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德午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0):458-459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性肝损害是变态反应性损害,它具有个体性及非剂量依赖性等特征,而且动物试验很难出现重复性。此外,患者还可出现变态反应以外的症状。因此,在疾病进展的机理上,也还可能有各种免疫应答参与。所以,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并不容易。然而,目前在药物变态反应的检测方面,已有多种体外免疫学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一、常规检查1.外周血像日本“药物和肝研究会”制定的药物变态反应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为:①用药后1~4周出现肝损害;②首发症状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黄疸等(2项以上为阳性);③外周血像白细胞增加,而嗜酸粒细胞增加>6%;④淋巴细胞培养、皮肤试验等药物敏感性试验阳性;⑤偶然再投予药物,将出现肝损害。具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药物代谢——遗传因素与发病危险性 野村文夫 药物性肝损害可分为中毒性(荆量依赖性,可预测)和对药物的特异体质导致(不可预测)两大类,而药物代谢在发病上与其任何一类均相关。近年,不伴变态反应症状的药物性肝损害呈现增加趋势。起因于药物代谢之个体差异者亦增多。考虑到这些特征性变化,已开始着手修订新的诊断标准。目前研究认为,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主要同药物代谢上起中心作用的细胞色素P450(CYP)相关。Cheung(2005年)应用人型化cyp2el转基因小鼠证实,cyp2el敲除小鼠可使其肝毒性减弱。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率、发生机制与病型 据日本1999年进行的药物性肝损害全国调查统计资料。起因药物判定为1种的1667例中由化疗药物引起者有122例占7.2%,仅次于抗生素(22.0%)、解热镇痛剂(11.9%)和消化系统疾病用药(7.4%)。部分的抗肿瘤药可能诱发中毒性肝损害,但应用中发生的肝损害几乎全是变态反应性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4.
新版诊断标准的实用性及贻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DDW-J2004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形成概况 ICM标准(Danan—Benichou分类法)系将下列7个项目作为诊断条件并加以量化计分,即:①从开始用药(或停药)到肝损害发病的期限(天数);②停药后的ALT及ALP水平动态即疾病经过;③是否有饮酒、妊娠和高龄等危险因子并存;④有无病毒感染、酗酒和阻塞性黄疽等药物以外的病因;⑤有无伍用药物;⑥所用药物说明书中或文献中有否发生过肝损害的记载;⑦对再投予给药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依据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诊断和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急性肝损害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在形态学上分类为①肝细胞损害型;②胆汁淤积型;③混合型。中毒型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害,罕见出现胆汁淤积,但过敏型者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型。也有某些药物可引起这两种所见,即表现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细胞损害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子药物性肝损害的最大问题是它不易做到预测。一般讲 ,本病发病率并不算高 ,用药者 1 0万中可有 1~ 1 0人。见之于特定个性者的情况 ,强烈提示本病与遗传素质有关。另一方面 ,同其它因子 (宿主及环境因子 )的相互作用亦甚重要。总之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是关系到多种因子的。质言之 ,这些复合因子改变了药物代谢活性和抗氧化物质活性 ,继而影响及于胆汁排泄、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生成和凋亡诱生标记之调节 ,遂致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之发病。具有明显遗传因素背景的药物性肝损害 ,有认为是发生于家族性酶缺陷…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治疗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曲格列酮所致药物性肝损害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系噻唑烷衍生物。是最早作为改善胰岛索抵抗性而投用于临床的药物,但因其多引起肝损害而从2000年3月起已禁止出售。该药引发肝损害的概率约为0.1%。具有如下的特征:①于开始服用后经过4周以上才缓缓出现肝损害,有的可能迟至1年以后才发生;②缺少变态反应症状,DI.ST未必呈现阳性;③ALT、AST异常比ALP、GGT的异常改变显著;④肝损害发生之后如仍继续用药,则有可能导致肝实质严重损害而出现黄疽以至陷入肝衰竭;  相似文献   

8.
一、青霉素类 天然型青霉索极少能引起肝损害,偶尔可引致伴有发热和皮肤发红等变态反应症状的肝功能异常,其发生机制当为药物变态反应。合成青霉素较天然型品类的肝损害发生率高。日本迄今已积累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导致的肝损害10例以上。阿莫西林造成的住院者9例。类型以肝细胞损害型、混合型居多。亦有胆汁淤积型病例。同克拉维酸之合剂安美汀[奥格门汀(Augmentin)]所致重症肝损害发生率约为1/10万,多呈胆汁淤积型并有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9.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减轻症状类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几乎所有的减轻症状类(病症缓解类)抗风湿药(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但其发生率依药物的品种而有不同。可使肝酶增升的DMARD中,以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的概率最高,其次即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含SH基药物例如布西拉明(bucillamine)、D-青霉胺。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AZT)和环孢菌素的发生率亦较高。关于MTX与LEF,以下将予详述,其余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一般见于用药后的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害大致分为二类,直接代谢障碍性肝损害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后者受致敏状态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变态反应性肝损害的异常免疫,就药物抗原性获得机制、免疫学发生机制、药物变态反应性肝炎的免疫现象等综述如下。一、药物抗原性的获得一般认为药物变态反应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药物的直接损害,使肝细胞膜的一部分发生改变,游离出载体蛋白与药物结合而获得抗原性。松井等将最易引起变态反应性肝损害的药物如氯普马嗪、缓脉灵、先锋霉素 I 等,加入分离的正常肝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发现肝细胞的生存力显著减弱,引起肝细胞损害。如将药物(如140μM 的氯普马嗪等)加到分离的肝细胞悬液中,37℃培养2小时。然后用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肝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伤与代谢性肝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俊宏  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1997,18(10):450-453
药物性肝损伤与代谢性肝损伤东俊宏等一、药物性肝损害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制的进步与应用的普及,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亦见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约占药物副作用的4%~7%,甚至偶可发生致命的病例。药物性肝损害分可预知的剂量依赖性与不可预知的非剂量依赖性,即以发热、嗜...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的现状与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全国调查资料 日本曾于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进行全国规模的药物性肝损害调查,合计报告2561例。1999年为田等就1989年以来10年间日本肝脏学会评议员所在单位治验病例的性别、起因药物、投药后至发病的日数、诊断依据、是否作过DLST及其结果以及疾病表现类型、治疗方法、最后转归等项作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4.
抗痛风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痛风药引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据对1989~1998年间药物性肝损害的全日本调查统计,由单种抗痛风药即高尿酸血症治疗药引起者仅有12例,占0.71%;但另据对4458例应用抗痛风药治疗历时1年的肝损害发生率为3.3%。一般使用的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Ufinorm)和别嘌醇(Allopufinol,Zyloic)两者的肝功能损害频率似无差别。  相似文献   

15.
何谓药物性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16.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引起的肺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药的药物性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19.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肺损害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胃损害、肝损害和肾损害,而对于肺损害却知之甚少。据统计,药物性肺损害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5%~8%,有的可造成肺组织永久性损害,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药物性肺疾病由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首先发现,其他各科均有发生药物性肺疾病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药物更新换代加速,而医生对新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不足,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药物性肺疾病诊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专辑介绍日本对于药物性肺损害最新的一些研究资料,供我国医务人员参考学习。本专辑选译自《日本匾師仝雑誌》2006年第134卷第11号"薬剤性肺障害をめぐって"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献尧教授审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