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HFRS)体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2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其发病1、4和12周时血浆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病1周时,HFR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IL-6和TNF-α在发病4周时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L-1β、IL-8和IL-10在发病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发病12周时,HFRS组中型病例血浆IL-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同期轻型病例(P均<0.05)。结论HFRS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3.
YU Su Fang SONG Fu Ying YI Chao YANG Xi Wei LI Guo Zhen ZHANG Cui Li ZHAO Xiu Lan XIE Ke Qi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3,26(11):926-929
To study biomarker of acrylamide (ACR) induced neuropathy, Wistar rats received 20 or 40 mg/kg of ACR by ip injection and the levels of light neurofilament (NF-L), middle NF (NF-M), heavy NF (NF-H), β-actin, α-tubulin, and β-tubulin proteins in serum were evaluated using both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Compared to controls, NF-L and NF-M decrease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烯颗粒对人单核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用Ceridust 3615 颗粒(聚乙烯颗粒)(平均直径14.27,6.39,1.74,1.01,0.54和0.28 μm)分别刺激人单核细胞,颗粒体积与细胞数的比例为100:1和10:1.在颗粒刺激细胞24 h后,运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促炎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细胞坏死因子α)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的表达.[结果]Ceridust 3615 颗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但未能引起白介素-10(IL-10)的表达.颗粒比例增高可促使单核细胞分泌更多的IL-6和TNFα,却减少IL-1β分泌,对IL-10的分泌则无影响.个体差异使巨噬细胞对同种颗粒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其差异可达到30倍.[结论]个体差异是影响人工关节寿命的重要因素,聚乙烯颗粒可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炎因子但对产生抗炎因子(IL-10)的作用不明显,提示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不平衡或许是人工关节松动不断进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碘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损伤内嗅皮质对钙调蛋白(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妊娠后,取孕鼠2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碘缺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根据饮水中含丙基硫尿嘧啶(PTU)剂量分为5 ppm组和15 ppm组,每组7只孕鼠.分别于仔鼠出生后7,14,21,28,42 d(PN7、PN14、PN21、PN28和PN42),每组随机取5只仔鼠,灌流固定大脑,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内嗅皮质钙调蛋白表达.结果 PN14、PN21、PN28和PN42时,15 ppm组和碘缺乏组仔鼠内嗅皮质钙调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N7时,各组间钙调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碘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下调大鼠仔鼠内嗅皮质钙调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宫内发育迟缓 ( IUGR)幼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 ( NGF)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探讨 IU GR所致脑损伤的发生机理。方法 采用钳夹孕鼠子宫血管 30分钟的方法建立 IU GR幼鼠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IUGR幼鼠出生时及生后第 6天小脑皮层 NGF蛋白变化。结果 1IUGR幼鼠出生体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16 .1% (小于 2个标准差 ,P<0 .0 0 0 1) ;2 IU GR幼鼠出生时脑重较正常对照组脑重降低 ( P<0 .0 5 ) ;3IU GR幼鼠生后第 6天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 P>0 .0 5 ) ,但脑重仍有差异 ( P<0 .0 5 ) ;4IU GR幼鼠出生时小脑皮层 NGF蛋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 P<0 .0 0 5 ) ,且在生后第 6天仍有差异 ( P<0 .0 5 ) ,此改变与脑重改变一致。结论 本方法成功建立了 IU GR动物模型 ,且该模型所致 IUGR幼鼠伴有脑发育迟缓。IU GR幼鼠脑发育落后的发生可能与脑内 NGF水平下降有关 ,且 NGF的降低持续时间长 ,影响持久。本研究还发现 :IU GR幼鼠体格发育存在追赶生长 ,而脑发育迟缓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1ung injury,ALI)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清瘟败毒饮大、中、小剂量组(n=24只).造模后连续用药3d,2次/d.于末次给药后24h、48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72h处死余下所有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lβ和IL-13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各时相血清中IL-1β和IL-13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IL-1β增加的速度明显高于IL-13;与同时相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各剂量治疗组(除24h小剂量组外)大鼠血中IL-1β含量均下降,IL-13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LPS致ALI大鼠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泡结构破坏或实变,肺泡隔增厚显著,毛细血管充血明显,肺泡腔内、细动脉周围和细支气管壁可见成堆炎症细胞浸润,而清瘟败毒饮干预组肺组织病理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结论]清瘟败毒饮可通过有效调节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血中炎症细胞因子IL-lβ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3表达水平,促使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趋于动态平衡,从而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起到修复保护损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a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n=8):假烫伤(NC)组、烫伤(Tem)组、足三里+烫伤(ST36)组、非经非穴+烫伤(NA)组和足三里+烫伤+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建立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足三里”穴取双侧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下5 mm处;烫伤后立即行(3V,2 ms,3 Hz)脉冲电流持续刺激12 min,每8h刺激1次.烫伤后48 h,经右颈总动脉取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PT、APTT、TT和Fb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水平.结果:严重烫伤后48 h,烫伤组大鼠血浆PT、APTT缩短,TT延长,Fbg升高;与烫伤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大鼠PT、APTT延长(P<0.05),TT缩短(P<0.05),Fbg含量下降(P<0.05);同时,烫伤使大鼠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而TNF-α并未发现明显变化;针刺足三里后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α-BGT的处理显著逆转针刺足三里这一效应;非经非穴组、α-BGT组PT、APTT、TT和Fbg,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HMGB1水平与“足三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后大鼠的凝血功能状态,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小鼠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造成小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试验、糖水偏好试验作为行为学评价指标;同时在造模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并以LPS刺激,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从造模成功开始对模型小鼠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不同时间后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改变情况,并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造模21d后,小鼠糖水偏好、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等明显下降,说明抑郁样症状已形成.