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护士对《健康评估》课程学习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俭强  陈琪尔 《护理研究》2004,18(11):1963-1964
[目的]了解不同资历护士对《健康评估》课程及各知识模块的学习需求。[方法]对来自17家医院的78名专科升本科护士.通过填写问卷,对构成《健康评估》课程的体格检查理论与技能、心理社会评估和功能性健康形态3个知识模块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结果]绝大部分护士均对《健康评估》课程有较高的学习兴趣,除具有较高职务的护士在学习心理社会评估知识的兴趣明显高于低职务护士外,其他方面均无差异。[结论]有关健康评估的知识仍是临床护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医院护理人员的患者健康评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健康评估的观念、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中医药大学7所附属综合性中医院的33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患者健康评估的认识、临床开展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84.0%(284/338)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健康评估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很好地转变为健康评估的行为,部分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作用和内涵认识不清;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健康评估知识和技能不足是影响临床开展评估的主要因素,列各种因素的前两位。结论目前中医院临床开展对患者健康评估现状并不理想,主要与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认识和内容掌握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对《健康评估》课程学习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俭强  陈琪尔 《护理研究》2004,18(21):1963-1964
[目的 ]了解不同资历护士对《健康评估》课程及各知识模块的学习需求。 [方法 ]对来自 17家医院的 78名专科升本科护士 ,通过填写问卷 ,对构成《健康评估》课程的体格检查理论与技能、心理社会评估和功能性健康形态 3个知识模块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绝大部分护士均对《健康评估》课程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除具有较高职务的护士在学习心理社会评估知识的兴趣明显高于低职务护士外 ,其他方面均无差异。 [结论 ]有关健康评估的知识仍是临床护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科研知识学习现状及需求,为今后合理安排护理科研学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9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收集资料进行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方法.结果 显示本组护士对科研知识的主要需求为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结论 在今后的护理科研培训中要根据护理人员需求进行,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对科研知识学习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丽颖 《现代护理》2007,13(24):2301-230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科研知识学习现状及需求,为今后合理安排护理科研学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89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收集资料进行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方法。结果显示本组护士对科研知识的主要需求为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结论在今后的护理科研培训中要根据护理人员需求进行,使其更具有针对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是遵从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中医护理中也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原则。因此,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个性化的指导,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需要来改善健康教育措施对护理人员来说十分必要。现就国内外患者健康教育学习需求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评估认知、健康评估能力和健康评估实践的现状。[方法]在北京市10家医院随机选取了15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健康评估认知、健康评估能力和健康评估实践3个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临床护理人员非常认同健康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常规任务之一,是临床护士的重要技能,对健康评估的内涵也有较深刻的认识,但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职务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内涵的认知存在差异(P0.05);临床护理人员采集健康史和做心理社会评估的能力强,做身体评估的能力次之,判别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稍弱,但不同职称、学历和职务的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评估能力有差异(P0.05);临床护理人员基本能常规对病人采集健康史和做心理社会评估,而常规为病人做身体评估和参阅辅助检查结果者明显减少,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在"常规参阅辅助检查结果"实践中存在差异(P0.05),并且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评估实践与其健康评估认知、健康评估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评估认知总体较好,健康评估能力则不如健康评估认知,健康评估实践百分比最低,健康评估认知与能力对健康评估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需求,探讨改进质性研究培训的策略。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参加某省级质性研究学习班的8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75名(85.2%)护理人员对质性研究感兴趣,56名(63.7%)迫切期望学习质性研究方法。最期待的学习内容是扎根理论研究法(78.4%)和现象学研究法(70.5%)。53名(60.2%)未做过质性研究,没有专人指导(79.5%)和不了解质性研究知识(53.4%)是其开展质性研究的主要障碍。在培训时间上,85名(96.6%)希望培训时间不少于2d,认为规模以中小为佳(98.8%),并最好能分初、中、高级分别授课(89.8%)。结论护理人员对质性研究法培训需求较大,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质性研究学习班,为促进质性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人健康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超男 《护理研究》2004,18(9):1629-163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有在全球蔓延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其结核病疫情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高于城市、多见于青壮年等特点。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因此,加强结核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47例结核病病人进行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对护理知识需求的差异。方法 :以问卷选答的形式调查我院在职护士 14 0人。结果 :对护理知识的需求 ,前 6位的分别是 :护理健康教育知识 (73.0 % )、新技术 (5 9.1% )、专科护理 (5 8.3% )、计算机知识 (49.6 % )、现代护理理论 (47.0 % )、外语 (42 .6 % )。不同职称护士对护理知识的需求既有相同 ,也有差异。结论 :必须认清不同职称护士对护理知识需求的共性与差异 ,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信息网络的具体需求,为发展循证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诠释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5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的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归纳出护士对循证护理信息网络需求的四大主题:循证护理信息网络产生的必要性;循证护理信息网络所包含的内容;循证护理信息网络的表现形式;循证护理信息网络的展望。结论临床护士需要循证护理信息网络资源,希望循证护理能提供全面、具体、实用的知识,并以中文的形式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设计标准也应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军队医院军人护士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两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6名护士的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途径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98名护士有效填答问卷,军人护士(17名)与聘任制护士(81名)的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应急处置、心理评估及干预知识等知识维度,以及灾害救护基本技能、灾后疫病预防、护理管理等技能维度,军人护士得分均高于聘任制护士(P0.01)。目前护士获取和提高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观看视频资源(62.5%),64.2%的护士认为培训是最有利于护士提高灾害救护水平的途径。结论应强化军队医院聘任制护士的灾害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军人护士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范围,并丰富灾害救护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知信行水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医护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护士基本资料、中医护理知信行问卷,采用分层便利抽样调查江苏省14家中医院785名在职注册护士,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知识(17.8±2.4)分、中医护理态度(14.8±2.9)分,均处于中上水平,中医护理行为(12.8±3.5)分,得分偏低。