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25例。其中A组麻醉诱导后不喷注利多卡因,B组麻醉诱导后喷注2%利多卡因1 ml,C组麻醉诱导后喷2%注利多卡因3 ml。对比三组气管插管过程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肾上腺素浓度(COR)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R、SBP、DBP及COR比较,均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诱导前及诱导后3 min三组HR、SBP、DBP及CO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6 min,HR、SBP、DBP、COR A组最高,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2%注利多卡因3 ml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将4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管,B组在插管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结果 在麻醉苏醒期,A组血压和心率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耐受气管导管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患者的气管内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地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全麻气管插管期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弹性差,麻醉诱导药物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在伴有其他心脑疾病时,围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为了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安全,在众多的麻醉药物中,寻求合理的麻醉药物搭配,减少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为气管插管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而且有望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在于:(1)进一步观察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证实经口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否能够比直接喉镜(DLS)产生较轻微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ILMA组和DLS组,经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ILMA组的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DLS组明显延长。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的最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的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两组在各对应时问点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血压和心率的最大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深度下,ILMA和DLS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与DES相比较,ILMA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并不具有减轻心血管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徐盈  李晓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2-2702
目的探讨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护理配合。方法从气管插管物品准备、患者监护及准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等方面,总结了62例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护理和体会。结果采取相应护理配合,62例气管插管均插管成功。结论在急诊清醒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护理配合应做到物品准备齐全,监测完善,与麻醉医生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的ASA分级1~2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30例)和芬太尼组(30例),插管前10 min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对2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地佐辛组在心血管方面的稳定性明显优于芬太尼组,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升高程度也低于芬太尼组,2组在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10%与50%,x2=4.12,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高亮光棒引导与可视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气管插管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采用高亮光棒引导经口气管插管,B组采用可视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且两组均予以常规麻醉诱导。对比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完成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0%、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均在气管插管时有明显波动,但A组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小,而B组波动幅度更大,且恢复慢。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B组为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亮光棒引导与可视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率均较高,但前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波动更小,且插管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是否在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参与了调节作用及麻醉前应用可乐定对其可能发生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可乐定组(K组).除K组于麻醉前60 min加服可乐定5 μg/kg外,两组患者其他麻醉前用药和诱导插管方法相同 .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测定血浆中CGRP、ET、血糖、血乳酸浓度并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组血浆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K组血浆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两组比较P>0.05;两组血浆ET在气管插管后1 min及C组在5、10 min比麻醉前升高,与麻醉前比较P>0.05 ,两组比较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插管后1 min血糖、血乳酸浓度及C组插管后5 min血乳酸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拔管后1 min和5 min,K组血糖和血乳酸均低于C组,其中在插管后1 min血糖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 C组插管后1、5 min及K组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及RPP有较明显升高(P<0.05 或P<0.01);两组比较,RPP变化K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麻醉前应用可乐定,是一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方法,但CGRP并未参与其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助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开始时、气管插管后1,5,10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气管插管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气管插管时明显升高,气管插管5 min后渐恢复麻醉诱导前水平;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有利于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喉罩通气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晓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13-1115
