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聚左旋赖氨酸(PL)对大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大鼠肢芽细胞在含不同剂量PL的培养液中培养4 d,根据培养细胞所形成的软骨集落形成情况、与阿尔新蓝结合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判断PL促进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现象;根据不同时间添加PL来推断其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结果:PL促进培养中大鼠肢芽细胞软骨集落的形成的最佳剂量可能为10μg/mL;PL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为培养的第24 h内;免疫组化显示:5μg/mL组中Ⅱ型胶原和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P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大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且可能是通过增强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介导质粒pCMVβ-Gal对A549细胞的转染效率;观察氯喹对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转基因效率的影响.方法:合成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将其独自和在不同浓度的氨喹作用下,分别介导质粒pCMVβ-Gal转染A549细胞,用酶联免疫法定量分析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单独使用未能有效介导质粒pCMVβ-Gal转染A549细胞,但在氯喹作用下能显著提高其介导的转基因效率.结论:葡萄糖酸化多聚赖氨酸单独作用未能有效介导质粒pCMVβ-Gal对A549细胞的转染,当加入50μM、10(μM氯喹时,其转染效率则明显提高.但当其浓度为200 μM时,其转染效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D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及和胶原海绵的细胞相容性,探讨胶原海绵应用于涎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颌下腺组织,胰酶消化后将细胞于适宜的体外环境培养、纯化、鉴定,并将鉴定好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移植到胶原海绵上,采用DAPI进行特异性的核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泡细胞与胶原海绵的相容情况,评价腺泡细胞与胶原海绵的相容性。【结果】体外培养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经纯化后能够分泌特异性的淀粉酶,免疫细胞化学淀粉酶抗体阳性染色,并能在胶原海绵上正常增殖。【结论】体外培养的颌下腺腺泡细胞具备腺泡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与胶原海绵有很好的相容性,有望将胶原海绵作为组织工程化涎腺组织的支架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D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及和胶原海绵的细胞相容性,探讨胶原海绵应用于涎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生SD大鼠颌下腺组织,胰酶消化后将细胞于适宜的体外环境培养、纯化、鉴定,并将鉴定好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移植到胶原海绵上,采用DAPI进行特异性的核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泡细胞与胶原海绵的相容情况,评价腺泡细胞与胶原海绵的相容性。 【结果】 体外培养的颌下腺腺泡细胞经纯化后能够分泌特异性的淀粉酶,免疫细胞化学淀粉酶抗体阳性染色,并能在胶原海绵上正常增殖。 【结论】 体外培养的颌下腺腺泡细胞具备腺泡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与胶原海绵有很好的相容性,有望将胶原海绵作为组织工程化涎腺组织的支架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拟建立小鼠颌下腺(SMG)的类器官辐射损伤模型,为唾液腺辐射损伤修复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取4周龄小鼠SMG组织利用胶原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基质胶中培养并传代。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MG类器官生长形态。组织包埋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CK8)及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唾液淀粉酶(AMS)含量,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小鼠SMG类器官模型进行不同剂量(0 Gy、5 Gy、10 Gy、15 Gy)的X线照射;通过ATP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结果:小鼠SMG类器官呈类圆形球体生长,随着传代培养可见小叶结构形成。小鼠SMG类器官中CK8、AQP5染色阳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AMS表达,证实SMG类器官属腺上皮来源并具有分泌AMS功能。放射性照射使类器官增殖速度减慢,球体周围近似崩解形态。ATP细胞活力检测显示,细胞活力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0.05),照射剂量为10 Gy时,细胞活力约为0 Gy组的50%。结论:小鼠SMG类器官辐射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且10 Gy为唾液腺辐射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中 ,细胞接种浓度对复合培养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并传代至第 2代 ,细胞计数 ,按细胞浓度为 10 ,2 0 ,30 ,4 0 ,5 0 ,6 0 ,70× 10 6/ml接种于 5mm× 5mm× 2mm胶原海绵表面 ,并置于 2 4孔培养板内 ,形成颌下腺细胞 胶原海绵复合物。继续培养 ,于接种细胞后 1,3,5 ,7d取材 ;HE染色、免疫组化、扫描电镜观察及细胞计数检测等 ,评价颌下腺细胞 -胶原海绵复合物形成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结果 :5 0 ,6 0 ,70× 10 6/ml细胞浓度的复合物中颌下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伸展及生长良好。 10 ,2 0 ,30 ,4 0× 10 6/ml细胞浓度的复合物中颌下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增殖分化及生长较差。细胞计数显示接种 7d时 ,各组材料细胞数均只有 10 4/ml数量级 ,5 0 ,6 0 ,70× 10 6/ml接种浓度时 ,细胞粘附数量是 10 ,2 0 ,30 ,4 0× 10 6/ml的 2倍。结论 :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最佳接种细胞浓度为 5 0× 10 6/ml。与其它组织细胞复合培养的最佳接种浓度相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用多聚赖氨酸阳离子膜同时制备血小板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样品。方法简单,血小板不易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交联物(PLE)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程度。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多聚赖氨酸组、PLE 组和 EDTA 组,采用MTT 法比较相同浓度下,EDTA、多聚赖氨酸与 EDTA 交联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相对增殖率的影响。