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矽肺大鼠模型中评估使用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混合中草提取液治疗矽肺的效果。方法:在体重为180—220g的大鼠肺部注入50mg/只的二氧化硅粉尘给大鼠染尘;利用上述各种制剂对大鼠进行治疗,治疗四周后处死,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病变、检测脏体系数、全肺胶原含量、全肺干重、全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检测肺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及分类来全面评估各种制剂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种制剂的治疗效果依次为:含细菌纤维素的中草药提取液治疗组〉细菌纤维素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但是,各检测指标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未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制剂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P〈0.05)。结论:细菌纤维素治疗组稍微低于灌注的二氧化硅粉尘量,这初步表明细菌纤维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硅粉尘中肺部组织中排出,这进一步验证了中草药红茶茵中能产生细菌纤维素的木醋杆菌具有生物排尘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两例飞机工业磨工尸检肺进行病理观察。应用SEM-EDXA检测了病灶原位化学元素组分,证实肺内粉尘是吸入之生产粉尘。肺病变以尘斑(并灶周气肿为主,伴有轻度间质纤维化。认为磨工尘肺是由多种金属成分及SiO2综合作用所致的混合性尘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确切疗效,多频震动排痰机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多频震动排痰机排痰组(机械组)和人工手法拍背排痰组(人工组),观察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日均排痰量及脉搏氧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协助排痰治疗脉搏氧均有明显提高,日均排痰量机械组优于人工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组明显缩短(P〈0.05,P〈0.01)。且机械组明显优于人工组(P〈0.05)。结论:多频震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更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日,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尘肺患者小容量肺灌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胸片变化情况及灌洗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容量肺叶灌洗。结果:患者灌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肺通气功能改善,部分患者胸片肺纹理变清晰,密集度较灌洗前有减轻。满意率达90%。结论:小容量肺叶灌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延缓尘肺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促排剂的研发和及新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核素产生的内照射的损伤。纳米制剂较传统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溶出度、靶向和定位释药、易穿过生物膜屏障等优点。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不同促排药物,采用不同的纳米制剂形式,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脂质体、纳米乳等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快速吸附、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核素内污染按核素沉积的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分类,介绍了相关纳米制剂及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尘肺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24例呼吸系疾病患被分为3组:8例经X线胸片确诊的尘肺,5例有接尘史,11例无接尘史。全部患最初均经胸部常规性CT扫描。尘肺组还经薄层扫描及重建肺部HRCT图像。结果CT显示3组病人或多或少均存在磨玻璃样改变,叶间裂间质增厚,全小叶型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变细等病变,且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小叶间隔增厚与支气管血管束变粗仅见于尘肺组与接尘组。胸膜下肺气肿亦见尘肺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CT扫描不仅能显示X线胸片上所看到的尘肺特有的病变,还能提供尘肺并发症存在的可靠信息,因而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298例接尘对象分批组织同期分别摄高仟伏和DR胸片,先由6名具有尘肺病诊断资质的医师随机均分甲、乙两组分别进行诊断,然后甲、乙两组合并阅片,使分组诊断不一致的结果得到统一.对DR和高仟伏两种胸片统一后诊断的胸片质量、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总体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数、尘肺分期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R胸片质量等级集中在优片(97.99%),高仟伏胸片集中在良片(93.63%);DR胸片和高仟伏胸片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尘肺分期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42、0.406、0.436,符合率分别为88.26%(263/298)、67.79%(202/298)、65.77%(196/298);小阴影分布肺区数在下肺区DR胸片明显多于高仟伏胸片.结论 DR胸片质量明显优于高仟伏胸片,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尘肺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 24例呼吸系疾病患者被分为3组:8例经X线胸片确诊的尘肺,5例有接尘史,11例无接尘史。全部患者最初均经胸部常规性CT扫描。尘肺组还经薄层扫描及重建肺部HKCT图像。结果 CT显示3组病人或多或少均存在磨玻璃样改变,叶间裂间质增厚,全小叶型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变细等病变,且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小叶间隔增厚与支气管血管束变粗仅见于尘肺组与接尘组。胸膜下肺气肿亦见尘肺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CT扫描不仅能显示X线胸片上所看到的尘肺特有的病变,还能提供尘肺并发症存在的可靠信息,因而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魏伟  何露  尹美娥  董应霞 《西南军医》2009,11(4):767-768
目的观察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6例老年肺部感染排痰困难者采取稀释痰液、定时翻身、叩击背部等利于痰液排出的措施,结合饮食调理、心理护理、营造舒适环境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186例患者痰液均能顺利排出,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肺通气功能、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结论综合排痰护理措施可改善肺部感患者对治疗的适应症、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通过恰当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  相似文献   

