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管花肉苁蓉提取物的干燥工艺。方法:以管花肉苁蓉提取物干燥粉末的松果菊苷含量、压缩度、休止角为考察指标,比较板式干燥、带式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4种干燥方法,优选较为合适的干燥方法,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干燥方法选择喷雾干燥法,干燥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15(50℃),进风温度190℃,进料速度9600 m L·h-1,喷头转速为180 Hz。结论:优选确定的喷雾干燥条件,适应产业化生产,且能够达到苁蓉总苷胶囊的装填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心宝丸肉桂浸膏带式干燥工艺,并将干燥效果与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热风循环干燥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输送带速度、浸膏进料速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肉桂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干燥的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循环干燥的对比试验,采用HPLC测定干燥前后肉桂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肉桂浸膏最佳带式干燥条件为进料速度18 L·h~(-1),输送带速度为15 cm·min~(-1),一区温度为120℃,二区温度为70℃。在此最优条件下,肉桂收率为93.18%,肉桂酸含量为0.35%,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结论:带式干燥所得提取物收率及含量都较高,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多指标研究带式真空干燥技术在夏荔芪胶囊浸膏干燥工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带式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休止角、堆密度、黄芪甲苷及迷迭香酸含量等多指标评价法,进行带式真空干燥与真空烘箱干燥的对比实验。结果:确定带式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为加热板温度115~130℃,加料速度20~25 L·h~(-1),履带速度为12~14 cm·min~(-1),真空度0.1 Mpa。两种干燥工艺比较,带式真空干燥粉的休止角小于烘箱干燥粉,堆密度大于烘箱干燥粉,更适合于胶囊剂,且迷迭香酸含量更高,较多地保留了有效成分,同时节约了大量时间及蒸气消耗,也节省了人力成本。结论:带式真空干燥所得提取物含量都较高,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择干燥温度、进料速度、干燥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阿魏酸转移率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确定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进料速度1 kg·h-1,干燥温度为95℃,干燥时间为90 min,此时阿魏酸相对转移率为95.48%,采用该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测得阿魏酸相对转移率平均值为95.7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川芎浸膏的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以用于川芎浸膏的干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仲灵降脂胶囊的干燥工艺.方法:以出粉量、水分、薄层色谱、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带式干燥等工艺,筛选最佳干燥方法并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喷雾干燥为仲灵降脂胶囊最佳干燥方法.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合理、稳定,适合连续大生产,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养正消积胶囊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养正消积胶囊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齐墩果酸含量,流动相乙腈-甲醇-0.5%乙酸(20∶70∶10)。以干膏含水率和齐墩果酸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进料速度、履带速度、加热系统温度对养正消积胶囊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带式干燥工艺条件为履带速度6 cm·min-1,进料速度12 mL·min-1,干燥温度110℃,物料温度30℃,冷却区温度45℃,浸膏初始含固量约45%,真空度<-0.1 MPa;干膏含水率2.62%,RSD 1.2%;齐墩果酸转移率95.4%,RSD 0.42%。结论:优选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合理可行,干膏含水率低,质量好,适合养正消积胶囊的大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玄参配方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方法:以哈巴苷与哈巴俄苷总和含量和含水量为考察指标,以进料量、加热板温度、履带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确定玄参配方颗粒最佳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参数。结果:确定进料量12 L/h,加热板温度95℃,履带速度20 Hz,为最佳干燥工艺条件。结论:该干燥工艺所得玄参配方颗粒含水量和含量稳定,适用于玄参配方颗粒产业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长龙  李云霄  钱俊  吴云  萧伟 《中草药》2015,46(13):1914-1919
目的优选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进料速度、加热温度、干燥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干膏含水率、虎杖苷和芍药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度1.6 kg/h,加热温度105℃,干燥时间104 min,此时干膏平均含水率为2.80%,虎杖苷平均转移率为92.55%,芍药苷平均转移率为94.77%,综合评分为95.35,RSD为0.4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转移率高,可指导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热毒宁注射液中栀子浸膏的带式干燥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热毒宁注射液栀子浸膏的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选.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料速度为自变量,以栀子苷含量为因变量,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拟合,建立栀子苷含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应用Design-Expert 8.0.6分析实验数据,预测所得最佳干燥参数为干燥温度98.5℃,干燥时间89 min,进料速度99.8 r·min-1.在此条件下,栀子苷质量分数预测值为563.307 mg·g-1.采用该工艺参数进行3次验证实验,测得栀子苷平均质量分数为564.108 mg·g-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验证试验表明,确定的栀子浸膏的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因此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优化联用可以用于热毒宁栀子浸膏带式干燥工艺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优化人参提取物带式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人参提取物的带式干燥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bl、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l总量和提取物收率为考察指标,选择加热板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人参提取物最佳带式干燥工艺。