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 serum protei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injury resulting from coal-burning type of arsenism. Methods Six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 resulting from coal-burning type of arsenism and healthy subjects(control gruop) in endemic arsenism area.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 was performed to separate serum proteins, after silver staining,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otein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identifi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 Results The 2-DE map of serum protein patterns of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 were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n average of (824 ± 31 ) spots and (782 ± 42) spots on 2-DE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s and the matching rate was 94.9%(782/824). From these two groups 49 differential protein spot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over 3 tim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30 protein spots were singled out and MALDI-TOF-M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en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alpha-2-macroglobulin, B-cell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keratin 1,apolipoprotein A-I, and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haptoglobin, α2-heremans-schimid-glycoprotein,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4, zinc finger protein 323, ZAP-70 and SP40 in the patient group. Conclusions The well-resolved and reproducible 2-DE serum patterns of patients are established and som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are characterized. Whether these proteins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re serum markers for liver injury resulting from coal-burning type of arsenism need to be further verifie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肝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筛选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肝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空腹血清标本各6例分别等量混合成2个样本, 去除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肝纤维化血清和健康人血清总蛋白质后, 硝酸银染色, 经图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并用ELISA法对其中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2组间的差异蛋白点共517个, 对其中表达量差异3倍以上的24个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 鉴定出包括触珠蛋白、载脂蛋白A-Ⅳ、转铁蛋白、T细胞受体b链、血清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前体等8个蛋白质, 其中3个蛋白质在肝纤维化血清中表达上调, 5个蛋白质在肝纤维化血清中表达下调. 与健康人血清比较, 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中触珠蛋白、载脂蛋白A-Ⅳ表达均下调, 结果与双向凝胶电泳一致.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有望成为肝纤维化诊断与判定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燃用高砷煤导致慢性砷中毒 ,可成为危害健康的严重地方病之一。本文报道1998年3月作者观察的184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资料和方法1.对象184例均来自贵州省兴仁县交乐病区 ,均有使用高砷煤史 ,按王莲方 [1] 标准以掌、跖皮肤角化疹、疣程度及躯干部皮肤色素沉着范围确诊为不同程度砷中毒。其中男性95例 ,女性89例 ,年龄17~59(42±11)岁 ,经详细询问病史、X线胸透、B型超声心动描记术、血脂等检查 ,除外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另选取病区12km以外从未使用高…  相似文献   

4.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曾进行过防治的砷中毒病区进行了考核,认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防治,应当在禁止开采和利用高砷煤的同时,改变原始落后的燃煤方式,改变食物干燥、贮存方法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在彻底切断砷源之后,方可进行适当的驱砷治疗;对于砷癌病人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方法 随机检测 5 1例患者的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F波 ,H反射 ,体感诱发电位 (SEP)。结果  12 0块肌肉肌电图6 6 .7%以多相不规则波为主 ;MCV与 SCV均有减慢 ,以 SCV减慢最为显著 ,而 MCV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 (NCV )的异常远比纤颤、正尖波检出率高 ,且随病情的加重改变愈加明显 ;F波与 H反射异常率不高 ,提示很少累及神经根 ;SEP的异常率高达 6 0 .8% ,同时说明该组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用来观察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病程、范围 ,亦是该病的早期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临床症状体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流行特点。方法按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行。结果100例病人中80%以上的病人出现皮肤损害前有眼花(77%)、耳鸣(66%)、心慌(64%)、腹痛(42%)等慢性砷中毒基本症状。调查点居民生活用煤砷含量(324.33±149.91)mg/kg。居民日人均总摄砷量(2.02±1.23)mg。其中约50%由辣椒摄入。尿砷均值(0.107±0.055)mg/L。结论该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砷污染,砷中毒仍在流行。结果提示:①皮肤损害、总摄砷量与尿砷排泄,皮肤损害与总摄砷量、发病时间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P< 0.0001)。