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加药过程不规范引起的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如热源样反应、血栓及静脉炎等,这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楚,甚至可对生命构成威胁,输液反应的发生多是由于配置药液过程中微粒的污染所引起,如何在配置药液过程中减少微粒的污染,最大程度的安全输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成立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总结分析静脉液体配置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有效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工作流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能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中出现的差错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样本为我院PIVAS静脉配置输液850 353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差错发生的人员及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2021年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共发生内部差错38例,差错率为0.045‰,外部差错1例,差错率为0.001‰。其中,排药差错和混合调配差错是影响输液质量的主要因素,差错构成比最多,排药差错占15.8%,配置差错占52.6%。而发药差错是次要原因,此外,打印标签差错、打包归箱差错和退药差错等也是常见的原因。结论 针对差错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差错率,保障PIVAS的工作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输液成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的错误,保证输液的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静脉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差错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药师因素和配药人员因素是导致出现配药差错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减少差错的发生。结论采取改进措施,可降低差错的发生,为临床提过高质量的输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 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 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黄丽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9-1400
目的:通过优化改进输液查对流程来预防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2012年以来我院护理部对输液查对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进与优化,措施包括改变排班模式、改进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调整住院患者输液卡的打印时间与核对时间等。结果:2012年共发生静脉输液差错7例(0.04%),较2011年度输液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优化输液查对流程有利于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发生.方法 在输液流程中增加使用输液号牌辅助查对工作.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清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结论 使用输液号牌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辅助手段,有效地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输液室是门、急诊病人治疗较为集中的地方。病人多 ,流量大 ,人员变动频繁 ,易发生护理差错。如收药护士若核对医嘱不严格可导致用法错误或漏用药物 ;加药护士不认真查对可导致取错药液或不能查出杂质 ;巡回护士不按规范巡视病人可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输液渗漏、输液不畅而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输液室在护理差错的防范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有效地控制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现介绍如下。1 提高责任心 ,重视“自我归因”[1]据报道 ,由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核对不严导致的护理差错最多[2 ] 。护理人员应对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三查八对真正落实到位,将输液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方法于2006年建立并实施了输液换瓶三句话。结果住院患者中输液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输液换瓶三句话查对方式的实施能有效降低输液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输液护理。输液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发生护患纠纷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分别为1.7%和0,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分别为10%和3%。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和护患纠纷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注静脉输液配置中常见的理化配伍禁忌和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输液配置工作中常见的配伍禁忌进行归纳和分析,检索CHKD期刊全文库一些相关的文献及配伍禁忌表,举例说明相应问题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如何防范静脉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静脉输液配置中应注意的理化配伍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溶剂选择不当、盐析、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或变色、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钙离子的沉淀反应、中药注射液的配伍问题、输液管中的配伍禁忌。结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常见的理化配伍禁忌值得关注,药学人员应多与医生沟通并加强对药物配伍禁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防止配伍禁忌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查对管理。结果明显地提高了查对效果,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能有效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德超  李德桂 《中国病案》2005,6(10):F0003-F0004
我院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于200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院重视输液无菌操作管理,预防院内输液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张淑英 《吉林医学》2009,30(2):187-187
临床静脉输液为抢救治疗、明确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由于门诊、急诊患者流动性大,护理工作繁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从而引发护患纠纷与投诉。本文针对输液室静脉输液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几种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查找输液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其防范措施。结果儿科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足等有关。结论儿科输液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君萍 《吉林医学》2012,33(15):3297-3298
目的:规范代输液制度,提高社区输液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潜在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未发生差错事故。结论:做好社区代输液的风险防范,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针对输液中心存在护理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结果通过干预,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减少,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论输液中心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输液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输液安全,杜绝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耐荣 《吉林医学》2010,31(21):3559-3560
目的:探讨双人核对输液法在降低儿科病房输液差错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应用双人核对输液法输液6536次与应用传统的"三查七对"输液核对方式进行的输液的3548例作比较,比较两种核对方式发生护理差错的次数及改正情况。结果:传统核对法改正情况仅占出现的27.6%(8/29),双人核对输液法发现的差错均得到及时改正,为100%(8/8)。结论:双人核对输液法能够降低儿科病房输液差错的发生,对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革门诊输液中心流程,减少差错纠纷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和2007年门诊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分成2组,把差错、纠纷、满意度进行对照。结果改变流程1年后纠纷与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优化输液流程,建立治疗卡、输液卡、门诊病历,落实人性化服务举措,取得了最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