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张萍  冯年平  张欣  许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49-2052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 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 7.8 PBS中,30 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肾癌A-704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 oridonin,Ori)对人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Ori对密度为1×104/mL的人肾癌A-7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Ori作用于人肾癌A-704细胞24 h的细胞凋亡率;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32 μmol·L-1Ori作用人肾癌A-704细胞24h后的Bcl-2,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Ori可显著抑制人肾癌A-704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浓度-效应关系,64 μmol· L-1 Ori作用人肾癌A-704细胞60 h后抑制率为73%.随着Ori作用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数和坏死细胞数均增加,浓度越高,坏死细胞率增加越多,64 μmol·L-1Ori作用人肾癌A-704细胞24 h后,坏死细胞升至32.4%.随着32 μmol·L-1Ori作用时间延长,人肾癌A-704细胞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强,Bcl-2基因的表达逐渐减弱(P均<0.05).结论:Ori通过上调Bax基因和降低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人肾癌A-704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了复杂网络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利用复杂网络技术研究以生命系统为对象的中医药知识和其中规律已处于起步阶段,是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复杂网络在中医学基本规律构建生物-中药-方剂-疾病多靶点效应网络、针灸和穴位敷贴、具体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可以预见这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分析理念,将对创新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