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困难气道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总结分析226例施行全麻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中按是否“打鼾”、肥胖、张口度、甲颏距离、寰枕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气管术前评估,对已确认或怀疑有插管困难者,经充分准备行清醒气管或喉罩等,能明显提高困难气道的处理成功率。结论:重视麻醉前评估,正确处理气管插管困难,能大大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使用麻醉术时,对困难气道的判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麻醉科实施的66例麻醉困难气道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麻醉术中困难气道的判断和处理方法要点.结果 对在麻醉术前检查出困难气道的44例患者,因准备工作充分顺利建立气管插管,有22例患者在实施麻醉术中出现困难气道,其中有21例患者经及时调整和多次插管取得成功,有1例患者在反复插管过程中,因缺氧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 在进行麻醉术前要检查患者的气道结构,看有无异常,并询问相关病史,做出综合评估,在术前及时发现困难气道,并做好充分的技术器械、医护人员准备工作;对麻醉期间发现的困难气道,应根据病情再行插管或采用面罩通气后,再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通气,以减少麻醉引起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困难应急预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困难气管插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ASAⅠ~Ⅱ级,术前评估为非困难气道,而在麻醉后发现困难插管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8例和应急预案组48例。二组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的次数、成功的例数、失败的例数、所用的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并发症等。结果应急预案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插管次数、所用时间和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困难气管插管的应急预案组优于对照组操作,适合基层医院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实施。  相似文献   

4.
非创伤性困难气道15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困难气道的喉镜显露时的表现并提出处理方法.方法 39860例择期全麻气管内插管患者.术前经五项测评预测出困难气道1912例,插管时Cormack-Lehane喉镜显露分级为Ⅲ级的1594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实际发生1594例困难气道,预测成功率83.34%.其中468例(39.36%)通气困难,1126例(70.64%)气管内插管困难,并有通气和插管困难136例.本组1例死于术后喉头水肿,2例行紧急气管切开.结论为保证患者安全应遵循以下原则:术前应对患者呼吸道作仔细而周密评估;充分的抢救物品和器械准备;操作中如有疑问,应及时求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试观察用内窥镜在术前预判困难气道患者的气管插管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全麻手术。患者选择无经口插管禁忌ASAⅠ~Ⅱ级术前预知行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指标为张口度<3 cm,颈部后仰<30°,Mallampati实验Ⅲ~Ⅳ级和甲颌间距<6.5 cm,过度肥胖。预测指标≥1项为阳性。结果:本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为2~10分钟,平均5分钟。所有病例操作中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观察用內窥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处理临床困难气管插管的较好方法,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应用新型硬质可视纤维气管镜对困难气道全麻病人进行气管内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需全麻的困难气道病人39例随机分为3组:A组(Levitan硬质可视纤维气管镜组),B组(Shikani硬质可视纤维气管镜组),C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每组13例.全麻麻醉诱导完成后观察插管成功率、完成插管时间、血压心率变化、有无损伤、术后有无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及持续时间.结果 3种插管方法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插管成功率相似,但A组的第1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完成插管时间:A组最快,C组最慢.结论 对于可以行面罩通气的困难气道全麻病人,Levitan硬质可视纤维气管镜是一种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快捷可行的气管插管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科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使用简易自制抬高肩部装置(以下简称自制肩垫)辅助开放气道的可行性。方法:对比观察我院急诊科3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15例应用自制简易肩垫辅助开放气道,15例采用肩部垫枕头的方法辅助开放气道,观察两组患者开放气道需要的时间及插管成功率,分析自制肩垫的应用可行性。结果:应用自制简易肩垫辅助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肩垫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暴露声门,节省人力,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困难气管插管是麻醉医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临床麻醉中,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可能达到1%-4%,在麻醉死亡病例中30%因严重的困难气道处理失败造成,而困难插管又是主要原因。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插管,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为20例术前评估气道困难的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插管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ASAⅠ-Ⅱ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全身麻醉困难气道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术前评估困难气道的40例患者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40例患者经过处理后,无一例出现喉头水肿、缺氧等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手术前对患者气道进行合理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插管方式,有利于解除困难气道通气,提高临床麻醉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全身麻醉困难气道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术前评估困难气道的40例患者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40例患者经过处理后,无一例出现喉头水肿、缺氧等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手术前对患者气道进行合理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插管方式,有利于解除困难气道通气,提高临床麻醉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方式,积累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插管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操作程序.