[目的]观察老年人全身麻醉时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60岁)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第三代喉罩;插管组:麻醉诱导后以气管插管维持通气。记录两组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插管即刻(T2)、之后5 min(T3)、拔气导管或喉罩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5 min、术毕、拔管后5 min 4个时点抽取颈内静脉血标本,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同插管组比较,喉罩组在插管后即刻、拔管后HR、MAP均低于插管组(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浓度较麻醉前均升高(P〈0.05);拔管后皮质醇浓度插管组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同气管插管比较,喉罩通气用于老年人全麻可减轻应激反应、且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是很好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监测下甲状腺手术麻醉过程中,存在着神经肌电信号获取和肌松药使用之间的矛盾,解决办法之一是应用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如选用1倍ED95罗库溴铵[1]。虽然小剂量肌松药诱导较无肌松药诱导在插管条件评分上占优势,但气管插管反应较大[3]。艾司洛尔是一种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因其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常被临床上用作控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但对神经监测下的甲状腺麻醉诱导的插管反应未见报道。本文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应用视可尼喉镜与macintosh喉镜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效果.方法 选择40例60~70岁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视可尼喉镜组(A组)和macincosh喉镜组(B组).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0 mg/kg,静脉诱导后分别采用视可尼喉镜或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心率和心率与血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 A组插管时至插管后5 min内血压、心率和RPP均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B组插管时至插管后3 min内血压和RPP则均增高(P<0.05).心率轻度增高(P>0.05).两组插管时和插管后1、3 min血压和RP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视可尼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激反应,且不会引起插管后血压下降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对高血压等潜在性心肌缺血患者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全麻诱导后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可引起显著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尤其在老年人.本研究观察全麻诱导前单独以及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对预防和减轻老年人诱导插管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喉麻管在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高血压、需全麻的病人30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用喉镜挑起会厌。显露声门,用含有2%利多卡因2—2.5mL的喉麻管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并随机选择同类病人30例作为对照,二者麻醉诱导厦维持用药基本相同。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病人FIR、SBP、DBP在插管即刻厦插管后各时间点变化不大,与入室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病人在插管即刻、1、3min时,HR、SBP和DBP有较大幅度增快或升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插管后5、7min仍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插管后10min则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结论 喉麻管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能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安全的用于气管插管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杨少杰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92-993
目的通过临床对危重患者应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寻找最合适的一种方法。方法选取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静脉给予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氯胺酮(1mg/kg),对照组患者选择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mg/kg);观察2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患者经过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心率下降,与诱导前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升高明显,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是临床最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对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C1、C2组(诱导分别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3.0、4.5 mg/kg),L组(诱导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F组(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每组15例.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置入喉镜前及插管后0.5、1、3、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指数(RRP),并于诱导前、插管后3 min和1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2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3 min时MAP显著低于同时点C1组、L组和F组(P<0.05),插管后3 min时HR显著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1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 min时MAP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2组插管后3 min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1组、L组和F组(P<0.05),C1组显著低于L组(P<0.05).C2组插管后10 min时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L组和F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且4.5 mg/kg优于3.0 mg/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GlideScope(R)视频喉镜(GSVL)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级、拟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GSVL经口气管插管组(经口组)和GSVL经鼻气管插管组(经鼻组).常规麻醉诱导后采用GSVL实施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1、2、3、4和5 min的血压、心率(HR)以及观察期血压和HR的最大值,计算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鼻组的气管插管时间显著长于经口组[(52.2±13.5)s比(40.5±15.2)s,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的血压和RPP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HR无显著变化.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气管插管时两组的血压、RPP以及经口组的HR均显著升高,且经口组观察期的HR、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RPP最大值超过了基础值,但经鼻组仅HR的最大值超过了基础值.虽然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口组观察期HR和RPP的最大值较经鼻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在麻醉的成年人,GSVL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可导致相似的血压升高反应,但GSVL经口气管插管所致的HR增快反应却强于GSVL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0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气管内插管前的用物及患者准备,插管诱导期及插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全麻手术中及苏醒期的护理配合等.认为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麻醉护士的积极配合,麻醉医师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气管内插管,提高气管内插管的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可对机体产生强刺激,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波动,因此充分的镇静、镇痛、肌松对于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非常重要。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在短小手术的麻醉过程中联合靶控输注,可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并有效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如二者配伍剂量不当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本文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全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探讨二者最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22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11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硬膜外组气管拔管期间复合应用硬膜外麻醉。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min、2min、5min、10min各采集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儿茶酚胺等浓度.并做血气分析,计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气管拔管期间血浆儿茶酚胺等浓度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对照组高于硬膜外组。结论:气管拔管期间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