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孝贤  杨勇 《天津中医》2002,19(4):36-37
本文指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其内容蕴匮精深,选摘两侧 加以阐述,一为宗气,《内经》言宗气是气血营卫环周不休的动力,作者试举冠心病,浅谈宗气在其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二为胞脉闭,《内经》论述了心气不下,胸脉闭阻,月事不通的病机,以及肺气不利与某些妇科疾病的发生有关,理论指导,其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共出现了8次,分别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邪客》、《灵枢·刺节真邪》四篇之中。另外,《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中的“大气”,也指宗气。笔者依据以上内容,系统论述《内经》中的宗气,以明确《内经》中宗气的概念、分布、功能、病证等,明晰《内经》中的宗气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内经》中脉象作了系统的梳理,根据所含有的脉象要素以及描述的方法分为:单脉、复脉、至如脉,单脉即所含有的脉象要素较为单一,复脉含有多种的脉象要素,至如脉则为古人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脉象的形象描述。由于《内经》成书久远,古今语义差别较大,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对其中部分脉象进行了释义。可见三种脉象由简入繁,形象地对脉位、脉管(长、宽、壁)、血流、波幅作出了诠释。对于诊断病人的平、病、色三种状态有较大的帮助,认真学好《内经》中的经典脉象,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临床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4.
《内经》时代古人非常重视"时脏脉"的临床价值,目前很多医家公认"时脏脉"中蕴含科学性。然而由于"离圣久远",《内经》时脏脉的痕迹渐渐模糊,所以后世医家对时脏脉的看法各异,时脏脉诊法在临床上也很少运用。本文主要根据《内经》经文,参考注家的注释,以探索时脏脉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内经》脉诊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的脉诊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但尚未统一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 十二经诊法即各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中一处浮露或较为浮露的具有代表意义或便于诊察的动脉。具体部位是诊十二经之太渊、阳溪、冲阳、冲门、阳郄、天窗、委中、太溪、劳宫、和、悬冲、太冲各穴。这是一种用于诊察全身疾病的脉法。2 三部九候诊法此脉法详载于《素问·三部九候论》中 ,曰“故人有三部 ,部有三候 ,以决死生 ,以处百病 ,以调虚实 ,而除邪疾。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 ;上部地 ,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 ,耳前之动脉 ;中部天 ,手太阴也 ;中部地 ,手阳明也…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地下铁道通过能力计算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地铁线路通过能力及终点站列车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公式中有关参数的确定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上古天真事,悉赖灵枢转。欲观平人气象,须谙气交变。藏气法时因序,脉要精微通幽,灵兰启秘典。阴阳应象时,生气恒通天。  相似文献   

9.
廖立行 《国医论坛》2001,16(6):11-12
春弦、夏钩、脾代、秋毛、冬石为《内经》四时五脏脉法 ,其中钩脉对应夏天 ,微钩为心之平脉。而后世已少用钩脉之名称 ,代之以洪脉 ,如《中医脉诊学》认为“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这种说法很有代表性。然而笔者认为 ,钩、洪二脉并不等同 ,钩脉实乃滑脉之古名。1 钩脉命名的由来作为四时五脏脉之一的钩脉 ,其命名是以传统的“效象形容”(《伤寒论·平脉法》)为方法的。即仿效自然界万物的形象来描述脉搏的不同表现 ,就如以琴弦来形容春脉端直而长 ,以动物的毛发来形容秋脉之浮而虚软 ,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经》的研读,从通经络之手法、补泻、脉诊、选穴、取穴、进针深度与留针时间等方面初步探索《内经》古典针法。明确论述《内经》古典针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努力还原古针法的原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剑 《河南中医》2008,28(4):8-9
《黄帝内经》养生方法分为法于阴阳、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房室养生四个方面。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以预防为主,审因施补,三因制宜,食药并举。情志养生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避免情志过激。房室养生要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养肾气为重。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英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9):399-401
学习翻译 ,最好莫过于研读名家译著。中医翻译也是如此。尽管中医翻译尚处于初级阶段 ,高质量的译著不多 ,但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英译本《The YellowEmperor' 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却不失为佳作。《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其语言奥雅艰深 ,且有衍文错简的存在 ,阅读已较难 ,要把这样的中医典籍译成英语更非易事。欣慰的是美国学者Ilza Veith女士已将《黄帝内经》的大部分内容译成英语 ,且译得既传神达意又忠实不悖 ,堪称一绝 ,令人折服。1 贴近原作 ,保持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倡的“读经典,做临床”学术活动,我刊从本期起将刊载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古籍训诂专家,本刊学术顾问李今庸先生的《读〈黄帝内经〉札记》系列文章。我们深信,通过阅读此文,读者水仅能学习到大师精湛的治学之方,帮助自己读懂、读透《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更能受益于老一辈中医学家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14.
针灸系统疗法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各种疗法,研究针灸系统疗法,当首选《黄帝内经》。纵观《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条文,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尤重针刺,该书详细论述了针刺的作用与原则、取穴以及适应症、针刺补泻、针刺禁忌等内容,且强调针刺中"神"的重要作用。正所谓"针所不及,灸之所宜",灸法能够温经散寒,弥补针刺的不足,放血疗法与火针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1心系急则气道约《灵枢·口问篇》说:"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歧伯日: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相似文献   

16.
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2010,9(1):4-5, 11
1凡相五色之奇脉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相似文献   

17.
1天明 冒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相似文献   

18.
<正>1脉至如喘《素问·大奇论篇》说:"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按此"脉至如喘",王冰释为"如人之喘状也",乃望文生义,非是。如,读"而"。喘,《说文·口部》说:"疾息也"。是"喘",有"疾"义。"脉至如喘"者,乃谓"脉至而疾"也。病发暴然,故称"暴厥"。"暴"者,王冰《素问·厥论篇》注说:"犹‘卒'也"。故《金匮  相似文献   

19.
<正>1膏之原肓之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按《素问·刺禁论》说:"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此文"膏之原"之"膏",读为"鬲","膏"、"鬲"二字声转可通也,《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载此文,正作"鬲之原"。  相似文献   

20.
1 烦满 <素问·热论篇>说:"厥阴脉循阴器而络於肝,故烦满而囊缩." 按<说文·水部>说:"满,盈溢也",非此文"烦满"之"满"义.此"满"当为"懑"字之借用,<说文·心部>说:"懑,烦也,从心满",段玉裁注:"烦者,热头痛也,引申之,凡心闷皆为烦,<问丧>日:'悲哀志懑气盛',古亦段满为之,满亦声",是其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