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摩腹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说:“背为阳,腹为阴.”胸腹为五脏六腑所居之处,而腹部又为阴中之阴,有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等分布,还有太阴、厥阴、少阴、任脉等经脉循行.故腹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相似文献   

2.
痿者,萎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证。初起多见手足软弱无力,渐至肌肉麻木不仁,皮肤干枯失泽等症状。痿证是由于五脏热而津液枯竭,不能营养皮肉筋脉而形成。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阳明又主润宗筋,宗筋是诸筋聚于前阴之处。前阴者,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足乔九脉之所会也。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九者均依赖阳明所化生气血濡养,所以,阳明气血充盈,宗筋才能得到滋养和濡润才能约束四肢关节使之运动自如。故王冰说:“宗筋为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  相似文献   

3.
<灵枢>十二经筋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十二经筋(以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的组成部分,经气经经筋、络脉散络于筋肉关节,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形态和运动功能。经筋的循行分布较复杂,研究其分布规律,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且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起止、走向经筋的起点,均位于四肢末端,与十二经脉的远体点基本一致。具体规律是:手足三阴、手三阳经筋与经脉几乎完全一致。唯手太阴经筋“起于大指之上”,而手太阴肺经“出大指之端”;手太阳经筋“起于小指之上”,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二者有细微差别。足三阳尤其是足阳明经筋与经脉差异稍大。足阳明经筋起…  相似文献   

4.
"和"法思想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间,为调达机体内外的枢纽.少阳经循行于机体的两侧,处于半表半里的位置,具有促进气血津液运行、输布水液精微、调畅气机升降出入、调控气血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等作用.癌性发热的基本病机在于癌毒内蕴,损伤机体正气,导致气血阴阳失调.癌性发热多以低...  相似文献   

5.
论阴阳气血水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气为阳动作火,血为阴难成易弓”.阴阳水火气血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来源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服务,古代各种学术思想基本都受它的影响,中医也不例外.纵观古今,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它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6.
冲脉并足阳明经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骨空论》曰 :“冲脉者 ,起于气街 ,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难经·二十七难》曰 :“冲脉者 ,起于气街 ,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难经》秉承《内经》义旨 ,但关于冲脉循行的论述是并足少阴经还是并足阳明经则截然不同。从句式上看 ,绝非传抄之误 ,二者必有其一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后世医家多以《内经》为是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有“(冲脉 )并足阳明、少阴之间 ,循腹上行至横骨 ,夹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之论 ,采取了折衷的方法 ,本质上还是遵从《素问》的观…  相似文献   

7.
阳明,即两阳合明,一名盛阳,阳气极盛之意。《内经》中指出"阳明"内涵主要有二:一是手、足阳明经及其所属脏腑胃和大肠;二是六气的燥。"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燥为阳明本气[1]。脑为奇恒之腑,阳明与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现试浅述之。1 阳明经络与脑生理上,《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循发际,至额颅",即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阳、足三阴和心经都偱行于头部[2];而肺经与心包经又通过各自的经别循行到头部.  相似文献   