②凡有过燃用高砷煤史,出现眼花、心慌、经常性上腹部疼痛,可诊断为砷中毒轻度患者。③1976年至今,33例(5.8‰)病人已死于癌肿,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死因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调查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死亡情况。方法 选择砷中毒病区患者集中、病例典型、调查资料完善、具代表性的自然村寨为调查点 ,根据 1992年以来对该调查点所调查的病例名单逐一核对 ,对死亡病例用统一表格调查登记。结果  1992年以来 ,调查点共死亡砷中毒患者 14 0例 ,男性死亡明显高于女性 ,年龄在 4 1~ 6 2岁之间 ,平均为 5 5岁。死因经初步调查为 16种 ,中毒死亡时间平均为 17.4年。结论 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各系统均有较明显的损害。死亡原因以消化、皮肤、呼吸系统病变为主 ,心、脑血管系统次之 ,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病变引起死亡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变化及在砷中毒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测定试剂盒测定燃煤型砷中患者血清中X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砷中毒患者血清XOD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随发砷、尿砷的增加,XOD逐渐增高.B超诊断结果中肝肾异常患者血清XOD活性显著高于肝肾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皮肤损害患者血清X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并随皮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XOD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男性XOD活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砷可致患者血清中XOD活性的增加,可能是体内自由基升高的途径之一.XOD可作为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欧强  彭霞  卢洪洲  殷科珊  张丽军 《肝脏》2009,14(5):385-38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变化,为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各20份,去除血浆中高丰度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构建两组研究对象血浆蛋白2-DE图谱,经Image Master差异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点。用电喷雾离子串联质谱(ESI-MS-MS)对重要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经过样品预处理后,血浆中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大大减少,低丰度蛋白得到较好的富集。正常健康组蛋白质点287个,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蛋白质点297个,筛选出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质点21个。鉴定出8个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相关蛋白质,其中上调的蛋白质有α1-抗胰蛋白酶,载脂蛋白E;下调的蛋白质有补体因子B、CD5抗原样蛋白、纤维蛋白原B链、α-1B糖蛋白、载脂蛋白AI、触珠蛋白。结论成功鉴定了8个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相关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功能涉及能量代谢、脂蛋白代谢、蛋白质分泌、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等过程。对这些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发病分子机制及寻找治疗靶标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9种物质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9种物质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测定法(RIA)对患者血清叶酸、VB12、胆酸(CG)、白细胞介素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皮质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砷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叶酸、VB12、IL-2、TNF明显下降(P〈0.01),CG、HA、Ⅳ-C、TGFα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整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层分析,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用放免方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上述9中物质,可以了解砷对机体的损害程度和范围,对砷中毒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燃煤型砷中毒慢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健康30人为正常组。治疗组(34例)口服银杏叶片3月,对照组(31例)口服安慰片3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ALT、ALB)、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鄄α(TNF鄄α)、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鄄Ⅳ、LN、PCⅢ)、血清抗氧化指标(MDA、SOD、GSH鄄Px),其中33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肝穿病理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44.8%,77.7%)与对照组(16.8%,4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AF、TNF鄄α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中SOD和GSH鄄Px显著提高(P<0.01,P<0.05),而MDA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病理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计分显著下降(P<0.01)。各项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燃煤型砷中毒慢性肝损害,其机理与其具有强有力的PAF拮抗作用有关,一方面阻断细胞因子间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减少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陕西省改炉改灶质量,为以后改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陕西省防氟改灶验收办法(修订)》,每个项目县(区)随机抽查不少于40家改灶户,检查炉灶质量,统计改灶抽查符合率、炉体密闭率、排烟通畅率、炉灶正确使用率、居民对氟(砷)中毒危害知识知晓率(只限于卫生改灶)及炉灶损坏率(只限于扶贫改灶)。结果卫生改灶的地炉炉体密闭率为100%(117/117),排烟通畅率为98%(115/117);灶炉及成品回风炉的炉体密闭率与排烟通畅率均为100%(90/90、10110);炉灶正确使用率为67%(80/120);居民氟(砷)中毒知识知晓率为46%(75/163)。扶贫改灶的地炉炉体密闭率4年平均为92%(140/153),排烟通畅率平均为92%(140/153).随着年代的增加两率逐渐下降;灶炉的炉体密闭率和排烟通畅率总体水平(14/14)及各年度均为100%;炉灶使用3年以上损坏率为13%(6/45),炉灶损坏率随使用年限增加而升高。结论今后改灶工作应以成品回风炉为主.