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池闯  刘瑜  林晓铭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29-123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T2~T4或T3~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在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2~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75例,T3~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9例。结果 104例患者手术有效率为100%,术后手汗过多均消失,手掌温暖干燥,腋窝汗明显减少。T3~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患者代偿性多汗发生率(13.8%,4/29)明显低于T2~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患者(36.0%,27/75)。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的优点,其中T3~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程吕欢  郑任珊  马镛  胡晨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52-153,155
目的 总结单孔法全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单孔法全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术后手汗症状均消失,手掌温度上升1℃~3℃,手部明显由湿转干,无代偿性多汗,无心律失常、Hom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法全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T4胸交感神经干加旁路纤维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胸腔镜辅助下改良胸交感神经干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由湿冷转为干燥温暖,术后掌温升高(1.9±0.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8个月,平均1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加旁路纤维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8例手汗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胸腔镜下双侧胸T3~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术中采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手掌温度的变化。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5±0.7)℃,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平均手术时间(60.5±25.7)min、术后平均住院(1.9±0.6)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5.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长敏  高虹  吴芳玉  邓攀 《西部医学》2010,22(11):2172-217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56例手汗症患者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6例手术全部成功,全部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爽温暖状。56例术后随访1~25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性多汗7例(12.88%)。结论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足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足汗症30例,手足多汗合并腋下多汗行T2~4切断术22例(A组),未合并腋下多汗而行T2~3切断术8例(B组),并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0例单孔胸腔镜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手汗及腋下多汗均消失,足底无汗者24例,足底多汗减少者5例,足底多汗增多者1例。两组病例术后足底多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足汗症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恢复快,患者易接受。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部分患者足底多汗可减轻或消失。切断T2~4与切断T2~3对足汗症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手汗症患者采用胸腔镜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术中监测心电图、双手温度。术后随访症状缓解及代偿出汗情况,评估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均消失,双手术后掌温升高(P<0.05),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明显改善;随访1~9个月,无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2例。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分析该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2±0.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切断胸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56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实时监测手掌皮肤温度,以温度变化决定交感神经链的切断范围。结果术后患者手汗症状全部消失(100%),手掌温度上升1.4℃~3.8℃,16例(100%)并腋汗增多者症状全部消失;并足汗增多者40例中,消失30例(75%),减轻10例(25%)。术后有5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血胸;未出现代偿性多汗及霍纳征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切断胸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创伤性小、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13例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监测双手温度变化,术后随访,评价手汗症的消失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监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8℃。平均手术时间(42.3±8.6)min,术后2~5d出院。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4例腋汗及足汗消失,1例减轻,1例术后出现代偿性多汗。随访1~12个月,平均5.3个月,无1例多汗复发。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每日短时血液透析(daily hemodialysis,DHD)在糖尿病肾病重度浮肿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32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合并重度浮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A组采用DHD加DN常规药物治疗,每日行血液透析2.5~4h,连续5~14d;B组单纯应用DN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肾功能、心脏指数、浮肿等情况变化.[结果]A、B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减少,血浆白蛋白上升,肾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组患者浮肿完全消退,较B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DHD对DN合并重度浮肿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文俊  康新  董云  王小周   《中国医学工程》2011,(6):30-31,34
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3月两家医院普外科选择性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86min。肠蠕动3~4d恢复;引流管4~5d撤除;切口8~9d拆线。住院时间8~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年,3例晚期胃癌病人除1例于术后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仍存活外,余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亡。无修补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带蒂肝圆韧带的生理及解剖学优势,联合大网膜共同修补,使修补更加牢靠,能有效避免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幽门梗阻及与术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胸壁缺损后用人工材料复合体重建骨性胸廓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该院在2002年3月~ 2010年3月间收治的23例不同病因所致的巨大胸壁缺损患者,对其骨性缺损部分采用多层聚四氟乙烯网片+骨水泥的“三明治”式复合体进行骨性胸壁重建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最长达60个月,远期胸廓外形满意,呼吸功能良好.结论 聚四氟乙烯网片+骨水泥人工材料复合体修复大块骨性胸廓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经阴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经阴道手术摘除卵巢良性肿瘤25例的围手术期经过.结果 25例卵巢良性肿瘤全部经阴道摘除,术后经过良好.结论 对有选择的卵巢良性肿瘤,经阴道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15.
李万云  王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2-103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9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4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效果以随访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优:30例,良:5例,无差者。所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现象发生,功能均不少于正常肢体的90%,全部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亦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张秀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30+33-30,33
目的探讨宫颈局麻与静脉麻醉在人流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宫内妊娠6.5-10W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350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人流术172例;B组为静脉注射异丙酚人流术182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宫颈局麻人流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静脉麻醉人流术在基层医院中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微创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的经验。方法:手汗症患者20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腔气管插管5例,行单腔气管插管15例。分别于左、右胸壁第5和第3肋间分别作2个5mm的切口,置入5mm 30°观察镜和电钩,分别在两侧第2、3肋和第4肋水平切断交感神经链。结果:所有患者手汗和腋汗全部消失,足汗患者17例中足汗完全消失15例,术后住院2~3天,平均2.5天。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微创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的神经节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钛合金网修复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7年8月~2011年8月间5例胸壁肿瘤切除手术导致胸壁大块缺损者行钛合金网胸壁重建效果.结果 胸壁缺损修复效果满意,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钛合金网修复胸壁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起重式拉钩辅助下颈椎管前路扩大减压术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17例和椎间盘突出20例,术前神经功能评分JOA6~15分,平均12.3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病灶.在椎体后壁上下缘和术侧缘三边开槽,利用起重式拉钩插入椎体后壁下,缓慢钩起椎体后壁及致压物,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椎体后壁及致压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评分JOA10~16分,平均15.6分,其中疗效优18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89.19%.结论 起重式拉钩应用降低了颈椎管前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血糖与TURS的关系。方法择期选择患者103例,术中、开始及结束时测定血糖值,若血糖值迅速升高,应同时急查血钠,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补钠及利尿。根据血糖值分轻度升高组(A组)、中度升高组(B组)、显著升高组(C组)。对比三组相应的血钠值及临床表现。结果 C组10例(占9.8%),其血钠为114-129mmol/L,B组22例(占21.36%),血钠为130-135mmol/L,A组69例(占68.93%),血钠全部在正常范围内(〉135mmol/L)。应用速尿和胰岛素后测血糖及血钠均比用药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 TURP术中血糖与血钠成明显的负相关性,术中测定血糖可较准确预测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