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康》2011,(4)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养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老了以后有人孝敬、养活自己.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5%的人认为,养儿是为了防老.而七成以上的人认为,要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家庭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亲子行为。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父母必须形成有效的亲子行为。有效的亲子行为的形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角色互换。如果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子女随意发号施令,甚至体罚,子女不得有任何反抗。在这样的家庭,子女没有任何自由,一切均由父母做主。而子女认为自己应听从父母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孩子,使  相似文献   

3.
《健康》2014,(2):68-69
一般人可能认为西方国家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特别是在美国,因为子女很少和父母同住,从而认为美国人亲情淡漠,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美国的老年人虽然很注意尽量独立生活,利用积蓄和社会福利自给自足,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并不淡薄,很多子女都照顾父母,政府也鼓励家人互相照顾,并将赡养行为列入税法、医疗保健法的优惠项目中,为尽孝的人减轻负担,希望更多的人效仿。  相似文献   

4.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过观察成年人之间的价值判断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为父母的夫妻间的交流又在为孩子确立与异性交往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保姆、月嫂、育儿嫂或者老人帮忙带孩子,其中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热议的话题。由于家庭成员的改变而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孙杰老师将其划分为三类:核心家庭(父母自己带孩子)、源家庭(祖辈带孩子)与混合家庭(保姆、月嫂等人帮忙带)。而无论由谁帮忙带孩子,其核心都只有一个,即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主导者,父母才是育儿的CEO。  相似文献   

6.
雷辉志 《长寿》2016,(4):22
最近有朋友大为抱怨,因为他家的老人坚持某种生活方式,造成全家人生活的困扰。固执的老人撼动不易,让子女精神压力很大。尤其子女也都是老人,体力、精神有限,心里很想随顺父母,可是又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健康。撇开根源于家庭恩怨、报复式的故意不孝不谈,在我们的传统教育和伦理观念影响下,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对教养我们成长的父母祖辈能有所回报回馈。但是不可避免地,在  相似文献   

7.
正专家认为,老人"性福"有利于健康和养生。但在现实生活中,老人"性福"存在四大误区。误区一:老人性爱是"老不正经"人到老年,随着子女成家立业,自己也成了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很多人认为,此时必须在孩子面前做出老人的样子,把性爱深深地藏在心里。如果被孩子们知道自己还想那事,就是"为老不尊",失去尊严。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陈腐观念。性爱是幸福生活的调味品,"性福"生活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即使到了老年,适当的抚摸和性爱也可以释放老年人的心理焦虑,有益健康和长寿。当然,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减退,过性生活也要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许多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在分身乏术无力照顾子女之下,只好将孩子委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但由于观念上的差异.造成许多隔代教养的问题.也产生诸多情绪方面障碍的孩子.深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家庭以及下一代子女。  相似文献   

9.
休闲驿站     
正新24孝1.经常带着爱人和子女回家现实中,很多家庭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老人和儿女分开住。作为儿女,应该多带着爱人和孩子去看望老人。见面后,和老人多交流,多做些家务,干些零活儿。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分开住的家庭,儿女应在节假日期间,尽量与父母共同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在节假日,越应该和老人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相似文献   

10.
邸萌 《时尚育儿》2013,(5):160-161
中国老人们传统的带孩子的方式我们可能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的老人们也是这样带孩子的吗?本期,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看看中国老人VS意大利老人带孩子的不同观念吧。家庭基本资料妈妈邸萌宝宝Giada出生年月2011年1月出生地意大利宝宝的性格和爱好玩球、爱大自然,有时有些执拗,大多数时间是听话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妈妈有话说:家里有老人带孩子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不过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让老人有过多的压力,如果有分歧,还是要跟老人心平气和地说清楚。我总感觉意大利老人带孩子并不是很累,看他们一边带  相似文献   

