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流动渔船民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为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渔船民流动性强,但停靠、休息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在集散地建立三格式无害化公厕,收集处理流动渔船民粪便。采用问卷个案调查的形式,调查集散地居住在船上的渔船民使用公厕情况,统计使用率。结果设计了2蹲位和4蹲位2种规格的三格式无害化公厕。2蹲位无害化公厕:建筑面积6m^2,化粪池容积为4~6m^3,造价为5505元;4蹲位无害化公厕:建筑面积13m^2,化粪池容积为6~10m^3,造价为11700元。第1~3格粪池的容积比例为2∶1∶3,粪池有效深度120~150cm。在35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无害化公厕53座,其中2蹲位公厕4座,4蹲位公厕49座;调查集散地渔船民260人,经常使用207人,偶尔使用42人,从不使用为9人,平均使用率为79.62%。结论在渔船民集散地建立无害化公厕,是管好和处理渔船民粪便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实施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流动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记录对策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渔船民集散地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渔船民进行病情调查,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集散地螺情指标和渔船民病情指标变化趋势以及扬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6~2008年在扬州市53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公厕103座,对22处集散地实施了安全用水,发放粪便收集容器1907只,发放防蚴霜8159支,开展集散地药物灭螺2316.74hm^2,渔船民查病9698人次,2006年淘汰处理耕牛91头。2005~2008年共捕获解剖钉螺40434只,发现感染性钉螺36只,各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55.11、9.00、9.00hm^2和2.00hm^2,钉螺感染率为0.133%、0.132%、0.052%和0.035%,4年共开展渔船民查病11680人次,查出粪检阳性15例,各年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6%、0.08%、0.14%和0。对策实施3年后,集散地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6.37%、73.77%和100%。全市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由110.03hm^2、0.111%和0.13%下降到4.00hm^2、0.012%和0.03%,分别下降了96.36%、89.19%和76.92%。结论在全面实施“以机代牛”的沿江地区,实施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逐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洪泽湖地区钉螺孳生情况以及当地居民、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疫区生活史和对血吸虫病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洪泽湖东侧的西河底滩和南侧的马庄引水渠开展钉螺调查;选择3个渔船民集散点及邻近洪泽湖的3个村进行病情调查,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调查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进行粪便检查。结果2007~2008年,共调查面积13440m^2,打捞漂浮物412kg,投放稻草帘80块,调查船只86只,均未发现钉螺。DDIA检查2495人,阳性31人,阳性率为1.24%。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阳性者全部为渔船民和农民,年龄多为30~60岁。粪检29人,未发现阳性病人。2.81%的受检者到过血吸虫病疫区,0.36%患过血吸虫病,其中7.73%的渔船民到过血吸虫病疫区,1.29%的渔船民患过血吸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7.43%。结论洪泽湖地区未发现钉螺和血吸虫感染者,渔船民和农民是监测的主要对象。应做好长期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控制渔船民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渔船民血防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其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行为正确率,以减少血吸虫感染和传播的机会。方法成立血防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参与和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加强渔船民粪便管理,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渔船民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的变化;2005~2007年,每年定期对渔船民血吸虫病进行查治,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后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变化。结果渔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从23.85%和6.59%分别提高到95.70%和53.42%(P〈0.01)。无害化厕所和粪便收集器使用率分别为80.21%和54.52%;2005~2007年血检阳性率为19.24%、12.27%和8.15%,与2004年(27.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血防健康教育干预,不仅提高了渔船民的血防意识,而且还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其不良行为,从而减少了渔船民血吸虫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省华容县境内长江、洞庭湖等水域船舶粪便管理状况及船上作业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船只数量、粪便排放设施及船只停靠地周边环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船上作业人员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确诊。结果共调查船只579只,无厕所者占88.77%,有厕所但无底者占11.23%;调查49个船只停靠点,均无公厕,32个停靠点有钉螺分布;调查船员511人,愿意在船上安装粪便设施者占18.40%,愿意使用马桶者占62.04%,使用马桶后愿意将粪便送上岸倒入公厕者占97.26%。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3.04%,不同作业方式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1)。结论湖南省华容县水上流动船只缺乏粪管设施,渔船民粪便大多直接入水。船上作业人员血吸虫感染率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感染率,水上流动人群传染源管理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4):I0001-I0001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传播与水密切相关,而渔船民是接触水体最为频繁的特殊群体之一。