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加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加KSS-I内固定系统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2.86%,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8.10%。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再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术摘除椎间盘和摘除椎间盘加AF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方法治疗椎间盘再突出患者56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经24个月随访,单纯髓核摘除21例,优9例,良4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61.9%;髓核摘除、腰椎AF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35例,优25例,良6例,中4例,优良率88.6%。结论谨慎选择手术方式,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充分进行神经减压及内固定植骨融合,充分休息,必要的锻炼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治疗动力性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动力位X线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本组行髓核摘除术后行后路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1~7年的随访,并对其复发率及后期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7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9%。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还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髓核摘除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钟诚凡  罗绍坚  张琛海  李先民 《中外医疗》2012,31(13):99+101-99,10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31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2%。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等比较,术后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徐挥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64-165,167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56例患者中,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错误3例,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21例,内固定失败1例,遗漏相邻椎间盘多间隙突出10例,继发椎管狭窄6例,游离髓核清除不彻底9例,腰椎不稳6例;再手术方式为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7例,半椎板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椎间盘切除减压术5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9例,内固定3例,再手术后,症状均好转。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不准确、椎管继发狭窄或减压不充分、内固定失败、椎间盘突出复发、遗漏相邻间隙椎间盘突出等,再次手术可改善症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5年间11例腰突症复发再手术病人的体征、影像学资料及手术中所见,剖析再手术原因,并重点介绍一种手术方法(彻底减压、TSEH后路及TEIAMON椎间植骨融合三维固定术)。结果:本组11例,随访时间6-20月,平均9.5月。8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轻微腰部酸胀。1例残留趾端足背麻木。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0.9%。影像资料显示置人物无一例滑脱。随访3个月,均取得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主要是髓核摘除不彻底,其次有侧椎管狭窄、定位错误及椎间隙感染等。同时,采用彻底减压、TSEH后路及TEIAMON椎间植骨融合三维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既能达到术中充分解除神经的压迫,又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9%。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术前误诊,术中定位错误或操作处理不当,术后局部血肿、感染,以及非手术椎间隙椎间盘突出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术前重视病史及体格检查,提高对手术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术后管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根据再次手术前的病史、体查、腰椎正侧位片、CT、MRI结合再次手术中的发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对2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平均3年,优良率90%,总有效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疤痕增生等6点。手术精细,减少创伤,最大限度的减少瘢痕的形成,稳定脊柱的植骨内固定方法,预防术后继发椎管狭窄,尽量多地切除髓核等方法能尽量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趔行了再手术.根据再次手术前的病史、体查、腰椎正侧位片、CT、MRI结合再次手术中的发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对2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平均3年,优良率90%,总有效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有髓核搞除不彻底、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疤痕增生等6点。手术精细,减少创伤,最大限度的减少瘢痕的形成,稳定脊柱的植,胃内固定方法,预防术后继发椎管狭窄,尽量多地切除髓核等方法能尽量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原因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评价预防性扩大侧隐窝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术中对存在侧隐窝狭窄者,扩大神经根管,使神经根充分游离;对无明显侧隐窝狭窄者,用薄斜口冲击咬骨钳紧贴内侧壁潜行咬除侧隐窝壁,术中对2例存在椎间不稳定者同时行椎间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植入术。结果 48例经平均5.1年的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9.6%。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同间隔复发及病变节段不稳定,再手术治疗时,在尽量摘除髓核的同时,预防性侧隐窝扩大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远期疗效。对于椎间不稳定者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病例的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术前检查和术中证实为原发节段复发突出,行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或椎体间融合术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27例从原发侧突出,9例从对侧突出.其中继发椎管狭窄10例,髓核摘除不彻底13例,疤痕增生过度6例,原骨性狭窄未解除2例,术后腰椎不稳9例.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5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1.7%.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与外伤、长期过度负重及术后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有关,且多为原发侧.再手术时如需切除大部分关节突或合并有脊柱不稳者,则推荐进行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14.
李丹荣  李宏  沈伟辉  蒲鹏吉  罗浩 《吉林医学》2014,(20):4475-4476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4例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临床效果回访分析研究。结果: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椎间盘突出症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术前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7.5%,手术效果优良。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治疗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复发73例.统计其症状复发的时间、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结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复发平均时间为(5.6±2.3)个月.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侧隐窝狭窄未解除33例(45.2%),原位突出14例(19.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未发现8例(11.0%),椎间盘炎8例(11.0%),相邻椎间盘突出5例(6.8%),术后腰椎不稳3例(4.1%),神经根粘连2例(2.7%).再次手术方式:MED 8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9例,半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21例,半椎板切除、横突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4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7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术1例.前3种术式占再次手术总数的79.5%.结论 MED治疗LDH术后复发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合并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摘除椎间盘不彻底致原位突出.MED治疗LDH术后复发多数可采用MED、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需要翻修的常见原因,寻找减少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有效措施。方法翻修的手术方式有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和经根管扩大、硬膜外瘢痕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104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5个月),翻修术后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维持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是减少术后翻修的有效途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只要处理适当,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以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23例,再次手术107例,再手术率5.6%,2例再手术2次。外院手术后效果不佳来院再次手术89例,再次手术优良率79.6%,对椎间盘术后效果欠佳和复发,只要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20.
袁晓妮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06-1006,1036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实施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到康复指导一系列完整有效的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手术优良率达90.6%。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因人而异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指导功能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