11.
英国老人:喜欢独来独往英国老人的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不仅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谋职,常常迁居异地。年迈的老人,身边没有儿孙绕膝,有老伴的还可以相互照顾,丧偶的鳏夫寡妇,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尽管老人缺乏"天伦之乐",但退休老人很少发生"退休综合征",他们不是在家种花养草,就是到处旅游,早晚总是牵着宠物狗散步,过着"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他们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人退休后还开创新事业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在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往往选择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这种居住方式也是老年人最好的选择,使他们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家庭核心化趋势明显,老年人独立居住(国内也称空巢老人)的比例在急剧升高。在当今中国,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仍然是我国高龄老人最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的第—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我们常看到有些家长把教育理解成说教,而不是言传身教。他们只注意智力上的启蒙,而忽略心理上的引导,同时又将个人自认为正确,而实则有误的人生经验和感受传授给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个性的发展。我们从下面实例中,便可略见一斑。 玉女难嫁,皆因“恋父情结”作怪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长寿老人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晓晖  吴锦晖  张琼  董碧蓉  吴红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27-1629,1632
[目的]了解都江堰地区长寿老人家庭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探讨健康及长寿的可能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家庭功能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为95.6岁,91.2%的老人与子女同住,65.0%老人日常生活主要由子女照顾,81.7%老人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APGDR家庭功能评分为6.5分,56.2%的长寿老人家庭功能良好。家庭功能影响因素为是否与家人同住,老人对家庭经济满意度及老人60岁以前的职业。家庭功能评分高者,健康自评好的比例高。[结论]主干家庭是长寿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其家庭功能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功能与健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两次探亲到英国,并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英国老人的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不仅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谋职,常常迁居异地;年迈的老人,身边没有儿孙绕膝,一般独立门户。有老伴的还可以相互照顾,丧偶的鳏夫寡妇,一切都得自己料理。邻里之间也很少往来,没有串门的习惯,即使有事商谈,不是通过电话,便是双方在门前简单的会晤了之。退休后的老人一般都是过着孤寂的生活。子女们从来没有“常回家看看”的念头,老人们也没有这份“奢求”。也许是国情如此,尽管老人们缺少“天伦之乐”,但是老人们很少发生“空巢综合征”。他们不是在家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的新闻时常出现,"过劳死"甚至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很多人认为年轻时就是要多付出、多挣钱,这就是给家庭多负一些责任,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钓一点——健康才是第一位。健康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不是一个人的,它是爱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个大家庭的。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就要充分认识健康钓重要性。当你拥有健康时,你感觉是那么平常;只有当你失去它时,  相似文献   

17.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多数已当上了家长,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也就落在了他们肩上,如何在保障孩子将来生活的同时还可以给自己“减负”被提上日程。近一段时间,不少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想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保险,可是又不知如何选择。为此。记者采访了杭城各家保险公司。据保险专家分析,目前抚养孩子主要面临两种压力:教育费用和医疗费。一方面,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不少单位取消了对职工子女医疗费用报销制度,子女患重大疾病时往往给父母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也日渐增长。这部分开支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家庭造成影响,然而一旦遭遇父母失业、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子女的教育开支将受到影响。面对将来事业、收入和婚姻的不稳定性,通过购买保险,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保障,降低将来的风险,化解“特殊时期”的家庭财政危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人老了,就像个孩子,不但照顾不了自己,还容易出状况,让担负养家责任的子女在工作的同时还要操心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如果老年人可以像孩子一样上"幼儿园",白天有专人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让老人"朝去夕归",子女也能安心上班、专心奋斗。如今这种设想变为了现实,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应运而生走入大众视野——社区养老驿站,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日间托管,还能提供全套的护理康复服务。社区养老驿站,是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式养老相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老观念里,老眼昏花、人老耳背,这些因衰老带来的症状是正常的,因此子女们并不重视,老人自己也默默承受。一项对老年人神经心理项目测试显示具有听力障碍的老人心理感受状态不良,有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20.
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天经地义,做父母的就应该俯首甘为子女“牛”,持有这种观念成年后仍需父母供养的年轻人,被称为“傍老族”或“啃老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