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6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注吸I/A系统吸净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 ,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A组 ) ,同期施行的3 2例 ( 3 2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同样的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 ,进行单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不做前段玻璃体切除 ,作为对照组 (B组 )。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后发障发生的情况 ,A组 2眼 ( 4 4% ) ,B组 7眼 ( 2 1 9% )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均未发现眼底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导致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危险因素。方法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眼均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 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 AV(P<0.01)及I期IOL植入(P<0.05)有关。手术年龄越小,PCO形成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手术年龄小、I期IOL植入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琛  曾悦  陈强  李峥  韦秋红 《眼科》2012,21(2):95-96
后发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关后发障的发生机制和因素已有很多相关研究,如年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人工晶状体(IOL)类型和设计、撕囊大小、手术医生的操作等,另外合并有糖尿病、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均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1-6]。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排除全身及眼部疾病的基础上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9例(9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2例(47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组;B组47例(51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组,分别观察2组术后视力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4眼,占51.06%;其中21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3眼不合作者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B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10眼,占19.61%;其中8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2眼不合作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2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更好地减少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术式的后发障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法。方法15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117例(158眼)。分为3组:A组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囊抛光术,共79眼;B组进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共32眼;C组进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共47眼。≥3岁者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71眼在术后25天~3年期间出现后发障,占89.87%,平均出现时间为11月。B组有24眼在术后45天~2年半期间出现后发障,占75.00%,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5月。C组有6眼在术后50天~2年期间出现后发障,占12.77%,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3月。结论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5岁的患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预防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儿童白内障三种术式后发障形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48例(57眼)儿童白内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41眼,外伤性白内障16眼,年龄3—14岁。57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都行小切口、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Ⅰ组行后囊抛光,保留完整后囊;Ⅱ组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Ⅲ组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18月,平均12月,观察并记录各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结果 后发障≥3级者发生率Ⅰ组为42%,Ⅱ组为21%,Ⅲ组为0。各组均无玻璃体癌、视网膜脱离或囊样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视力≥0.5者40眼(70%),0.1—0.4者11眼(19%)。结论 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品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不同术式的白内障手术与儿童后发障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61例(74眼)分为3组.每组均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Ⅰ组22眼保留完整后囊;Ⅱ组25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Ⅲ组27眼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28月.结果Ⅰ、Ⅱ、Ⅲ组后发障发生率分别是45.5%、28.0%、3.7%,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8岁者后发障发生率3组依次是50%、46.6%、6.3%.结论PCCC+前部玻切可有效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特别是对8岁以下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白内障单纯手术方式、术中I期联合后囊环形撕囊(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及术中I期联合PCCC并前段玻璃体切除(anterior vitrectomy,AV)与后发障的关系。方法检索多个数据库及相关资源,对9篇有关儿童白内障手术方式对后发障影响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以优势比(OR)判定儿童白内障术中选择单纯手术方式,PCCC及PCCC+AV术式对后发障的影响,计算失效安全数(fail-safen umber.Nfs)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9篇文献中按研究内容分二部分:研究一为3篇,儿童白内障术中I期联合PCCC的研究共130眼;研究二为6篇,对PCCC+AV术式和PCCC术式的对比研究共305眼。研究-OR值=0.34(95%置信区间:0.16~0.74),P=-0.006;研究二OR值=0.13(95%置信区间:0.06—0.25),P〈0.000。计算失效安全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证实本研究结论可靠。结论儿童白内障手术中联合I期后囊环形撕囊能有效降低后发障发生率,同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后发障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分Elschnig珍珠样体、纤维膜和炎性机化膜三类[1]。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注吸、针拨和剪切加闭合式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各类后发障53例67只眼,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回资料与方法1.