8.
从医学经典理论阴阳二十五度论证阴阳睡梦学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营卫气昼夜循行的道路,卫行循行阴阳各二十五度,阳跷阴跷与循行异常);阴阳水火既济——睡梦失常调理之长(不寐的个体阴阳偏颇,失眠的阴阳心理调节,经方调节失眠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素问·逆调论》中关于失眠与胃关系的重要论断。历代医家对此的解析颇多。文章从足阳明胃经功能的角度再次对此加以分析,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是阳不能入阴,浮越扰神。而"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从阴阳出入的角度论述阳明经在阳气收纳入阴中的重要作用,足阳明胃经不和上逆会导致失眠不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阴阳的对立斗争、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的消长转化。 2、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3、十二经的流注次序是: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阳肝→手太阴肺。 4、暑邪的性质和治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 5、预防的基本内容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6、排出物清稀者,多为寒证;黄浊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反伪科学”活动逐渐走向了反面,成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理性行为,得出了种种违背科学规律的结论。“中医巫术论”就是其“成果”之一。“中医巫术论”的核心思想是:西医才是标准的医学科学,才可以叫做“现代医学”,中医药学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伪科学”和“巫术”,中药治疗疾病依靠的是心理暗示。发展到极端,个别人又搞起了所谓的取消中医签名活动,要求“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让西医药成为官方唯一承认的医学”。“中医巫术论”和要求取消中医药的行为,被偏见迷住了双眼,不懂医学的历史,无视科学的规律,违背时代的潮流,损害人类的福祉,必须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入而广泛地介入到人的生死过程,不仅能改变人“生”的方式,也能改变人“死”的状态,从而使一直以来的自然的生死过程日益成为人为操纵的过程。这就促使人们在生命科学视阈下对生与死重新进行多维思考,如生之神圣的淡化、生之过程的技术化、生之构成的社会化、死之本质的探讨、死之方式的多元化、死之教育的系统化等等,这些思考无疑有益于伦理道德观念进步与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相应"与"病证结合"皆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病、证、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的有效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强调了方药与病证之间的高度的对应性,"病证结合"强调了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病变整体的纵横联系性。"方证相应"理论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病-证"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为通过"方"来探索已知疾病中医"证"的病机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说的可能,有助于阐明临床上不同方剂针对相同疾病的不同作用机理,阐明现代医学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与培养目标,分层次开展《金匮要略》教学非常重要。学士层次是学习《金匮》的初级阶段,重在传授《金匮》的主要内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便于今后从中寻求诊治疑难杂症的思路与方法。硕士层次是学习本课程的中级阶段,要着重提升学生对《金匮》理法方药的认识水平,使之能熟练运用其理法方药,并藉此培养从...  相似文献   

15.
莫慧  周跃芳  王挺  何苗 《中医学报》2021,(5):952-955
《黄帝内经》中"神"从产生顺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精、神、魂、魄,是"父母之精"相搏后直接产生,与意识、感觉、反射等有关,为"神之灵";第二层次为意、志、思、虑、智,是精神魂魄在"心"的"任知万物"基础上,不断记忆、强化、忖度、思虑、谋划,不断认知事物及思维深化的过程,为"神之用";第三层次为情、欲、好、愿,是万物、社会、文化的认知上"心性之动"的产物,是情绪、情感、需求范畴,为"神之别用"。"神"系统活动是以"神"为基础演变形成,包含生命力、精神、意识、认知等多个内容。"神"系统活动三个层次的区分与归类对理解"神"与"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治疗与养生方案,对治疗身心疾病及养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分析并结合元代养生家贾铭所撰《饮食须知》的论述,分析《饮食须知》中的食疗养生观,总结出《饮食须知》对于食物的选用十分考究,强调饮食禁忌,重视食物的寒热调和,不提倡生食、久食、多食的学术特色,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社会的养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38-141
病机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机的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续在《伤寒论》等经典中进一步丰富,奠定了中医的疾病观,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独特方法。现代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定义病机的概念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病机即“病之机要”不同,本文作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廖兴界  周佳丽 《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46-747,750
医疗事故罪是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罪名。97刑法出台后,由于对其规定的不完备和司法解释的缺失存在很多争议:其中就有对“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非难。笔者认为“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规定本身就有失妥当,但在立法未改时宜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作为是否“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以求未病前培正避邪以防疾病的发生,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目的.结合"治未病"思想探讨抑郁症的防治,可成为降低抑郁症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方法.即:抑郁症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抑郁症已发则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传变;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百病生于气出自《素问-举痛论》,精辟而凝练的阐明了气机失调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诸多疾病发生于气机失调,肝主疏泄重在调节气机。"从肝论治"则是针对"气机失调"这一基本病机的纲领性治法,本文以气为切入点,阐述了"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