在模型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IL-1β、IL-6能力在造模的中后期显著提高,TNF-α的能力有提高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在改变行为学指标的同时,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有下调作用.结论 小鼠抑郁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而针刺对此的调节可能是其改善行为学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中VEGF通路相关分子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程中血管渗漏的关系,为研究HFRS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1例不同病期HFR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l)、可溶性血管内皮钙黏蛋白(sVE.cadherin)4种分子的含量,同时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HFRS患者血浆VEGF含量在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均高于对照者。HFRS患者sVEGFR2在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均低于对照者,sVE—cadherin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高于正常对照者,sVEGFRl在血浆中的含量很低,仅能在休克期检测到极微量的存在。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RS患者血管通透性增高与VEGF表达升高可能有关,sVEGFR2的表达下降增强了VEGF的功能。sVE.cadherin在疾病进程中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下的21日龄SD仔鼠一般发育参数,睾丸形态学变化及相关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妊娠期及哺乳期BPA持续暴露对仔鼠睾丸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0只孕鼠持续饲服双酚A饲料,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10、50、100mg/(kg.d)]及对照组。记录分娩后第21天雄性仔鼠发育参数,对所取睾丸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睾丸曲细精管上皮CD117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低、中、高BPA剂量组雄性仔鼠体重及睾丸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光镜及电镜形态学观察提示实验组睾丸曲细精管及精原细胞均出现受损改变。低、中、高BPA剂量组睾丸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相关蛋白表达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P﹤0.01)。结论妊娠期及哺乳期BPA染毒对雄性仔鼠睾丸发育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可能导致睾丸精原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此外,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间的联系受到干扰也许是BPA对睾丸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乌梅丸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Delta-阿片受体(DOR)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研究乌梅丸治疗结肠炎的新机制.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乌梅丸组(每组1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模型建成2天后,空白对照组和结肠炎模型组分别以蒸馏水每只3ml灌胃,美莎拉嗪组用美莎拉嗪混悬液(浓度50g/L)、乌梅丸组用乌梅丸液(浓度0.515g/L)以每只3ml灌胃,连续给药15天后取脾脏组织,应用real time-PCR检测DOR的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O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D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乌梅丸组、美沙拉嗪组D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但乌梅丸组和美沙拉嗪组D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乌梅丸可能通过下调脾脏组织DOR的mRNA和蛋白表达,发挥治疗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颌骨成骨细胞成骨及成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颌骨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P)与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成骨与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的大鼠颌骨成骨细胞ALP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颌骨成骨细胞在高表达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同时,在蛋白及基因水平均高表达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 结论 颌骨成骨细胞在成骨分化的同时可通过分泌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血管化调控。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浓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 ,选用LichrospherC18(5 μm ,15 0mm× 4 6mm ,ID)为分析柱 ,甲醇 - 0 1mol/L乙酸铵水溶液 (70∶30 )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内标 ,检测波长 2 97nm。结果 :替米沙坦线性范围为 0 0 16~ 1 2 80 μg/ml,最低检测限达 5ng/ml (S/N >3)。样品平均回收率在 90 %以上 ,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 10 %。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β 防御素 2 对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β 防御素 2(rBD2)的 cDNA 慢病毒载体和 RNA 干扰载体,双向调节 rBD2 在大鼠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肺组织中 IL-1α ,IL-1β ,IL-4,IL-10 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 rBD2 的表达,Real time 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rBD2 mRNA 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 rBD2 cDNA 慢病毒和 RNA 干扰载体,并成功转染。大鼠肺部感染时,上调rBD2可降低IL-1α ,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P-〈0.01)。结论rBD2可调节大鼠肺组织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参与并抑制大鼠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近出现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但其免疫病理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方法用SARS病毒感染了恒河猴,经病毒分离、PCR和荧光抗体检测,证明病毒在动物体内有复制。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动物血清中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γ-干扰素(IN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血清中IL-10和TNF—α的含量在感染前后尤显著性差异。感染后动物体内IL-6显著升高,其含量与肺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INF-γ的含量降低。结论动物模型中血清免疫因子的测定避免了临床病人由于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造成的干扰,对于我们了解免疫因子在SAILS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的作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不同类型患者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和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冠心病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和血脂水平。结果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与 3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单因素回归分析胆固醇与CRP、TNF -α、IL - 6和IL - 8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4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血清MCP-1和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22例(47.8%),无效24例;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氨(N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者血清MCP-1水平较无效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EGF水平在两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MCP-1水平,且不减少肝脏保护性因子EGF水平,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