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8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8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5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境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8例,随访时间12月~7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1年病理证实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切术。术后病理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随访的20例患者术后复查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轻度输尿管梗阻患者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腔外型8例,腔内型1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输尿管狭窄长度1.0~6.0 cm,病变累及浆膜层8例,3例累及肌层;留置双"J"管8例,于术后4~8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随访9~50个月,8例复查B超提示肾积水明显减轻,随访期间未再复发,积水未加重;1例肾切除定期复查显示对侧肾功能良好,无输尿管梗阻。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起病多隐匿,早期易漏诊,导致肾功能损害,常规B超检查可能减少漏诊。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切除病灶、消除症状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输尿管者罕见,上犹县中医院2009年10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43岁,因反复右侧腰痛1年余就诊,有剖宫产及痛经病史.B超及CT检查提示右肾中毒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1.8 cm,于2009年10月10日入院.行泌尿系逆行插管检查:右输尿管置管约8 cm处受阻,注人造影剂,可见明显狭窄段,长约2 cm,上方可见少许造影剂通过,近端输尿管明显扩张.为明确输尿管狭窄原因,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后,行右侧输尿管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尿管盆腔段,距开口处约8 cm处被纤维组织包裹,长约2 cm,分离包绕输尿管纤维组织,游离并切除狭窄段输尿管.术中送冰冻检查提示:右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遂行右侧输尿管端端吻合.患者术后1周出院.术后4周拔除输尿管双"J"管,随访6个月,患者症状消失,肾脏积水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收治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侧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术前诊断明确者3例。4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3例患侧肾积水消退,肾脏排泄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无明显好转。另1例行患侧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发展为隐匿性肾功能受损,IVU、RPG、MRU可发现肾积水及病灶部位。对于腔内型和混和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输尿管镜取活检术前明确病理。治疗需切除病变输尿管,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或输尿管吻合术。若肯定患侧肾功能已完全消失者,行患侧肾脏和输尿管切除。以上治疗的同时需行卵巢切除,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卵巢而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弓  袁存和  王华  方勇  梁法政 《安徽医学》2007,28(4):364-366
目的探讨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特征、尿流动力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例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均行B超和放射学检查;确诊后2例保守观察,6例行输尿管裁剪成形输尿管膀胱吻合术,6例行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获1~6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病情无发展,4例行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的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积水有所减轻。结论B超、IVU、逆行造影及膀胱尿道造影和利尿肾图是诊断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950230精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二例/胡陆林…//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994,29(3)一137 翰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罕见.本文作者报道两例.两例患者均有血尿、痛经及腰痛等症状.泌尿科各种检查提示箱尿管下段梗阻.妇科检查亦有阳性体征.一例术中发现左侧翰尿管下段有一3KZcm大小肿物.肿物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故行左肾及左愉尿管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术中发现左侧输尿管下段狭窄,上段扩张.切除狭窄部,行输尿管膀胧吻合术.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张迅)950231子宫内膜异位患老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测定/李柏如…声中华妇产科杂…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经本院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瓣膜症的2例病例,结合患者随访情况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行输尿管下段瓣膜切除、双J管置入术,另1例行输尿管下段瓣膜段输尿管局部切除、扩张输尿管裁剪后整形、输尿管端端吻合、双J管置入术,随访9个月~3年,肾积水程度均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本病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尿路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病理为确诊依据,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5年病理证实的2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5例患者在术前均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行CT检查21例(84%),行MRI检查5例(20%),3例(12%)行泌尿系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和经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4例(16%)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8例(32%)患者行膀胱镜检查,11例(44%)行肾动态显像检查。25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其中右侧13例(52%),左侧12例(48%), 病变位于下段21例(84%),中段4例(16%)。11例(44%)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和输尿管断端吻合术,10例(40%)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12%)行腹膜后镜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4%)行输尿管肿物电灼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 CA125(+)、ER(+)、PR(+)。4例(16%)在术后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术后随访成功的16例(64%)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截止到2015年12月随访时间3~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5例(93.8%)患者术后复查时行泌尿系超声检查,5例(31.3%)行腹部CT检查,均提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0例(62.5%)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放置D-J管的患者在3~6周内拔管。 