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进行验证。方法使用SCL-90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各因子信度为0.685~0.873,结构效度拟合指标为GFI=0.966,NFI=0.980,CFI=0.987,RMSEA=0.047,χ2/df=2.767。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普遍低于大学生常模,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2,411)=7.182,F2(2,411)=7.785,P〈0.01;F3(2,411)=3.447,F4(2,411)=3.636,P〈0.05),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的文理科差异均显著(P〈0.05,P〈0.01)。结论应对SCL-90的常模进行权威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三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2.
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相关应激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考研意向及相关应激源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具有考研意向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阳性项目数,强迫、偏执、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②SCL-90与考研树关应激源的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考研压力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备研时间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现,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疆多元文化、多民族背景及开放教育形式下,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广播电视大学179名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除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因子得分都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3.30,P0.01)。社会支持水平在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年龄、婚姻状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中年学生主观支持维度得分(F=4.60,P0.05)及社会支持总分(F=3.83,P0.05)显著高于青年学生。已婚学生主观支持维度得分(t=4.05,P0.001)及社会支持总分(t=3.56,P0.001)显著高于未婚学生。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无显著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及总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对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越充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航海类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9名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航海类大学生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显著低于常模(t=-2.01,-4.65,-2.38;P0.05),其他各因子与常模无显著差异;结合与成人常模、远洋船员职业样本的比较,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2)心理资本四维度与心理健康症状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r=-0.17~-0.49,P0.05)。回归分析中,各维度对相应心理健康症状的作用效果不同,产生15%~28%的方差变异;其中乐观属于通用型心理能力,对9种症状均有显著影响(β=-0.191~-0.358,t=-2.323~-4.758,P0.05);另外3个维度分别与乐观组合后,则既有互补性又各有指向性:希望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5种症状(β=-0.173~-0.279,t=-2.124~-3.707,P0.05),自我效能对躯体化、焦虑、敌对3种症状(β=-0.232~-0.275,t=-2.961~-3.354,P0.01)、韧性对精神病性症状(β=-0.212,t=-2.617,P0.01)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基本一致,未能突显独特性,这不利于将来适应海员职业特性要求;心理资本能够降低心理健康症状,且不同心理资本维度组合对于各症状有不同的协同作用力,其中乐观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后测得分(除敌对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前测,强迫(t=3.88,P〈0.001)和人际敏感(t=3.69,P〈0.001)改善最明显。实验组在接受阅读疗法干预之后各因子分(除总均分及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t=2.88,P〈0.01)和焦虑分(t=3.09,P〈0.01)变化最大。艺术生的恐怖、偏执、焦虑分在干预之后也均有所降低。结论阅读疗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挫折应对时产生的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影响,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方法随机选取20名有过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实施8次团体心理干预;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干预前后评估;采用访谈法对干预效果进行深入验证。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绝望因子(t=2.35,P〈0.05)、乐观因子(t=2.96,P〈0.01)和总分(t=2.87,P〈0.01)在干预前显著低于干预后,睡眠因子和掩饰因子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干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应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委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点。方法 4531名学生中包括337名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测查,3 540名学生中包括240名心理委员做人格测查。结果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都低于非心理委员,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总分与其余8个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委员在内外向、掩饰性方面与非心理委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委员在恐怖因子、掩饰性上存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间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特征在精神质(F=4.167,P=0.003)、神经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6,P=0.008)。结论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人格特征更加外向,情绪比较稳定,适合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委员内部不存在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性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齐哈尔市某大学45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32名,女生219名。采用青年性格问卷(C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①本地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性、恐怖和偏执5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而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②女大学生在幸福感、精干性两方面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性格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的各因子分(除感情化因子外)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各因子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本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性格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921名民族院校新生施测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 CS)、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②在民族变量上焦虑(F=3.549,P0.01),敌对(F=3.803,P0.01),附加(F=4.351,P0.01),偏执(F=2.391,P0.05),强迫症状(F=3.023,P0.05),躯体化(F=2.460,P0.05),总分(F=3.169,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文理分类效应只在恐怖(F=5.071,P0.05)和附加(F=4.27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在心理控制源方面民族院校新生在心理控制源外控得分(F=6.056,P0.05)和总分(F=4.832,P0.05)上的文理分类×性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他效应差异不显著;④心理控制源与SCL-90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结论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控制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工商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采取整取的方式,在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工商管理人员的SCL-90人际关系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86,P〈0.01),总均分及其他各因子均分与后者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总均分(t=-2.30,P〈0.05)及躯体化(t=-2.16,P〈0.05)、强迫(t=-2.85,P〈0.05)、人际关系敏感(t=-3.22,P〈0.05)、恐怖(t=-2.10,P〈0.05)、偏执因子(t=-2.00,P〈0.05)均分明显高于男性。30~39岁年龄段组躯体化因子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F=5.63,P〈0.05)。结论工商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年龄有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蚁族”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蚁族"(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563名已毕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群体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量表的总分及"害怕失败"、"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和成人常模,显现出较强的完美主义倾向。该群体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3.00,P0.05);总均分及"强迫"、"焦虑"等因子上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13.00,P0.05;t=5.00,P0.05;t=5.14,P0.05)。结论该群体完美主义人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在一些人格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9名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与自我的灵活性呈正相关(r=0.327,0.106;P<0.01),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出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与性格的相关性,为提高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36名出国留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和1986年全国常模(P<0.001),留学生心理异常率为14.40%,女学生强迫、抑郁、焦虑3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P<0.01)。性格特点总体为外向且稳定,各项心理症状因子分与神经质N呈正相关,与内外向E呈负相关(P<0.01)。结论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但个别心理问题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法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 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t=-2.917,P<0.01),专业(F=3.2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3所高职院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3所学校的24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高职生在SAQ总分、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因子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女生(F=6.135,P<0.05);②自我...  相似文献   

16.
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284名大学生施测心理控制源量表(I-E)、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结果①大学生不同的控制倾向所得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明显的差异;②大学生心理控制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是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343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对母亲教养方式的3个维度(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和大学生社会适应的3个维度(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进行相关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关爱因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9,P0.01),鼓励自主因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148,P0.01)),控制因子与大学生社会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和适应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8,-0.147,-0.154;P0.01),大学生社会适应不存在显著城乡差异。结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而过度控制则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和情绪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00名机构孤残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所有因子得分均低;②与在校大学生比,社交退缩因子差异极显著(P<0.001),强迫和冲动因子差异显著(P<0.05;P<0.05;P<0.01);③严重心理问题检出情况:躯体化检出率为6.6%,社交退缩为5.5%,精神病倾向为4.4%,焦虑、抑郁、性心理障碍、依赖均为3.3%,自卑、社交攻击、强迫均为2.2%,偏执为1.1%;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性别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与全国常模比,孤残大学生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在校大学生比,存在着社交退缩、强迫、冲动等问题;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宿舍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简称GWB)对国内部分高校的3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好于全国常模(t=5.306,P<0.01),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4.527,P<0.01),男女生之间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的宿舍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 大学生宿舍关系较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较高,宿舍关系好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