回一般资料本组共53例67只眼。男31例40只眼,女22例27只眼。年龄3mo~76a。原白内障术中均一期植人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后发障中,Elschnig珍珠样体8例10只眼;纤维膜36例45只眼;炎性机化膜9例12只眼。本次术前视力0.1以下者48只眼,0.及~0.3者7只眼,因年幼…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自 1992~ 2 0 0 2年统计 4 2例 (48只眼 )儿童白内障手术患者 ,其中男 15例 (17只眼 ) ,女 2 7例 (31只眼 ) ,年龄最小者 4个月 ,最大者 12岁 ,平均 3.6岁。全白内障者 11例 (11只眼 ) ,核性白内障 16例 (18只眼 ) ,后极性白内障 10例 (14只眼 ) ,点状白内障 3例 (3只眼 ) ,前极性白内障 2例 (2只眼 )。2 .手术方法 :术前用 0 .5 %托比酰胺或 1%美多丽充分散瞳 ,基础麻醉后局部消毒 ,2 %利多卡因和 0 .75 %布比卡因各 1.5 m l混合行球周浸润麻醉 ,间歇压迫法降低眼压和软化眼球 ,开睑器开睑 ,上直肌吊线 ,作以穹…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形成机制及预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近年来显微手术器械及显微手术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但后发障仍然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重建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其形成的有关因素、处理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良好的效果已被病人接受。手术中、术后并发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后发障则逐渐成为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重建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其形成的机制、手术中的处理、手术后的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形成机制及预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近年来显微手术器械及显微手术技巧有了很大提高 ,但后发障仍然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影响术后视力重建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其形成的有关因素、处理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崔哲  刘平 《眼科新进展》2008,28(3):205-209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分为Ⅰ、Ⅱ、Ⅲ 3组,术后随访3~48个月,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3组术眼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LECs形成半透明的球形Elschnig 珍珠小体;晶状体前囊膜亦可见少量残留的LECs及Elschnig珍珠小体.Ⅰ组后囊膜中央部可见多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LECs;Ⅱ组后囊膜撕囊孔缘处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排列紊乱的LECs,术眼视区中央部的增生膜内可见多量的羽毛状胶原原纤维;Ⅲ组视区中央无增生膜形成,后囊膜撕囊孔缘仅见少量残留LECs.3组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是:Ⅰ组 43.48%,Ⅱ组17.39%,Ⅲ组0,Ⅲ组多数术眼中央视区清亮,后囊孔缘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韦乐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16-1318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12mo,并记录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矫正视力高于A组;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仅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PCO发生率(12%)远低于A组(53%),其他并发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相比,联合了前节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能更好的改善术后矫正视力和减少PCO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染料木黄酮对实验性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24眼兔眼白内障术后模型,分为对照组12眼和实验组12眼,实验组术中灌注液加入染料木黄酮。观察术后兔眼角膜、前房、后囊膜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实验动物.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虹膜等组织无明显差异,术后2个月对照组6只兔眼出现不同程度周边部后囊膜混浊,3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实验组2只兔眼出现周边部后囊膜混浊,2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后囊膜PCNA染色阳性率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3.5,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和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408例(408只眼)行白内障手术.其中ECCE组92例(92只眼),PHACO组316例(316只眼).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CCE组脱盲率为88.04%(81只眼),脱残率为56.52%(52只眼);PHACO组脱盲率为93.35%(295只眼),脱残率为76.27%(241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自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26例(41只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11例(20只眼),应用20G玻璃体切除仪行自内障切除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15例(21只眼),应用常规超声乳化注吸头吸除白内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术式术中前房稳定性、虹膜脱出率、术后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A组术中前房稳定,眼压稳定,无明显虹膜脱出。B组术中前房密闭欠佳,有7只眼(33.3%)虹膜脱出。术后随访3~12个月。B组1只眼(4.8%)发生浅前房,4只眼(19.0%)出现前房渗出反应,A组均未出现。B组3只眼(14.3%)发生后发性白内障。A组术眼前、后囊环形切除孔居中,直径理想,随访期视轴区透明。两组均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仪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男性,13岁。9年前因双眼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鼻上方)先后行双眼白内障吸除、右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左眼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3年前右眼因人工晶状体脱位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近半年左眼视力下降。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2,右眼人工晶状体在位(图1);左眼散瞳后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位置正;人工晶状体后鼻上方可见致密增生晶状体组织,呈月牙形(图2)。左眼YAG激光(4.5 mJ)击碎增生晶状体组织(图3)。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临床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其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56~76(平均66)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2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21例,手术前视力:光感26例,手动21例,指数21例;术前眼压平均24.35mmHg.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切口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组34例(34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常规白内障摘除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