10.
李洪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730-730,812
开胸手术后的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是促使早期膨肺,预防肺部并发症,保证顺利康复的最基本护理常规之一.我们对 200例开胸术后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患者施行环甲膜穿刺术,辅以胸部体疗协助排痰.临床观察对肺癌、食道癌、贲门癌、纵膈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均有可靠的助咳排痰膨胀肺效果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石工尘肺系尘肺中的一种,石工尘肺病例大都是农民工,多为临时性工作,未经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对尘肺认识不足,常被人们所忽视。它容易合并肺结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粉尘和结核的病变相互促进,改变了病人的临床症状,在X线胸片上各自具有独特的征象,使病情复杂、加重,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一些小的可疑病灶常被忽视。造成漏诊,一旦病情加重时,才能确诊,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对石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早诊断,早期得到及时的抗痨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中心1993年-2003年收集的石工尘肺合并肺结核68例X线改变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已确诊的101例尘肺患者和6例0+患者采用CR高kV和传统高kV两种方法,各摄胸部正位片一张,由尘肺诊断小组,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2)及23张标准片,随机对每张胸片质量和尘肺诊断及其分期进行评定.结果 CR高kV和传统高kV胸片的一级片率分别为90.65%、46.73%,一级片率经X2检验(X2=4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95.51%、59.07%,总体显示率经X2检验(X2=37.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尘肺检出率分别为97.20%、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3,P<0.01).结论 在尘肺病诊断中CR高kV胸片有望取代现行的传统高kV胸片.  相似文献   

13.
尘肺是我国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职业病。目前 ,我国有 40多万尘肺现患病例 ,而且每年还以 1.5~ 2万的速度新增病例。多年来 ,我国职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护尘肺药物。磷酸羟基哌喹在国内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认为其对尘肺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病情、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磷酸羟基哌喹对尘肺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我们与市职业病防治所协作 ,联合设立了一个尘肺病治疗点 ,对公司历年来诊断的 19例尘肺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磷酸羟基哌喹预防和早期治疗尘肺的临床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和…  相似文献   

14.
尘肺病是职业病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高千伏胸部摄影是及时发现尘肺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如何做好尘肺高千伏摄影的质量控制,涉及因素较多.下面就其质量标准与评价、影响因素、设备要求和操作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尘肺患者用药的观察,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组尘肺病患者6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结果: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有效率53.33%.实验组31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通过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MRI诊断环状胰腺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78岁。2年前因腹痛,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住院冶疗好转出院。此次又因腹痛入院.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降静肠腔缩小.不能扩张.外压待排。B超检查未见异常.钡餐胃肠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音部狭窄,CT示胆囊结石、胰头增大.胰头变异可能.肿瘤待排。MRI示胰头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千伏胸片(HKV)、数字X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在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疑似尘肺病患者同时进行HKV、DR及HR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尘肺病的符合情况。结果 HRCT对P影和小阴影聚齐的显示率均明显高于HKV和D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4、4.01、4.14、3.92,P0.05)。HRCT对Ⅰ期和Ⅲ期尘肺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HKV和DR两种检查方法,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2、3.96,P0.05)。HRCT对肺气肿、气胸、肺部感染、胸膜增厚、肺大泡等尘肺病并发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KV和D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02、4.87、4.56、5.21、4.87,P0.05)。DR的胸片质量明显优于HK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29,P0.05)。结论在尘肺病诊断中,DR胸片的图像质量优于传统的HKV,而HRCT在尘肺病的早期发现、小阴影聚集及尘肺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DR和HRCT在临床上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在ICU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ICU所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排痰、开放式吸痰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密闭式吸痰,并通过两组患者的气道护理结果和VAP发生情况,结合恢复进度和护理满意度来判断具体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气道指标数据对比方面,观察组在P(O2)、SpO2、SaO2和平均排痰量四项指标上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痰的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吸痰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痰液喷出、痰痂、VAP等不良反应上,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4.6%,这一数据在对照组中仅仅只有73.0%.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振动排痰法和密闭式吸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 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在ICU呼吸道护理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减少患者VAP发生的显著手段,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被广泛运用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西南军医》2009,11(6):1172-1172
本文报告了165例危重病人排痰困难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点观察排痰困难的临床表现,评估出现排痰困难患者状况,及时分析出现排痰困难的原因,据个体采取适当有效的排痰方法。监测SpO2和听诊双肺痰鸣音变化,探讨危重病人排痰方法及吸痰技巧,以达到有效排痰,减少创伤,减轻痛苦的目的。作者认为应当提高临床护士对危重病人排痰困难的评估能力,掌握排痰技巧,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心脏骤停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的排血,使全身血液供应中断,周身缺氧。尤其循环和神经症状最为明显。以上是临床上极为严重的情况,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