结果:以正常组作为标准(100%),多聚赖氨酸组、EDTA 组、PLE 组和对照组对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的相对增殖度(RGR)分别为79.87%、69.35%、81.47%和20.12%,均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质量浓度达为1000μmoL/L 时,EDTA 对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的毒性为2级,PLE 和多聚赖氨酸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为1级。结论:实验浓度的 PLE 和 EDTA 对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毒性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经腹腔途径时对目的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经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和甘油单月桂酸酯GlycerolMonolaurate(GML,存在人体分泌的乳汁之中)的复合体(LGMI)治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经“胃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检测(1,2,3,4),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两次阳性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志愿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使用以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喷射牙齿与1:3腔黏膜,每日2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45例,不用任何治疗。金标比色卡:1—2:阴性。3-5:弱阳性。6—10:阳性。11—15:强阳性。结果受试者105人的HPS阳性程度从3到15,也就是说他们口腔感染螺旋杆菌的程度不一。强阳性41人占39%。阳性54人占51%。弱阳性10人占9.5%。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后2周.经2次HPS检测考核疗效,86例转阴,治愈率为81.91%;对照组45例,观察10周后复查HPS,无1例转阴。结论以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用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涎腺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日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经LB3、胰酶联合消化后原代细胞接种于含2%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的DMEM/F12培养液,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PAS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第2代细胞合成、分泌多糖功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细胞传至第2代生长良好,形态未发生改变。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角蛋白、E-钙联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染色均为阳性,表明细胞为上皮来源且具有合成、分泌多糖类物质的功能。结论: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地分离、体外培养了大鼠颌下腺细胞,第2代细胞仍可保持腺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Silk fibroin-chitosan scaffcold)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 RSGCs)粘附、增殖、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3d龄Wistar大鼠的颌下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来源、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扩增.冻干技术制作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实验组,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对照组.用作实验组的每个支架含VEGF浓度为10ng/ml.将浓度为5.0×106/ml的第二代大鼠颌下腺细胞悬浊液分别接种于含有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实验组)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照组)进行培养.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粘附率,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接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接种大鼠颌下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的超微结构.测定1d-9d培养复合物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泌功能.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纯化扩增的大鼠颌下腺细胞与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成功的复合培养.细胞粘附率检测:实验组粘附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结果显示(MTT法):接种后1d,实验组细胞数量略大于对照组(P>0.05),而3d-9d,两组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从3d-9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淀粉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丝素-壳聚糖支架呈海绵状结构,植入初期大鼠颌下腺细胞成圆形,散在的粘附于丝素-壳聚糖支架网孔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颌下腺细胞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大鼠的颌下腺细胞的粘附、增殖、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放疗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刘芳娥  李杨  丰帆  孙朝阳 《医学争鸣》2005,26(7):633-635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Winstar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一次性10 Gy X射线局部照射两组大鼠颌下腺区.照射后96 h,比较两组唾液量,唾液电解质及颌下腺组织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唾液量,Ca2 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胞水肿不明显,单位面积内浆液性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但K 低于对照组.结论: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探头对76例颌下腺肿大或伴疼痛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急性颌下腺炎4例;慢性颌下腺炎72例,其中合并颌下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结石14例;合并患侧颌下腺区淋巴结肿大68例。结论高频超声不仅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确定结石的数目、大小并定位。