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手术治疗为主,对轻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的患者可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对中重度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的患者建议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对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行患侧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输尿管硬镜扩张后留置两根双J管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7例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扩张后留置两根双J管引流,3~4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拔除或者继续更换双J管,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2.5个月,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拔除双J管后均无腰胀、发热、血尿等症状,B超示患者肾积水改善,2例患者拔管后发热腰痛,改定期更换双J管,1例肾积水加重,肾功能差,最后切除患肾,总有效率82.4%。结论:输尿管硬镜扩张后留置两根双J管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好,可有效预防输尿管再发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3例泌尿器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体会.方法 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前者表现为腰胀痛和血尿,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表现痛经和周期性尿频,B超和IVU 确立输尿管病变,B超和CT作出膀胱占位诊断.分别行保守性输尿管和膀胱病变切除,术后连续内分泌治疗3个月.结果 术前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未确诊,经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无特异性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术前难以确诊,应仔细分析病史和组织深层的病理学检查以减少漏诊.保守性手术切除辅以内分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该病,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表现为腰骶部酸胀不适或下腹部隐痛不适(其中1例经期症状加重),1例表现为急性腰腹部绞痛,1例绝经患者无明显症状。首诊误诊4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肿瘤1例,术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5~9年,4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输尿管切除者对侧未见肾积水。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易误诊,妇科、泌尿科医师应加强对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明者,建议手术探查,既可立即解除梗阻,又可明确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健  钟江  岑松  王为服 《海南医学》2005,16(7):25-26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其中8例为低襻型(Ⅰ型)。1例为高襻型(Ⅱ型)。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IVU)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RP),其中2例同时行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除1例Ⅱ型高襻型未手术外;Ⅰ型低襻型中6例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2例行右肾切除。结果 Ⅰ型中6例行输尿管矫形术,术后复查B超和IVU示肾积水改善。吻合口无狭窄,2例行右肾切除术,术后临床治愈。Ⅱ型1例随诊3年,复查B超肾积水无加重。结论 IVU和RP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MRU是IVU或RP检查的有益补充。手术首选输尿管复位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斌  张厚彬  黄世泉  李可  万滨  刘宁  陈雪松 《重庆医学》2008,37(13):1418-141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6例行排尿膀胱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9年。行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12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11例肾积水减轻。2例置入双J管引流随访观察,肾积水减轻。结论IVU、逆行造影、排尿膀胱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改善引流、尽量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诊断主要依靠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检查,特征性Χ线表现为输尿管呈S形,治疗上均采用手术切除有病变的输尿管段,输尿管复位,无张力端端吻合输尿管,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患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均明显减轻,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1例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2岁),均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MRU检查确诊存在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行经代膀胱逆行输尿管插管均未获成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及顾行输尿管镜,留置导丝并用输尿管镜扩张、冷刀内切开,留置F7双J管4~6周拔除,并定期随访肾积水、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术后出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肾盂肾炎。3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6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B超,7例患者肾积水减轻,3例患者肾积水无加重,1例患者左肾积水加重。结论:经皮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22例病理确诊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岁。22例患者中,4例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通过膀胱镜和活检确诊;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诊断通过超声(18例)、静脉尿路造影(11例)、逆行造影(7例)、CT(14例)及MRI( 5例)检查。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电切术。1例经尿道电切术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行粘连松解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行输尿管瘢痕狭窄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输尿管病变的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获得10个月~12年随访,均行B超及静脉泌尿系统造影(IVU)复查,其中22例患肾积水明显改善,5例患肾切除后恢复良好。结论 B超是该症的首选检查方法,IVU、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有利于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肾功能良好无肾盂积水者,亦可行间断输尿管扩张,双"J"管置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 2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6例全部行开放性手术。其中 2 1例行狭窄部切除断端重新吻合术 ,5例行狭窄部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 16例 ,全部行B超检查 ,5例行IVU检查 ,2例行逆行造影 (RP)检查。检查结果显示 ,11例肾盂积水消失 ,4例轻度积水 ,1例肾脏呈囊状扩张、站立位囊呈悬挂状 ,但IVU显影。全部随访病例复查血BUN、血肌酐 (Cr)正常。随访时间 3个月 - 8年。结论 输尿管肾盂成形术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 tion,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膜外路径对56例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5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8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4天平均8.5天.5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好转,40例静脉尿路造影(intrarenous urography,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以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