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9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LM)为观察组,94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TAM)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热病、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术后热病、住院时间方面圴较开腹组有明显改善,开腹组在手术用时、住院费用方面较腹腔镜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优先考虑选择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妇科2015年06月至2017年01月行腹腔镜下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6例,治疗组39例在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7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复苏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肌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状况、卵巢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2水平高,LH、FSH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卵巢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妇产科84例子宫肌瘤患者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患者行LSH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内分泌状态变化并对比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E2、P、FSH、LH内分泌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E2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显著疗效,子宫肌瘤剥除术相较LSH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影响较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薛惠方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90-1091
目的:探索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11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56例,对照组(单纯剖宫产组)5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50±24,术中平均出血量(mL) 340±42,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5±7,术后感染发生率2.9%,平均住院时间(d)6±1.8,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35±16,术中平均出血量(mL)315±5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4±6,术后感染发生率2.3%,平均住院时间(d)6±1.6,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开腹手术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80例患者均为子宫肌瘤患者.上述患者均为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是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中的出血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中单个肌瘤的具体重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盆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的单个肌瘤重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多,前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15例,随机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05例(开腹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10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非常显著短于或低于腹腔镜组(P〈0.01);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非常显著少于开腹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非常显著短于开腹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肌瘤的大小、多少和发生部位,盆腔有无粘连和病变,较适合的术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是否有妊娠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洪长英 《西南军医》2012,14(2):235-23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疗效,以便选择最佳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住院部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手术60例为观察组.开腹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而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钦灵 《西南军医》2008,10(1):24-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剥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9例子宫肌瘤拟行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在腹腔镜监测下行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37例,行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监测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90.6±25.4min,明显高于剖腹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监测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创伤小、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疏影  张颖 《西南军医》2013,(4):428-430
目的研究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因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TAM组68例,TVM组54例,LM组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时间LM组(107.1±32.5)min分别较TAM组(75.5±26.3)min、TVM组(80.6±29.7)min明显延长(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TAM组(210±46)m1分别高于TVM组的(184±50)ml和LM组的(192±48)m(l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TVM组(8.6±3.9)g/l低于TAM组(14.7±4.2)g/l和LM组(11.1±2.7)g/(l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TVM组(24.8±7.6)h少于TAM组(33.9±10.2)h和LM组(28.1±8.4)h(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率TAM组(55.8%)高于TVM组(18.5%)、LM组(25%)(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TAM组(8.1±3.7)d与TVM组(5.0±2.8)d、LM组(5.3±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TVM和LM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但TVM手术花费相对较少,LM术式对手术操作者和器械要求较高,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要求来决定手术方式,从而获得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之后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所收治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200例开展分析,将所选取的2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优质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之后为其开展有效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n=42)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B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以及随访3、6、12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B组月经量增多、痛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经期延长、贫血、尿路和直肠压迫、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的优势。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住我院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剖腹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先阻断双侧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腔镜组89例、剖腹组132例。两组肌瘤数目、大小、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通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以及观察术后定期随访1年,观察月经症状的改变、B超监测子宫大小及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剖腹组手术时间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90.6vs103.8min P〉0.05) 但寻找子宫动脉时间腔镜组较剖腹组短(21.4vs30.6min P〈0.05) 术中出血量剖腹组较腔镜组有所增加(87.5vs101.2ml P〈0.05) 住院天数腔镜组明显少于剖腹组(7.28vs11.13d P〈0.05)。术后随访1年,腔镜组失访12例,剖腹组失访17例,以腔镜组77例、剖腹组115例进行统计。腔镜组和剖腹组月经症状缓解率为92.64%和97.97% 腔镜组与剖腹组两组肌瘤复发率分别为3.89%和3.47%,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前先阻断子宫动脉,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延缓了肌瘤的复发,在腔镜下行此手术较剖腹手术更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并能保留子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肌注,B组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600 ug阴道上药,且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肌肉注射。结果两组均能完整剔除子宫肌瘤,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 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同时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注射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有手术指征要求保留子宫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准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手术效果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除2例改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因止血困难中转开腹术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微创、可行、效果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邵冰  李金海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99-1399
目的:观察剔除子宫肌瘤较好的手术方式。方法:将本院2008-01~2009-10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式组2O例,阴式组12例,腹腔镜组14例,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阴式组、腹腔镜组与腹式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式、阴式及腹腔镜3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D)结合控制血压等方法对非心脏手术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及组织氧合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AHHD组和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和AHHD前、术毕、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测定AHHD前后尿量;AHHD前、AHHD后10min的出血量,术毕行静脉血气分析,监测组织氧合、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结果AHHD组术中失血1512.36±706.25ml,对照组1986.76±1325.18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HHD组术中浓缩红细胞及冰冻血浆输入量分别为256.28±92.52ml和326.45±102.18ml,对照组分别为625.26±316.48ml和687.54±365.26ml,两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AHHD组AHHD后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高于AHHD前(P<0.05);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AHHD结合控制性降压可较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且操作简便,但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胃溃疡(GU)合并胃穿孔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老年GU合并胃穿孔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21.95% (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GU合并胃穿孔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郑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19-1321
目的 分析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n=58)采取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n=52)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花费更多(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对照组GAS与MTL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比较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22.4%(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 TEP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还可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