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693例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 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illroth Ⅱ式和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 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693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 illrothⅡ式和B 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 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因胃切除充分性、十二指肠残端长度、炎性水肿及操作熟练性等因素,多行毕罗Ⅱ式吻合。术后发生残胃癌为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8例,对残胃癌的病因、诊疗体会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17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发生率为6.54%;BillrothⅡ术后残胃癌发生率11.82%,高于BillrothⅠ式2.67%;癌肿发生于吻合口处或附近11例(64.70%);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1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3例、Ⅳ期1例;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3例、空肠造瘘1例;根治性切除者术后1年存活率84.62%、3年存活率46.15%;姑息性切除者术后1年存活率66.67%、3年存活率0。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率较高,与第1次手术方式关系密切,因此应该严格掌握胃手术指征及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定期内镜检查,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7.
分析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5例皆治愈,并对其病理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纤维胃镜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98例.其中,以残胃炎和吻合口炎为主,共76例(77.6%),吻合口溃疡6例(6.1%),残胃癌1例和胃癌术后复发癌11例(12.2%).作者讨论了残胃炎和吻合口炎的诊断、发病因素以及吻合口溃疡、残胃癌的关系.并指出对胆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胃镜的随访均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体会。方法:近年来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病历等临床资料统计残胃癌患者患病率与首次手术方式的关系;并统计对残胃癌的治疗情况,分析治疗方式与疗效。结果:采用毕罗氏-Ⅱ式手术患者残胃癌发病率24.74%,高于采用毕罗氏-Ⅰ式手术9.10%,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未手术患者2~8个月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5.1个月;行探查术患者2~10个月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6.9个月;行根治性手术1、2、3年生存率88.5%、73.1%、53.8%高于行姑息性手术71.4%、42.9%、14.3%,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相对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残胃癌发病原因,控制好手术方式及做好防治工作,对于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确诊率为83.3%。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2年。在12例残胃癌中1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胃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5年生存率为27.3%。结论: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手段,残胃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临床表现及胃X线表现特点,均经持续胃肠减压和全身支持疗法逐渐恢复,认为本病无需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970~ 1994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不包括胃癌 ) 169例 ,发生近期并发症 8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手术方法本组行B -Ⅱ式吻合 10 5例 ,B -I式吻合 64例。1 2 术手近期并发症169例中有近期并发症 8例 ,占 4 75 % ,见表 1。表 1 近期并发症与例数并发症例数 (% )治愈死亡术后胃内大出血 3(1 1 78% ) 3 0十二指肠残端瘘 1 (0 58) 1 0胆总管损伤 1 (0 58) 1 0输出袢不全梗阻 1 (0 58% ) 1 0吻合口水肿 2 (1 1 7% ) 2 01 3 病死率择期手术无死亡病例 ,急诊手术死亡 1例 (非特异性肝炎并应激…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3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23例中17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4.0%。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7~35d内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为主要原因,而精神因素、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内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毕Ⅰ式改良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42例。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发生,随访1~8年无溃疡及梗阻复发,无死亡病例。该术式手术时间短且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虽然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但其并发症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我院自1983—1994年胃大部切除术治疗2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二指肠残端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病因,早期诊断方法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例残胃癌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在胃切除术后10年发病,胃镜检查优于钡餐.残胃癌发生与手术方式相关,BillrothⅡ式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结论定期胃镜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残胃癌有重要意义.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