同时,能清晰显示患侧淋巴结肿大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脱细胞基质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颌下腺细胞与脱细胞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方法:用传代培养第2代的颌下腺细胞与颌下腺脱细胞基质在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颌下腺细胞多数附着在支架材料的孔隙内或其边缘,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部分细胞之间分泌基质相互连接,细胞表面凸凹不平、突起丰富、数目不等、长短不一,表面结构似"银耳"状.结论: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下腺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间散在无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间质见透明变性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5(+),CD43(+),CyclinD1(+),bcl-2(+),CD3(-),CD10(-),bcl-6(-),CD23(-),CD21显示扩大不规则的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结论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有其自身组织学特征,CyclinD1(+)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颌下腺导管细胞体外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颌下腺(SMG)导管细胞.方法:选用8 d龄SD大鼠15只,无菌条件下取出颌下腺,胰蛋白酶消化,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导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获得的各层细胞带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所获得的上层区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nti-Pan cytokeratin、Anti-EMA呈阳性表达.同时淀粉酶活性检测上、下层区带分别为6%和72%.结论: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程度较高的SMG导管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SD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5 0只 ,麻醉后颈部切口暴露颌下腺 ,右侧腺体植入二甲基苯丙蒽 (DMBA)明胶海绵块 ,左侧为自身对照 ,每过 2周处死大鼠 2只 ,取颌下腺标本。用PCR TRAP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分析PCR产物 ,检测颌下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 (早期 10例 ,晚期 11例 ) ,另有 3例导管上皮鳞状化生。 2 1例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 ,实验侧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 (P <0 .0 1)。鳞状上皮化生、鳞癌早期、鳞癌晚期 3组相比 ,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豫凤  刘广忠  杨加周  苗乃周 《医学争鸣》2006,27(24):2253-2255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颌下腺内瘦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应激反应对颌下腺瘦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WRS组(n=10)和对照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内瘦素的定位与分布;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组织中瘦素水平.结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颌下腺导管的颗粒曲管和纹状管,腺泡细胞为阴性,其中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WRS组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瘦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WRS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瘦素表达于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水浸束缚应激可致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浓度增加,颌下腺内瘦素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SMG) into the temporal fossa with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evere xerophthalmia patients as a permanent tear substitute. However, severe xerophthalmia can be accompanied by salivary gland dysfunction, making such autotransplantation unsuitable. Therefore, SMG allotransplantation might be a solu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llo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welve miniature swine were randomized to serve as donors or recipients. One SMG was transplanted between a donor and a recipient. The donor SMG was revascularized by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of its vascular pedicle to the recipient lingual artery and external jugular vein. The secretory duct was implanted into the vestibule of the mouth through a subcutaneous tunnel. No ilnmunosuppressive agent was administered.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by visual inspection of the secre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SMG. Results Technically, all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 Clear secretion flowed out of the duct as soon as blood supply of the transplanted submandibular gland was reestablished. The secretion of the gland lasted for 5 days. As expected, an acute rejection reaction occurred after surgery because no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were used. Secretion from the transplanted SMG ceased within 5 days. Conclusions A model of SMG allotransplant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in miniature swine. The technique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llotransplantation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