中医护理知识与态度呈明显正相关(r=0.159,P0.01),与行为呈正相关(r=0.081,P0.05),中医护理态度与行为呈明显正相关(r=0.15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中医护理知识的因素。结论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态度积极,但知识水平有待提升,中医技能运用不足,通过临床实践和中医护理教育可增加中医护理知识,改善中医护理态度,进而影响中医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综合性医院护士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综合健康现状,为护理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资料表、自行设计的护士常见疾病调查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4所大型综合医院1437名护士(2所三级医院921名,2所二级医院516名),针对其常见疾病或症状进行丁调查。结果不同民族护士身体健康的各项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疾病为神经精神病类(30%)、消化系统疾病类(28%)、骨关节病类(25%)、下肢静脉曲张(20%)、月经不调(19%)、皮肤过敏(14%)和贫血(8%)。患神经精神类疾病护士中汉族高于维吾尔族(P〈0.05);患静脉曲张护士中哈萨克族高于其他民族(P〈0.05);31~40岁组护士及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发生精神类疾病、月经不调及消化系统类疾病人数高于其他年龄组及科室组(P〈0.05)。结论新疆综合性医院护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年龄及科室护士高发疾病存在差异.管理者必须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护士的工作与生活、健康教育及定期体检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才能有效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0月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北京市3所三甲医院的79名临床护理教学老师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老师SCL-90总均分、大多数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平均分;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抑郁、强迫、躯体化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组下心理健康水平因年龄、教龄和职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建议管理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天津市中医、中西结合医院N3层级护士创新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275名高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问卷对研究对象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创新能力总分为(153.18±28.53)分,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和压力、创新产品得分分别为(64.79±11.39)分、(45.75±8.36)分、(26.05±6.29)分、(16.60±5.26)分。创新能力呈中等偏上水平,中医护理技术掌握程度、论文发表数量、每年参加学术活动次数是创新能力影响的因素。结论:天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高年资护士创新能力呈中等偏上水平,针对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精准施策,提高高年资护士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785名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开展中医护理培训,打造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配额便利抽样方法,运用自制《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江苏省14家中医院(其中,苏南9家、苏北5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4家)785名护士的中医护理培训现状及需求。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第一学历专业是中医护理仅为8.5%;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培训现状的满意度偏低(54.1%),认为目前参加的中医护理培训对其帮助有限,但对中医护理培训的需求较高(96.5%),对中医护理培训形式69.2%选择全脱产培训方式,70.5%选择由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护理人员作为培训教师,75.4%选择操作演练作为教学方法,77.4%选择医院病区为实践场所。结论建立规范的培训体系,以优秀的专业师资、多形式的培训途径、良好的培训方式,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中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打造中医护理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 learning health care system (LHS) uses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improve health care outcomes. Little is reported on the challenges and methods used to implement the analytics underpinning an LHS. Our aim wa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literature for reports of real-time clinical analytics implementation in digital hospitals and to use these findings to synthesiz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LH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Embase,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clinical analytics derived from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adult in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settings between 2015 and 2021. Evidence was coded from the final study selection that related to (1) dashboard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2) methods to overcome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and (3) dashboard assessment and impact. The evidences obtained, together with evidence extracted from relevant prior reviews, were mapped to an existing digital health transformation model to deriv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LHS analytics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238 candidate articles were reviewed and 14 met inclusion criteria. From the selected studies, we extracted 37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and 64 methods employed to overcome such challenges. We identified common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dashboards. Six studies assessed clinical process outcomes and only four studies evaluated patient health outcom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the analytics of an LHS was developed. Conclusion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face diverse challenges when trying to implement real-time data analytics. These challenges have shifted over the past decade. While prior reviews identifie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problems, such as data size and complexity, our review uncovered more postpilot challenges, such as supporting diverse users, workflows, and user-interface screens. Our review identified practical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which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t is hoped this framework will support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deploying near-real-time clinical dashboards and progress toward an LHS.  相似文献   

19.
张秀华  杜萍  丁牧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741-1742,1744
目的将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体系挂钩,充分体现同工同酬、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方法设计包括护理工作数量与质量、护理工作风险与责任、护理技术难度、护理人员编配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建立以此为依据的分配体系。结果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稳定了护理队伍。结论建立和护理人员的薪酬、职称晋升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