长江流域的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员因生产、生活的需要,经常接触疫水而反复感染,许多研究已表明这类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高于一般居民。由于流动渔船民常年在江湖中作业,有随意排放粪便的习惯,带有血吸虫卯的粪便直接排入水体中,是造成钉螺感染而形成血吸虫易感地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渔船民流动性强,流动渔船民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困难重重,一直是国内外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和传播风险。方法采取查阅文献、现场勘察法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布局、水位变化、行洪情况。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5个固定点和5个可疑环境点开展钉螺监测:在金湖站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渔船民和集散地人员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血吸虫病原学检查。采用问卷法对受检人员开展人口学特征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年均行洪4.84次93.62 d,具有"冬陆夏水"的特征。2012—2014年共调查有螺面积1 256.68 ha(1 ha=10 000 m~2),查螺127035框,工日1 528个,打捞漂浮物1 470 kg,投放稻草帘320块,调查119条船,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检测1 809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ipstick dye immunoassay,DDIA)检测阳性23人,阳性率为1.27%。其中,检测渔船民1 509人,阳性率为1.26%;检测施工、种植、养殖等人员300人,阳性率为1.3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男性阳性率1.38%,女性阳性率1.08%,两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阳性者主要集中在20~60年龄组,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P0.05)。粪检21例,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DDI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1 623人有疫区工作史,占调查人数的67.61%;21人有既往病史,占调查人数的1.16%;血防知识知晓率为61.63%,渔船民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χ~2=16.13,P0.01)。结论淮河入江水道上段(新三河)存在血吸虫病传播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需建立长期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建设渔船民无害化公厕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2008~2010年对渔船民及其集散地分别采用:IHA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进行病情调查;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比较公厕实施前后螺情指标和病情指标的变化.结果 公厕实施2年后,2010年集散地钉螺感染率由实施前(2008年)的1.05%降至0.30...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st, IHA)对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效能,为完善渔船民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2019年在洞庭湖区渔船民集散地血吸虫病检测点对渔船民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其中2014—2016年同时采用IHA法和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检测;2017—2019年先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采用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以2014—2016年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IHA法检测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不同特征及年份渔船民血清学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4—2019年在洞庭湖区渔船民集散地共设立了306个血吸虫病检测点,累计筛查渔船民143 360人·次。2014—2016年IHA法检测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69.9%、97.3%和96.1%([χ2] = 74.6,P < 0.05),特异度分别为70.9%、74.5%和71.9%([χ2] = 29.4,P < 0.05)。2014—2019年,渔船民血检阳性率从30.3%降至1.8%,总体呈下降趋势(Z = 1 552.4,P < 0.05);男性、45~< 60岁组、专业渔民及船民血检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  2014—2019年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IHA法用于该地区渔船民血吸虫病筛查的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和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非集体居住的16~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结果调查对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5.98%,信念态度正确率为89.06%,行为判断正确率为77.43%,知、信、行正确率逐步下降且有显著差异(χ2=1 282.96,P0.01);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98%,但行为判断正确率仅为53.81%(χ2=120.5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学历的逐步提高,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也随之上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合格率是文盲的6.411倍(OR=6.411,95%CI:4.896~8.395)。渔船民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仅为农民的5.1%(OR=0.051,95%CI:0.029~0.091)。结论江苏省居民血防基本知识总知晓率达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要求,但行为正确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区域等因素对居民血吸虫病防治健康行为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需要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洞庭湖区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东洞庭湖区随机抽查275例水上流动渔民,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及粪检,同时在所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29例进行B超检查,所得结果与2001年所调查的同一目标人群资料进行比较,以评估当前流动渔民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结果本次调查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感染率为40.4%,标化后为53.8%,几何均数感染度为17.4±4.4,两者均低于2001年调查结果。