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深静脉置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220例行深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右锁骨下深静脉盲穿,实验组患者给予右颈内静脉超声动态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插管成功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成功插管所需平均次数、穿刺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颈部血肿发生情况明显性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深静脉置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风险较大或预计穿刺较困难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随机为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各43例,超声组以超声引导下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引导;对照组运用传统体表解剖实施穿刺置管,记录比较2组并发症、成功率及穿刺置管时间。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颈内静脉(98.5±35.7)s、股静脉(436.6±158.7)s]较之对照组[颈内静脉(105.5±46.7)s、股静脉(536.5±198.4)s],少于后者(P0.05);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颈内静脉97.22%、股静脉100%)相比于对照组(颈内静脉48.72%、股静脉25.0%),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颈内静脉10.26%、股静脉25.0%),2组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0vs.10.26),股静脉(0vs.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救治急危重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临床价值高,可提升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重庆市东南医院麻醉科收治的6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观察组采用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法,比较两组的肘上外周静脉穿刺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穿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应用于PICC置管中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超声引导技术与常规解剖定位技术在成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40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纳做此次研究样本,随机分组研究,实验组22例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解剖定位术,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9%,对照组为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总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可靠,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于俊相 《医疗装备》2021,(6):150-15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在脑梗死患者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穿刺方法分组,传统盲穿患者为对照组(50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患者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穿刺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脸谱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C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对象分为股静脉置管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静脉置管组患者误入动脉率、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导管位移、堵塞及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具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选择穿刺入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肺癌患者中比较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肺癌患者治疗的最佳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4月275例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外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6例、PICC 106例和股静脉置管35例,比较4种不同置管方式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导管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4组深静脉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和总置管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5);平均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PICC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颈外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P =0.004,P=0.003,P=0.006),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3组(P=0.001,P=0.000,P=0.002).置管过程和导管留置过程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舒适度与4种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有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 4种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均很高,为成熟的操作技术.可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02例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两组均行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采取体表解剖定位法,观察组则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法,对比两组的1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耗时,且患者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透析置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同期对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35例。了解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操作未完全熟练者深静脉穿刺常需借助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来完成置管操作;常规盲穿、超声定位和超声引导三种穿刺置管方法相比较,超声引导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颈内静脉与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并发症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性及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少,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75-57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193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患者采用传统体表观察直接穿刺法,B组98例患者则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A组,动脉误伤几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下静脉穿刺较传统经验穿刺法成功率高,不良症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40例和解剖定位组40例,超声定位组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解剖定位组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发生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损伤神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定位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明显高于解剖定位组的73%(P〈0.05),超声定位组穿刺置管时间为(9.7±2.6)min,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的(15.4±3.1)min(P〈0.05);超声定位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的15%(P〈0.05)。结论:超声定位应用于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欢  傅娴 《药物与人》2014,(10):247-248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对53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及予以护理,55例患者行常规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66.03%,总穿刺成功率96.21%,与常规穿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O.05)。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加强深静脉导管护理,可明显延长早管留置时闻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技术和常规解剖定位技术在婴幼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幼儿深静脉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100例,年龄2 d~12个月,体质量2.0~9.8 kg,身长44.7~85.0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研究组患儿采用常规解剖定位技术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和误伤动脉、穿刺部位血肿、置管困难、血胸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0例误伤动脉,8例有穿刺部位血肿,7例有置管困难,而研究组仅有1例误伤动脉,研究组穿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婴幼儿深静脉术中,有助于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且穿刺时间较短,可避免多次穿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以降低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进行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传统体位标定下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时间、感染类型及病原菌种类。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损伤率分别为(31.3±10.9)s、(15.2±4.9)d及90.5%、4.3%,对照组分别为(67.5±20.1)s、(67.5±20.1)d及24.0%、2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为导管细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5.8%,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1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CRI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体表定位,能减少置管时间,增加留置时间,减小创伤并提高置管成功率,因此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于肘上最佳位置选择法(ZIM)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二月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均等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对比组患者不采用ZIM法进行置管,观测组采用ZIM法置管,两者在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技术上并无差别.观测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测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组患者在ZIM手法使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IM手法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患者临床舒适度得到大力提高,护士在穿刺置管中更便于固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在降低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传统体位标定下行深静脉置管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深静脉置管相关指标(提前拔管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损伤率);导管相关感染类型(导管细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检测病原菌感染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提前拔管和机械损伤比例(15.83%、4.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24.00%),一次置管成功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导管细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原菌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置管时间,增加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