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8例SLE患者,4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三种抗体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2.4%,疾病对照组中为2.3%,健康对照组中为0%;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4%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3.3%、47.5%.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AnuA测定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薛春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40-214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2例感染性肺炎病例治疗前后进行NAP活性检测,NAP活性采用Kaplow偶氮耦联法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进行阳性率及积分统计分析,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小儿50例,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表示.结果:细菌感染组NAP阳性率及积分为(82.3±17.1),(181.2±96.7);支原体感染组阳性率及积分为(35.1±13.6),(76.5±19.2),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27.4±16.7),(41.6±23.3)和对照组(28.6±18.2,44.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组虽然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幅度较小,与细菌感染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AP活性增高组经治疗后恢复期明显降低,与冶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P活性测定在小儿非重症型感染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特别是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之间)、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辅助意义,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孙茹蓉  吴敏  谢雯 《江苏医药》2012,38(17):2046-204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β2-GP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SLE(SLE组)、50例非SLE的其他结缔组织病(非SLE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CA及β2-GPⅠ的表达,同时对SLE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双髋关节MRI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LE组ACA、抗β2-GP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27.38%,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ACA阳性与血栓、异常妊娠、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雷诺氏现象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关;抗β2-GPⅠ抗体阳性与血栓、异常妊娠、高血压、雷诺氏现象及肺动脉高压有关。结论 ACA及抗β2GPⅠ抗体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应用。方法:对77例MPD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NAP用偶氮偶联法进行测定,对NAP的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骨髓纤维化(MF)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T)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PV组的NAP阳性率和积分与MF组、IT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是MF组的NAP积分与IT组无差异。结论:所有CML的NAP阳性率和积分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MF组、IT组、P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NAP是CML诊断一个良好实验指标。NAP的阳性率和积分在PV与MF、IT有不同变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在MF和IT中NAP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病签约模式下循证健康管理用于初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初诊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予慢病签约模式下循证健康管理, 为期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33%(28/30), 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 P < 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68.37±5.21)分、(65.52±7.26)分、(66.39±7.12)分、(67.28±6.3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62.35±6.89)分、(61.25±6.57)分、(60.34±7.03)分、(61.39±6.0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2.39、3.31、3.70, 均P < 0.05)。结论对初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慢病签约模式下循证健康管理干预,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和抗心磷脂抗体(ACL)检测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9例NPSLE患者和38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Rib-P及ACL,同时根据临床及其他实验室资料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所有患者均做脑电图、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 NPSLE患者血清中Rib-P、ACL阳性率(分别为57.9%及73.7%)均高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SLE患者(23.9%及39.5%)(P<0.05).血清Rib-P阳性组患者SLEDAI(40.2±7.0)较阴性组(31.5±7.8)患者高(P<0.05).结论 NPSLE患者血清中Rib-P、ACL的阳性率升高,Rib-P阳性患者病情活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儿童长期发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偶氮偶联磷酸奈酚AS-BI法测定63例发热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以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表示。结果NAP阳性率在发热组为71.3%±24.1%,对照组为74.6%±11.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阳性指数发热组为138.7±78.6,对照组为95.3±26.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NAP阳性率及阳性指数在细菌感染组为87.6%±12.9%和196.0±76.3,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48.7%±21.8%%和69.9±39.3)和对照组,在病毒感染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组及结缔组织病组。结论NAP活性在长期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尤其在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在阳性率和阳性指数两个指标中,阳性指数更能反映NAP活性。  相似文献   

