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1例单纯性肝、肾囊肿分为无水乙醇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51例),行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对比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在疗效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聚桂醇组(9.8%)与无水乙醇组(4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桂醇在单纯性肝、肾囊肿硬化治疗中安全、有效,是无水乙醇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63,P=0.0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从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非手术适应证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无水乙醇硬化组,40例聚桂醇注射液治疗组,随访3个月后,对比二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水乙醇组总有效率为95.74%,聚桂醇组总有效率为95.83%,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8,P=0.647);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但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注射高渗葡萄糖及无水乙醇置管引流治疗巨大肝囊肿的3、6和12个月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73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行对照研究,其中27例行高渗葡萄糖硬化治疗(A组),46例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B组)为对照组.囊肿直径8.3 ~ 15.8 cm.所有病灶均在DSA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硬化治疗;术后3、6和12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 7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肝囊肿穿刺成功率100%,两组3、6和12个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526、0.713、0.613(P均> 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注射高渗葡萄糖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在3、6和12个月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其中,高渗葡萄糖硬化术后不适症状少,更适合体弱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对25例27个囊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聚桂醇硬化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显著,治愈率85.2%,总有效率96.3%。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好、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两种不同聚桂醇硬化方法治疗甲状腺囊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根据聚桂醇一次注入(n=34)及聚桂醇反复抽吸(n=26)分组,根据治疗后肿块大小改变比较评估疗效、穿刺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一次注入组与反复抽吸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囊肿体积、囊液性质组成、介入操作时间及最终囊肿体积缩小率的组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反复抽吸组对甲状腺囊性肿块硬化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一次注入组(76.5%),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反复抽吸组抽出的囊液量和术后随访囊肿体积较一次注入组显著增加(P=0.025和0.013),但其针尖脱出的穿刺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一次注入组(P=0.018)。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联合聚桂醇反复抽吸硬化是治疗甲状腺囊性肿块的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70例行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行单纯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冲洗后,再注入1/4~1倍囊液量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混合液保留,并口服中成药小金片3个月;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冲洗、再保留1/4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治疗。2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比较2组囊肿消失程度、复发率等。结果: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5.7%,无复发;对照组有效率90.0%,治愈率80.0%,复发率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单纯性肝肾囊肿穿刺注射新型硬化剂和无水乙醇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32例患者36个肝肾囊肿(18例肝囊肿,14例18个肾囊肿)经超声引导抽净囊液后,注入适量新型硬化剂1%聚桂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45),并留置囊内,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程度,6月跟踪统计有效率;并与我院采用传统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的肝肾囊肿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结果:32例36个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按1/10~1/4的比例注入新型硬化剂并保留囊内,患者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疼痛和醉酒症状,治疗后1周内,9例患者诉侧腹轻微胀痛,间断低热2 d,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6月复查33例全部消失,3个囊肿缩小2/3以上,有效率达100%,长期疗效仍在跟踪中。采用传统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注射治疗肝肾囊肿20例(12例肝囊肿,8例肾囊肿),抽净囊液后,按1/4~1/3比例注入无水乙醇,注射时均有短暂刺激性疼痛,18例出现面红、心跳加快、口干、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6月复查15例完全消失,5例缩小2/3以上。结论: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肝。肾囊肿疗效与传统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一致,但它留置体内,无刺激性剧痛,无醉酒症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优于无水乙醇,有望在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成为无水乙醇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连续置换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8年采用传统方法硬化治疗的肝肾囊肿患者325例,2009年~2011年12月采用连续置换法硬化治疗的肝肾囊肿患者436例,于术后3~12月随访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囊肿大小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采用连续置换方法治疗的肝肾囊肿治愈率98.9%,总显效率达99.5%,穿刺成功率达100%,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连续置换治疗肝、肾囊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及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聚桂醇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5例患者共68个单纯性肾囊肿,行超声引导下抽尽囊液后注入适量聚桂醇硬化剂,并留置于囊腔内,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详细记录患者主诉,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率70.6% (48/68),有效率100%(68/68).8例患者(12.3%)注入聚桂醇时有轻度不适感,1例患者出现晕厥.结论 聚桂醇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相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无水乙醇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总结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71例静脉畸形患者共82病灶,分为A组(n=40,接受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和B组(n=42,接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A组中高回流型病灶23个(A1组),低回流型病灶17个(A2组);B组中高回流型病灶25个(B1组),低回流型病灶17个(B2组).