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不合格标本的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检验标本7290份,合格标本7215份,缺陷标本75份;2015年检验标本9374份,合格标本9328份,缺陷标本46份.通过引入品管圈概念,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缺陷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明确重点,制定措施,监督落实.结果:我科检验标本的不合格标本率由2014年的1.03%降至2015年的0.45%.结论:护士在标本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标本质量,可以在全院护理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新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6):676-679
目的 分析结核抗体检验与痰涂片检验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集定点医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102例,102例患者分别进行痰涂片检验和结核抗体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 结核抗体检验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度于痰涂片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检验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结核抗体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抗体检验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于痰涂片检验阴性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痰涂片检验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在对肺结核患者的实际诊断中,可合理选择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联合应用结核抗体检验与痰涂片检验的方式进行,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5.
田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03-10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3月住院需留取粪便培养的患者108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3年4~6月住院需留取粪便培养的患者187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粪便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准确留取掌握率和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准确留取掌握率由85.1%提高到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3);标本的不合格率从24.0%降低到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明确影响普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护士年轻知识经验不足,护理人员人文关怀不够,患者烦躁、舒适改变、管道不妥,采取了加强对护士培训,加强护患及家属的沟通,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普外科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从92.5分提高到97分.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分析品管圈实施前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情况,并结合具体的转运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根据品管圈程序进行实施,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显著优于品管圈实施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让转运安全率有效提升,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需要留取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理化性质、细胞学、生化、病原学等检查,以确定其肺部病情、菌群的种类及药敏实验,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一般患者可将痰液咳出后留于无菌培养皿中送检,但气管插管的患者却不易将痰液由气管插管内咳出,故留取标本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胃肠内镜下治疗息肉患者平均住院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5月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患者176例,调查患者最长住院天数、最短住院天数和住院人数最多的天数;建立品圈管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为缩短胃肠内镜下息肉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日;选择2019年11—12月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的176例患者的最长住院天数、最短住院天数和住院人数最多天数,比较品圈管活动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变化。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176例胃肠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累计住院天数为1 212 d,平均住院日为(6.89±0.97)d;活动实施后,176例患者累计住院天数为549 d,平均住院日为(3.12±0.61)d;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0)。影响住院日因素改善后,目标达成率为92.40%,进步率为54.72%。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等都得到了提升,其中品管手法提升最为明显。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胃肠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并可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科医护人员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洗手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和探讨对产科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洗手依从性产生主要影响的几个因素,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产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产科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洗手认知评分、洗手合格率、患者切口愈合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前后差异显著( 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产科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手术前后洗手的认知度也不断拔高,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更快、更好,术后感染率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品管圈(g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管理改善圈,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小团体,运用品质管理方法,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以往我院使用WAYWIN-2000汇日灭菌器对腔镜器械进行灭菌,灭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从2013年3—12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和查找WAYWIN-2000汇日灭菌器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姚伟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4):533-534
目的 观察和探讨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 和技巧,减少脑卒中患者未按时服药次数的效果.方法 由全科6名护士和1名辅导员组成品管圈(奇迹圈)小组.首先确定主题,订圈名圈徽,然后制定活动计划,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确定主因,接着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措施,最后总结与检讨,比较实施前后的脑卒中患者未按时服药次数.结果 脑卒中患者未按时服药次数从实施前的89例下降到实施后的21例(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是可行的,它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脑卒中患者未按时服药次数及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军医杂志》2013,(11)
目的探讨观察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在痰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和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2年3—9月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分别按传统方法进行痰培养和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真菌、细菌的分离率进行比较。结果用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检测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其中有63例为阳性培养物,从63例阳性培养物中分离出95株可疑病原菌,阳性率为51.6%;运用传统的划线法检测184份标本,从55例阳性培养物中分离出56株可疑病原菌,阳性率为30.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在检出时间上较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有所延迟,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15 h内阳性率为53.9%,24 h内阳性率33.3%,48 h内阳性率12.6%,传统方法的15、24、48 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3%、16.4%、47.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检测系统具有检出率高、需时短、操作便捷等优点,且对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性质的人员,自发组织形成的小组,应用品质管理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1],其作为重要的品质管理工具被逐渐引用于护理质量控制的管理中[2].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意,插管意外松落、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患者自行拔除等原因导致的插管脱落[3].有近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在患者康复期间,为保障患者的营养补给和正常的胃肠道功能,留置胃管已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本科室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针对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其发生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旸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10):1325-1326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COPD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品管圈活动方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显著提高了COPD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