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时微粒污染是护理人员十分注目的 事.造成微粒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预防、杜绝这种污染,本文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微粒异物输入体内造成的危害 ,已有足够的临床实践证明 ,任何非代谢性的小颗粒杂质 ,在人体内部都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性。静脉输液中含有大量微粒 ,除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外 ,还可引起输液静脉炎 ,有些异物微粒可引起抗原作用 ,引起过敏反应。另有些更为严重的危害临床一时难以发现 ,当这些微粒随着输液输入体内则从静脉血流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室、右心房而后到达肺动脉末梢毛细血管 ,可能造成毛细血管堵塞 ,引起组织细胞坏死 ,可导致肺栓…  相似文献   

4.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 1~ 2 5 μm,也可为 5 0~ 30 0 μm或更大。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场所 ,而手术过程中大多数病人需要输液 ,尤其是失血、失液性休克以及各种大手术的病人 ,输液的速度要快 ,多选用 8~ 16号的穿刺针头 ;输液的总量大 ,有的达几千毫升 ;输液维持的时间长 ,有的长达数十小时。这样 ,手术室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大大增加。现将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 手术室微粒污染的来源1.1 输入液体本身所带微粒污染由于制备输液剂的原料混入杂质 ,使微粒…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护理工作重视。  相似文献   

6.
邢淑文 《广西医学》2002,24(12):2100-2101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措施 ,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已普遍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现将对微粒污染的预防总结如下。  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 ,输液方式、部位在不断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周围静脉输液开始 ,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置留的多种方法 ,使输液的安全性更受重视 ,不仅是无热原反应 ,更重要的是无细菌感染。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静脉给药途径及静脉中微粒污染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1 输液微粒主要来源   ( 1 )加药时穿刺橡皮胶塞切下的橡胶塞屑 ( 1)。( 2 )开启安瓿时落下…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预防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配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程度,采取预防微粒污染措施。方法将液体分为三组。Ⅰ组:120瓶液体不加药直接静脉滴注;Ⅱ组:300瓶液体加安瓿针剂;Ⅲ组:300瓶液体加有橡胶塞的玻璃瓶粉针剂。结果Ⅰ组液体中没有微粒,Ⅱ组有3瓶液体发现细小碎屑,Ⅲ组99瓶液体中有橡胶屑微粒,占Ⅲ组液体的33%。结论减少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关键在于预防。改进穿刺针形状及瓶塞质量,改进配液方式及加药时的传统进针方法,严格控制输液瓶内药物总数,应用终端过滤器,改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等,微粒污染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述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对微粒的种类、微粒的来源、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污染几个问题进行介绍。结果 输液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结论 加强微粒对输液液体污染的防范措施以维护人类健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及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其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受到重视。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若微粒进入人体,可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故为预防微粒污染,在静脉药物配置和输液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时常发生热原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冷、继而寒战、发热、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微粒污染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因此我们应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把守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1 治疗操作中的污染及预防1.1 微粒污染造成的热原反应大量的微粒可引起“热原反应”。中国药典 1985版第二部曾对输液中的微粒做了具体规定 :即输入液体中不得检出 5 0um以上的微粒 ,同时规定每毫升液体中大于 2 5um的微粒不超过 5粒 ,大于 10um微粒不超过 5 0粒。静脉输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单一输入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和补充水分外,已发展到可从静脉输入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等。同时,人们也发现静脉输液带来不良反应。除因感染细菌,造成热原反应等问题外,输液中污染的非代谢性微粒也会对病人产生危害,而这种危害是一时难以被人发现的。潜在性的、在基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其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受到重视。我国 1990年的药典规定 ,每毫升输液剂冲剂中 ,直径>10 μ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 2 0个 ,直径 >2 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个。若微粒进入人体 ,可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 ,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 ,故为预防微粒污染 ,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1 净化操作环境操作者常规穿隔离衣 ,戴口罩、帽子 ,操作前流动水洗手 ,避免扫床、扫地和减少人员流动 ;为每个病人行静脉穿刺后 ,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后 ,方能为第…  相似文献   

14.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静脉,随血液到达身体各部位,从而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性。据文献报道,50μm以下的微粒能使人体产生肺部肉芽肿,注射部位发生局部组织反应及热原样反应。中国药典1990版规定的不溶性微粒的标准为:≥10μm的不得超过20粒/ml;≥25μm的不得超过2粒/ml。英国药典(1980年版)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也日渐严重,因而加强静脉输液微粒在临床护理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包装和输液器具方面。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以产生压力,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天然胶塞存在易老化、气密性差、针刺时易掉屑、长期与药液直接接触后在药液的浸泡下可能发生化学污染或微粒脱落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危害与临床预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的常规手段,随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病人对治疗手段纯净度要求的提高,加强对静脉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减少不溶性微粒对病人的危害愈来愈被医院和病人所重视。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可  相似文献   

17.
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近五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归纳了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旨在引起医务界人员,医务界的进一步重视,以提高输液质量和与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改良一次性输液器进气管预防输液微粒污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极为普遍,输液反应也不断减少,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微粒污染现象[1],至今仍无法完全杜绝.针对此问题,我们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将一次性输液器进气管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输液器进气管即能用来加药又能作为输液过程中的进气管使用,可减少输液瓶橡胶塞的穿刺次数,预防输液微粒的污染,大大降低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输液微粒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微粒产生的方法。方法:从液体和药物的质量、安瓿切割与消毒方法、药物配伍和加药方法、输液操作过程等方面对微粒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产生输液微粒的主要因素是药液质量、环境、输液器具及操作方法等。结论:为预防微粒污染,提高输液质量,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使进入人体的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