对比分析A、B两组以及A1、A2组,B1、B2组,A1、B1组,A2、B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5.2% (P<0.05),A1组、A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5%、88.2% (P<0.05),B1组、B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100% (P>0.05);A1组、B1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B2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较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更有效,其主要机制在于能更彻底地栓塞回流静脉;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安全、不良反应少,对低流速型静脉畸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以治疗,观察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引流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91%)没有太大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肺炎与腹腔出血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较大差异,两组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38.64%)与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4.44%)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做出判断,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华  张卫兵  陈建  颜朝晖 《武警医学》2013,24(6):483-484,487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肝肾囊肿一次性连接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治疗直径4~6 cm单纯性肝、肾囊肿患者312例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应用一次性连接管172例(连接管组),140例未用一次性连接管(对照组);均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冲洗治疗,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评价疗效差异。结果连接管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61例、11例、0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00例、31例、9例;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一次性连接管无水乙醇冲洗治疗肝肾囊肿,可以防止气体进入及穿刺针的移动,能明显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肝癌裸鼠模型瘤体内注入聚桂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聚桂醇、无水乙醇及生理盐水经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荷瘤肝癌模型的作用效果,探讨聚桂醇能否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硬化剂.方法 取BALB/C裸鼠30只及人肝癌HepG2型细胞系构建裸鼠肝癌模型,将18只造模成功荷瘤裸鼠随机分为聚桂醇组(n=6)、无水乙醇组(n=6)及生理盐水组(n=6),分别向模型瘤体中央部位注入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实验,观察原发性肝癌状况;超声测量各组瘤体大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瘤体超声影像学改变,镜下观察肿瘤内部及周围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鼠造模成功18只,皮下瘤体结节均肉眼可见.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瘤体缩小,1例完全消失),总有效率10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7.13%,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生理盐水组瘤体体积随时间增加无缓解.结论 聚桂醇可抑制BALB/C裸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达到与无水乙醇相似的近期硬化效果,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理想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囊肿患者在CT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运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肝囊肿患者38例,在CT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38例在CT引导下均成功的进行了治疗;随访3~12个月,治疗有效率94.7%,均未出现感染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3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无水乙醇硬化及进一步提高肝囊肿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39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然后注入适量无水酒精行硬化治疗,术后随访0.5—3.0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肝囊肿穿刺准确率100%,本组有效率94.9%。结论在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治疗术,定位准,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接受CT导引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50例(52枚)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善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增强CT检查,排除禁忌病例,确定治疗体位和聚桂醇用量。术中使用Bard 18 G活检针穿刺抽液,囊液吸净后用0.9%氯化钠溶液40~100 mL冲洗1~2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氧气和聚桂醇按1∶1配比)。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硬化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肾囊肿穿刺一次成功。囊肿大小范围为4.3~12 cm,抽出囊液40~900 mL,颜色淡黄或清亮。囊肿内注入聚桂醇泡沫剂15~60 mL。抽吸硬化治疗全程顺利,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术后3、6个月随访显示,总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1.15%、98.07%。结论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对肾上极囊肿硬化治疗,CT导引优于超声导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效果。方法46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岁)均经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全部操作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的。治疗后,全部病人经超声或CT随访1至6个月。囊肿与治疗前比较,减小2/3以上为有效,完全消失为治愈。结果46个囊肿中,2个囊肿抽出液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抽液后未注入无水乙醇,其余44个囊肿于治后1,3,6个月呈进行性缩小,6个月时复查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6%。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一种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聚桂醇治疗食道孤立性静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食道孤立性静脉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其中23例患者行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术治疗,设置为结扎治疗组,余下23例患者则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设置为聚桂醇治疗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结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5.65% (22/23),聚桂醇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30% (21/2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结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桂醇治疗食道孤立性静脉瘤疗效确切,治疗费用较低,经济负担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在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肾囊肿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复查超声,根据囊肿的缩小率评价疗效。 结果42例患者的42个肾囊肿,术后1、3、6、12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11.9%、35.7%、42.9%、59.5%;总有效率分别为59.5%、83.3%、92.9%、10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囊肿容积的大小为影响聚多卡醇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结论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术后随访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显著,且囊肿容积越小,疗效越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