地炉为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改灶后的维护与管理水平,巩固改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相关的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质标志物。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肝细胞癌无癌栓患者和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患者3组血清各l2份,用16%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得到3组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质表达图谱;经Image Master软件比对分析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点进行鉴定。结果在16%SDS-PAGE凝胶中,3×10^3~20×10^3区域内蛋白质条带间距较12.5%SDS-PAGE明显增宽,条带数目明显增多,且3组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质表达图谱中均可清晰显示〈20×10^3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斑点。组间比较显示,3组血清共有15个小分子量差异蛋白质点,经鉴定为5种蛋白质。与健康组比较,无癌栓组中载脂蛋白A-I、脂蛋白CⅢ、转甲状腺素蛋白和DNA拓扑异构酶Ⅱ表达降低,而结合珠蛋白-2表达增高;门静脉癌栓组5种蛋白质表达均较无癌栓组降低。结论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清小分子量蛋白质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差异表达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有可能为肝细胞癌和门静脉癌栓早期预测及治疗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针对钉螺肝脏蛋白质组阵列分离的双向电泳方法。方法分析裂解液、细胞破碎、沉淀方法对钉螺肝脏蛋白质提取的影响,并优化双向电泳参数,建立钉螺肝脏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条件。结果LysisⅢ(8mol/L尿素,4%CHAPS,65 mmol/L DTT,40 mmol/L Tris,0.5%IPG Buffer)提取钉螺肝脏总蛋白,2-D Clean-up试剂盒处理纯化总蛋白,等电聚焦参数为8000 v,50000 vh,成功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凝胶经EMBL银染,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430个。结论建立了钉螺肝脏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为开展钉螺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1,2(MT-1,2)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及非病区正常对照人群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外周血细胞中MT-1A、MT-1H、MT-2A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砷中毒组患者外周血细胞MT-1A、MT-1H、MT-2A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45.64、24.53,P〈0.01)。结论MT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有重要的意义,MT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砷毒性和致癌性的一个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MMP-3和TIMP-3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血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mRNA表达,分析MMP-3、TIMP-3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阐明燃煤型砷中毒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各50例,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波长(nm)260/280(A)鉴定RNA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燃煤型砷中毒MMP-3、TIMP-3基因mRNA的表达,以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作为质控。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细胞中MMP-3mRNA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60%;TIMP-3mRNA表达升高,为对照组的14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1;t=2.46,P<0.05)。结论MMP-3、TIMP-3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MMP-3mRNA表达降低和TIMP-3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燃煤型砷中毒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强化SOD刺梨汁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的排砷作用和对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砷中毒患者口服强化SOD刺梨汁、刺梨汁治疗4周,每周收集1次晨尿测定尿砷,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巯基(-SH)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强化SOD刺梨汁组在服用1周后尿总砷(2148μmol/L)较治疗前(2.02μmol/L)明址升高(t=2.189,P〈0.05),服用3、4周后尿总砷(1.59、1.6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496、2.238,P〈0.05);与治疗前(1.89μmol/L)相比,刺梨汁组在服用1周后尿砷(2.09μmol/L)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用3、4周后尿砷(1.36、1.31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78、2.755,P〈0.05或〈0.01);两组在同一疗程的排砷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SOD刺梨汁治疗后患者的SOD活力较治疗前升高,一SH增加,MD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9、2.042、3.039,P〈0.05或〈0.01);刺梨汁治疗后患者的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2.276,P〈0.05),但-SH、MDA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与刺梨汁治疗组比较,强化SOD刺梨汁组患者的SOD、-SH均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2.531、2.572,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t=2.405,P〈0.05)。结论强化SOD刺梨汁、刺梨汁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均有一定的排砷解毒作用;强化SOD刺梨汁可提高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拮抗砷中毒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损害作用。强化SOD刺梨汁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排砷解毒和拮抗脂质过氧化损害作用优于单纯刺梨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