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液透析病人抗-HCV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并建立了抗-HCV实验检测方法[1,2]以来,各国学者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广泛的抗-HCV的调查,现已发现,多次受血者、静脉药瘾者、原因不明的肝硬化、血友病和血液透析患者(HD)等的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2.
3.
对鹰潭地区献血员共2843人进行了抗-HCV感染的调查,发现献全血和献血浆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6%(22/1384)和4.3%(63/1459)。在筛选献血员及血液采集和血液复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报道:大部分输血后肝炎(PTH)与HCV感染有关,对献血者严格进行抗HCV检测是预防和减少PTH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对10358名个体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何卫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2):92-9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8月间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可能诱发因素。结果在全部149例患者中,HCV感染者34例(22.8%)。34例患者中透析4年以上者20例(58.8%)。34例患者中仅有输血史者12例(35.3%),仅有透析器复用史者4例(11.8%),有输血史又有透析器复用史者13例(38.2%),无输血史又无透析器复用史者5例(14.7%)。结论HCV感染的机率随透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输血仍是HCV感染的重要因素,严格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可有效降低HCV感染,此外尚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7.
HCV RNA荧光定量PCR在抗HCV阳性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抗HCV阳性者血清中HCV RNA的测定,以确定抗HCV的感染状况,进一步探讨抗HCV与HCV RNA检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调查问卷对9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探讨影响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 43例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原发疾病、文化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婚姻状况、家庭支持状况、血液透析时间等.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家庭、社会等因素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才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血友病甲患者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友病甲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患者终生需要输血或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以预防和治疗出血.国外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血液传播肝炎的主要原因[1],血友病患者常伴有HCV和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2].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了解血友病甲患者输血后HCV和HIV感染情况,为预防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生提供数据,笔者对1996年以来确诊的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抗-HCV 、ALT和抗-HIV检测,并与1995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细菌谱及药敏结果,探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359例血透置管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6.68%,留置时间、患糖尿病为感染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管感染最常见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较高感染率,缩短留置时间、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测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讨HCC与HBV、HCV感染的关系 ,了解HCC中HBV、HCV感染的构成 ,我们对 38例HCC及46例非肝癌癌症患者进行了HBV、HCV感染状况的研究。HCC及非肝癌癌症患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 78.95 %(30/38)、13.04 % (6/46 ) ,χ2 =36.90 ,P 2 =4.5 ,P <0.05。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大三阳”)、B(“小三阳”)及C(HBsAg兼HBcAb双阳性 )这三种模式的检出率分别为 15.79% ,28.5 9% ,26.32 % ,但这三种模式在非肝癌癌症患者中均未出现 ,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HBeAg均为阴性的检出率为 55.26%远高于HBeAg阳性者。HCC患者中 ,单纯乙肝感染者、单纯丙肝感染者、乙、丙肝混合感染者的构成分别为 41.18%、11.76%、47.06 %。以上结果提示 ,HCC的发生和HBV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单纯HBV感染、HBV及HCV混合感染比单纯HCV感染者发生HCC的可能性大 ,但也并不说明单纯HCV感染者就没有发生HCC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拷贝数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探讨HCV RNA拷贝数与AF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HCV感染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感染者的HCV RNA拷贝数,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的含量.结果 HCV感染者血清AFP含量均值为(5.7±5.1) 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的AFP均值(3.5 ±2.3) ng/ml(P<0.05),且HCV感染者的血清HCV RNA拷贝数与AFP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P<0.01).结论 HCV感染者的血清AFP含量较正常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基因型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5例HCV感染患者(男性59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3.4±19.8岁)血清及同期健康对照患者30例血清标本和临床相关诊断资料,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CV基因型分型,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Lp(a)水平进行检测,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105例HCV感染患者中共检出5种亚型,其中1b基因型31例,2a基因型30例,3a基因型19例,3b基因型12例,6a基因型13例; HCV感染组的血清Lp(a)水平(10.87±6.21 mg/L)低于对照组(21.51±12.9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00 1); 3b,6a,2a,3a和1b五个基因型HCV感染患者的Lp(a)水平分别为12.51±6.11,9.75±5.73,12.28±7.63,9.22±4.47和10.37±5.75m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4.355,均P<0.05); 各个基因型之间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1,P=0.365 4)。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能降低Lp(a)血清水平,且其在血清中表达水平与丙型肝炎的基因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对我院1996—12~2001—12期间1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低白蛋白血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21日和2012年8月16日0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的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的新入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一标准填写个案调查表,并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和2012年捌查当日共调查住院患者1165例,实查率均为100%,共有39例患者发生46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88%和2.80%;2011年调查当日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神经外科(27.27%)和心胸外科(16.67%),2012年调查当日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重症医学科(28.57%)和心血管内科(9.09%);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和表浅切口感染。2011年和2012年调查当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3.07%和40.56%,两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治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2011年有227例,病原学监测87例,送枪率为38.33%;2012年有187例,病原学送检118例,送检率为6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今后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作用,为降低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照分析既往的7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潜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9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与免疫功能缺陷、营养不良、多种合并症、家庭社会支持、心理因素等关系密切,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后,9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血液透析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对39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与正常人群对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红蛋白、Kt/v值呈正相关,与患者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血红蛋白越低、尿素氮越高、Kt/v值越低,其认知功能减退越严重,同时应参考肌酐、血钠浓度、血钙浓度等因素.通过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危险因素,及时调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共同调查2010年12月15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查阅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和床旁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2.49%;科室主要分布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内三科(肿瘤和内分泌专业);部位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导管相关感染有增加趋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问题较突出。结论综合ICU和内三科是新津县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下呼吸道、泌尿道、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是重点部位;侵袭类操作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危险因素;该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增加耐药菌监测,加强对综合ICU、内三科的管理,加强对侵袭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