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成功插入普通气管导管,1例插入一次性喉罩.结论 麻醉护士做好困难气道的评估及困难气管插管的插管前常备器械的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插管,是困难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 s vs. 38 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 vs. 7%,P=0.042)。结论 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37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研究37例困难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特点和插管方法,方法:张口困难14例(37.84%)声门显露不清15例(40.54%),气道解剖异常8例(21.62%),均采用慢诱导麻醉。结果:20例经鼻盲探插气管成功;13例经口明视插管成功;4例经上述两种方法失败,行环甲膜穿刺引导插入3例,气管切开术1例, 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困难气管插管宜选用慢诱导麻醉,针对其困难程度与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邵雪泉  徐玲  余洁  潘中心  江秀清  王建  程群  汪华娟 《浙江医学》2015,37(19):1604-1606,1610
目的观察困难气道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口腔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视喉镜+钢丝塑形气管导管组(M组)和可视喉镜联合FOB组(MF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充分表面麻醉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恒速泵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0min内注射完毕),保留自主呼吸下行气管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2次及2次以上操作成功的例数及插管时间,同时记录插管期的相关并发症,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对气管插管的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即刻的MAP、HR明显低于基础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仅M组在插管后1min的MAP均高于基础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组比较,MF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2次及2次以上插管尝试例数减少、气管插管时嘴唇、牙龈及咽喉软组织损伤发生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可视喉镜组比较,对于一些特别的困难气道患者,可视喉镜联合FOB有助于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张洲  刘奕 《重庆医学》2015,(23):3268-3270
目的:探讨视宁康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术前预估为困难气道的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普通喉镜组(n=30)和视宁康组(n=30)。由助手帮助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 平静时(T0)、麻醉诱导后(T1)、声门暴露完好准备置入气管导管即刻(T2)、气管插管成功后5 min(T3)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每个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操作次数,术后随访每个患者有无气管插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所下降,气管插管过程中有所上升,但视宁康组患者较普通喉镜组患者波动较小(P <0.05),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普通喉镜组(P <0.05),插管时间明显较短(P <0.05),术后插管并发症也少(P <0.05)。结论视宁康可视喉镜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引起插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陈骏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29-130,144
有效的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成功对患者行心肺复苏、保障麻醉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文就近年来气道评估、困难气道处理的新方法和设备层面作一述评。1困难气道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患者30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A组)和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同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t3)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1)C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插管时间;C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2)与C组比较,A组患者t2、t3时间点HR及MAP增加显著(P0.05)。结论:可视喉镜可安全用于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术,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对循环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8.
赵泽宇  张倩  李志全  李斌 《西部医学》2010,22(4):633-634
目的探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对照组直接在喉镜暴露下气管插管,3次插管不成功者改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咽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采用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因直接喉镜反复暴露对患者口咽部造成的水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气管内插管不仅广泛用于麻醉实施,而且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病例中,大约30%是由于困难呼吸道管理不当造成的[1] .随着麻醉技术的开展,临床上气管内插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有时高达3%,是麻醉医生常遇到的问题[2].困难气管插管是指气道因解剖异常或病理改变而导致在普通喉镜直视下3次不能将气管导管顺利插人气管内或插管时间超过10 min.一些患者体征明显,麻醉前易引起重视,但有些患者外表似乎正常,仍有可能给插管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若插管前未能料及,并且处理不当,则有死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项可行的管理困难气道的方法。操作者时常因寻找声门困难而插管受阻是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舌牵引对于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伴有困难气道需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n =20)。实验组患者行舌牵引下纤支镜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仅单独行纤支镜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及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总插管成功率更高,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实验组患者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实对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舌牵引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项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