结果最佳干燥工艺条件是:加热板温度110℃,进料速度为25L/h,履带速度为180mm/min。结论带式干燥所得提取物含量高,收率稳定,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干燥工艺与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胤  冯怡  徐德生  朱蕾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295-1299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工艺对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选用中药水提复方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及冷冻干燥对调经益母浸膏粉、肾石通浸膏粉及复方板蓝大青浸膏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对于中药水提复方,喷雾干燥产物的黏性较小,喷流性好,微波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小而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最好。结论干燥工艺由于干燥方式及原理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物理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3种干燥方式对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适宜山药片的干燥技术及工艺,将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脉动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3种干燥技术用于山药片的干燥,研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和品质。方法运用3种干燥方法对同一切片厚度为5mm的山药片进行干燥,研究其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3种干燥方式下的山药片干燥动力学;并对干燥时间、干燥后的色泽、复水比、浸出物、尿囊素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山药片在3种干燥技术下均为降速干燥,其中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时间最短,当干燥温度为70℃、风速为15 m/s时,干燥时间为120 min;真空脉动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3种干燥方式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7.52×10~(-10)、1.19×10~(-9)、1.30×10~(-9)m~2/s;基于复水比、明亮度、绿红值、蓝黄值、干燥时间、浸出物、尿囊素含量7项指标对3种干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脉动干燥和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山药片综合评分分别为0.29、0.59、0.70,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山药片综合评价最优。结论在实验参数范围内,3种干燥方式相比,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最适宜于山药片的干燥,干燥时间最短、品质最佳,该研究为探索山药的适宜干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燥方式对葛根提取物药剂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提取物的粉体学及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微波、喷雾及真空干燥3种方法,分别对葛根提取液进行干燥,研究3种干燥方法的葛根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粉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体外的溶出度,比较各粉体葛根素的释药行为,分析3种不同干燥方法的葛根提取物的释药机制。结果 对于中药葛根提取液,喷雾干燥产物颗粒表面光滑,圆整性好;微波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小且溶解性最好;真空干燥产物具有较好的粉末流动性。结论 干燥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微波干燥能加快葛根提取物的释放,可用于中药葛根提取物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丸剂干燥工艺、装备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成  伍振峰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16,47(13):2365-2372
干燥是中药丸剂制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中药丸剂干燥成品质量。综述了工业应用较成熟的传统丸剂干燥方式如厢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及箱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及一些新型丸剂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前景。中药丸剂干燥仍存在工艺方法选择局限、干燥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及设备适宜性不良等问题,需通过深入研究丸剂干燥机制、融合精确传感的新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药丸剂干燥设备智能化及符合GM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干燥方法对大黄配方颗粒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李晓芳  李丽霞  张乐  刘渝  陈丹丹 《中成药》2006,28(9):1289-1293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配方颗粒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总蒽醌含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进行考察。结果:喷雾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06~1.10(60°C)进风温度140~150°C,出风温度85~90°C所得的颗粒外观较好,蒽醌类成分破坏最小。结论:大黄配方颗粒最佳的干燥方法是喷雾干燥。  相似文献   

18.
岳鹏飞  许俊男  谢元彪  刘阳  伍振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6,47(11):1825-1829
丸剂干燥品质研究(如假干燥、表面结壳、裂纹等)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难点。目前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干燥及储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无较合适的理论能加以解释和研究。尝试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来探讨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干燥特性和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品质变化的机制以及控制品质变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温吸附干燥技术在陈皮干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低温吸附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陈皮感观质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工况下陈皮干燥后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低温吸附干燥系统提供的常温低湿度工况有利于改善陈皮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