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脱水、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以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喜炎平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喜炎平注射液对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娟  吴情 《中外医疗》2016,(34):168-17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通过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对手足口病患儿中危重症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_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病例进行筛选,对这些筛选出来的病例,护理人员着重观察患儿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情况、面色变化,加强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的监测,积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所筛选患儿49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有高度的警觉性,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92例;对照组为病毒唑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76例。两组均辅助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后,观察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terns of enterovirus 71(EV71)-associat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symptoms and signs, and explore whethe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rrelated with membership in particular pattern. Methods: Symptom-based latent class analysis(LCA)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terns of EV71-HFMD existed in a sample of 433 cases from a clinical data warehouse system.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then performed to explore whether 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data were associated with pattern membership. Results: LCA demonstrated a two-subgroup solution with an optimal fit,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minima. Hot pattern(59.1% of all patients) wa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high fever and high endorsement rates for classical HFMD symptoms(i.e., rash on the extremities, blisters, and oral mucosa lesions). Non-hot pattern(40.9% of all patients) was characterized by classical HFMD symptoms. 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and aspartate transaminas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ot pattern(adjust odds ratio=1.0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06–1.115; adjust odds ratio=1.05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19–1.08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LCA on reported symptoms and sign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allowed different subgroups with meaningful clinical correlates to be defined.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5.
刘志伟  谢城 《河北医学》2013,19(1):43-45
目的:评价3%氯化钠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5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均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静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20%甘露醇、速尿及降温、镇静、止惊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加用3%氯化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精神状态恢复、肢体震颤缓解、外周循环改善的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呼吸机使用时间、精神状态恢复、肢体震颤缓解、外周循环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缩短、低钠血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氯化钠在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四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证型以湿热郁蒸证多见,其次是肺脾湿热证,毒热动风证最少。3种证型患儿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热动风证多见于男性患儿,肺脾湿热证多见于发病后5~6 d,湿热郁蒸证多见于发病后5~7 d,毒热动风证多见于发病后7~8 d。3种证型患儿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儿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脾湿热证以感染CoxA16为主,而湿热郁蒸、毒热动风证以感染EV71为主。毒热动风证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肌酸激酶-MB、血清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证患儿(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与性别、病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陈玲玲 《河北医学》2011,17(8):1003-100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间来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共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统计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115例患儿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仅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达95.7%,对照组中有22例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为80.9%,SPSS18.0软件检验结果为X2=12.13,P〈0.01,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保证患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例重症HFMD患儿,进行一般资料分析,评估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常见神经系统受累及心肌损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重症HFMD患儿偏颇体质占85%,其中特禀质(28%)、气虚质(25%)、阳虚质(13.5%)占多数;重症HFMD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扰心肝证(94%);重症HFMD患儿神经烯醇化酶(NSE)、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升高,其中热扰心肝证患儿NSE升高明显(P0.05),可作为该证型的微观化敏感指标。结论: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类体质更易发展为重症HFMD;该病主要表现为热扰心肝证,NSE可作为该证型的微观化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171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方法:对2008年4月至8月收治的17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皮疹以手、足、口为著,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可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只要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14%;治疗组的治愈率4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重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报告70例(死亡8例),全部集中在流行季节的3~7月;发病地区以县城所在地的宾州镇为最多(30例,占42.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58例(占82.86%);其次为托幼儿童12例(占17.14%)。年龄全部集中在5岁以下,尤其1岁及以下最多(1岁组35例占50%,0岁组11例占15.71%);经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人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57人检出EV71核酸阳性占81.43%,且死亡的8例全部系EV71核酸阳性。结论 2010年宾阳县重症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是以EV71感染为主,病人以5岁以下尤其以1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 HFMD 患儿为观察组,以同一地区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与HFMD患儿相近的6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SUA、血钠、血钾、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计算血浆渗透压、BUN/SCr比值。结果 HFMD观察组 SUA、BUN、BUN/SCr比值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 组血钠、血钾、血糖、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FMD 患儿的SUA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辖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所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辖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高峰为4月份至7月份,职业全部为学龄前儿童,年龄以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数有发热、出疹症状,绝大多数患儿精神、饮食不佳,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433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治疗后患者情况。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14.1±6.9)×109/L;血糖平均(8.4±5.3)mmol/L;PaCO2平均(28.9±8.3)mm Hg;CRP平均(6.89±10.1)mg/L;疗效有效率为86.8%;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6.5±2.1)h;病情未见变化甚至恶化的患者有57例(13.2%)。结论: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00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4-8月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mL/kg加入生理盐水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皮疹消退、胃纳改善时间及病情显效情况均明佩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时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九原区2009年3月至9月报告的392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月和7月,男性多于女性,2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兴胜镇发病数最多。结论: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16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帮助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4~8月收住院的11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发热发生率为100%,出现肢体抖动、肢体无力或肌阵挛症状的占92.24%,反复或持续发热发生率为58.62%,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阳性74.51%;死亡4例,占3.45%。结论肢体抖动、肌阵挛、发热持续时间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IL-10、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黄小霏1,檀卫平1*,江润昌2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9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6、IL-10、IL-17的含量;并对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儿童进行两两比较,了解IL-6、IL-10、IL-17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1、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IL-6、 IL-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恢复期IL-6及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急性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P<0.05)。恢复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HFMD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可能与手足口病患儿恢复后持续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关键词:手足口病 儿童 白介素  相似文献   

19.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4~8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疗程5d,对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高危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水路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687-1688,171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方法根据有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将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持续时间≥3 d、呕吐、嗜睡、易惊、腱反射亢进、C反应蛋白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高血糖具有最大相对危险度(OR=225.000,P=0.000)。结论高血糖、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对预测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