B超显示肝脾受损仍然严重,其中肝脏声像呈网状结构的占58.1%(75/129),肝实质纤维化分级达到Ⅱ级以上的为58.9%(76/129),脾肿大率为50.4%(65/129),均高于2001年调查结果(P均0.01);但肝肿大率38.0%(49/129)及门静脉内径增大率10.1%(13/129)低于2001年调查结果(P均0.05)。同时B超结果显示肝实质受损男性仍然高于女性(P0.01)。结论水上流动渔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与2001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感染率及感染度仍然较高,且肝脾损伤仍然严重。渔民仍然是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要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尽早发现血吸虫病外来输入性传染源。方法 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DDIA) 进行筛查, DDIA阳性者再进行粪便集卵孵化法或Kato?Katz法检查, 对沿江渔船民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监测。结果 2006-2010年, 共对长江南通段 2 951名渔、 船民开展了血防监测查病, 查出DDIA阳性17人, 粪检阳性1人, 为安徽籍船民,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 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 经住院进行正规抗虫治疗, 1周后康复出院。结论 开展沿江渔船民血吸虫病监测, 有利于传播阻断地区的血防成果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巢湖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5-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居巢区部分学生、渔民、船民和村民进行血防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不同职业人群接触江、河、湖水情况,以及血防知识教育途径和人粪处理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40份,回收1 096份,其中有效问卷1 032份,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1.72%~71.71%,其中“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知晓率最高,“是否知道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环节”知晓率最低。生产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捕鱼捉虾(39.05%),生活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下河游泳或玩水(63.18%)。血防知识平均受教率为41.47%,其中血防人员下乡宣传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49.53%)。在接受调查的渔、船民中,船上粪便直接排入水中占91.14%。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有必要在巢湖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以增强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5-2014年每年对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流动人口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筛查,血吸虫抗体阳性者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测,对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感染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共监测流动人口11 834人,其中有11 558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血清学阳性者419人;病原学检查370人,阳性者25人。不同年份([χ2]= 15.103 7)、不同职业([χ2]= 115.182 7)和不同地区([χ2]= 13.177 5)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以渔船民的校正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结论 渔船民作为流动人口中血吸虫感染的高危人群,流动性强、监管困难,在今后的血吸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对江山市历史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进行查病,观察依从性差异,并通过查病结果评价该市血吸虫病监测效果。方法根据历史疫情等情况抽取9个村作为试点村,剔除外出人员后,以现住村民和流动人口为查病对象,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粪检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检,比较不同人群的受检率及阳性率。结果两次粪检和血检受检率分别为92.19%、89.74%、99.65%。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教育程度两次粪检受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6~55岁年龄组的受检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文盲对象的粪检受检率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的受检率(P〈0.05);本次查病未查到血吸虫卵。结论血检依从性好于粪检,年龄、教育程度均能对粪检依从性产生影响;江山市血吸虫病监测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013年湖北省1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 样原则,在每个被考核县随机抽取考核村,对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急性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现场考 核。结果共计血清学检查29 631人,阳性2 068人,阳性率6.98%(0.78%~16.47%);血检阳性者粪检2 021人,检出阳 性47人,感染率为0.16%(0~0.82%)。19个县主要家畜均为耕牛,其中17个已于2013年实施以机代牛。对蔡甸区、黄 陂区105头耕牛进行粪检查病,未查出血吸虫卵阳性。现场抽查了154个环境,调查面积1 579.37 hm2,共调查31 829框, 捕获钉螺4 857只,其中活螺1 935只,经解剖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09年以来,19个被考核县均建立了以行政村 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结论湖北省19个被考核县(市、区)均达到了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