8.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50例其它风湿性疾病(NSLE)组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分析AnuA对SLE组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9.3% 和98%,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而特异性与它们没有区别;AnuA在狼疮肾炎(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5.4%,在非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0.7%,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疾病活动组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5),AnuA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及肾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nuA阴性组(P<0.05).结论 AnuA是SLE的又一标志性抗体,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AnuA的检测有助于SLE患者疾病活动及LN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5年4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Sm抗体(Sm)、抗ds DNA抗体(ds DNA)、抗组蛋白抗体(AH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检测结果的分析,并与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探讨它们在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和ARP。检测402例SLE患者和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在检测的402例SLE患者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95.8%、72.4%、55.5%、76.6%,29.1%、14.2%。在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41.3%、1.6%、10.3%、8.7%,17.5%、0.8%。而在80名健康体检者中,仅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2.5%,其余均为阴性。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分别为73.8%,99.0%,93.7%,94.7%,89.3%,99.5%。在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三者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阴性时,其他2种自身抗体均出现一定阳性率,并以Anu A在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阴性时阳性检出率最高,达69.5%和72.4%。三者联合检测,任一阳性,对诊断SLE的敏感度可达88.2%。三者均阳性,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可达100%。结论 AN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最高,但其特异度最低;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SLE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SLE诊断的可靠指标。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对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8例SLE患者血清,46例其他系统性风湿病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人员血清中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结果 68例SLE患者ARPA阳性10例,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14.7%,特异性为100%,与其他系统风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其中一项阳性的病例有52例,阳性率提升至76.4%。结论 ARPA与SLE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SLE的临床诊断;联合检测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可以提高血清学诊断SLE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PSA、PA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及雌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给予己烯雌酚3 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2个月.同时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前列腺增生组、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治疗前、前列腺癌组治疗后血清PSA、PAP水平,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指标.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PAP水平为(80.64±64.72)、(45.86±55.73) ng/ml,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82±5.96)、(1.35±0.92) ng/ml和正常对照组的(0.75±0.24)、(0.79±0.6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78.33%,指标特异性达70.00%,而P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53.33%,指标特异性达93.33%;PSA对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高于PAP,而特异性却不及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AP水平为(9.71±10.38)、(7.82±11.77) ng/ml,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SA、P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症状有所改善,IPSS评分为(7.68±1.12),与治疗前的(21.66±4.61)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PA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雌激素能够降低其水平,改善前列腺癌症状,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78例首诊为AS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A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B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于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ASDAS-CRP)评分、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的ASDAS-CRP评分(1.39±0.21)分低于A组的(1.63±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分级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患者的CRP、TNF-α、ESR、BGP、CTX-Ⅰ水平分别为(10.88±1.76)mg/L、(7.11±1.67)pg/ml、(19.92±2.17)mm/h、(4.20±0.56)pg/ml、(8.25±0.92)pg/ml,B组患者分别为(8.36±0.94)mg/L、(5.36±0.72)pg/ml、(14.36±1.50)mm/h、(3.07±0.45)pg/ml、(5.88±0.71)pg/ml,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ESR、BGP、CTX-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21例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10分组、11—20分组、21~30分组、〉30分组,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间乳酸清除率情况及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组与11—20分组间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0分组[(18.35±10.01)%]低于11—20分组[(27.35±10.22)%]、〉30分组[(11.98±9.93)%]低于21~30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1、2.968,均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8.1±6.7)分]高于存活组[(18.8±8.4)分]、早期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13.62±11.31)%与(28.87±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0、3.619,均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负相关(r=-0.641,尸〈0.01)。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早期乳酸清除率降低;早期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CTX)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卵巢功能受损及闭经情况.方法 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SLE女性患者98例,均接受CTX治疗,观察患者卵巢功能受损及闭经发生的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有51.02%出现卵巢功能受损,出现闭经者18.37%;患者治疗后雌二醇(E2)为(19.33 ±1.54)ng· L-1,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补体C3和补体C4分别为(21.50 ±2.41)IU· L-1、(0.60 ±0.15)g· L-1和(0.16 ±0.10)g· L-1,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30~40岁组和>20~30岁组卵巢功能受损发生率分别为72.22%和52.38%,明显高于15~20岁组(P<0.05);>30~40岁组闭经发生率为38.89%,明显高于>20~30岁组和15~20岁组(P<0.05);>30~40岁组出现卵巢功能受损和闭经时CTX累积剂量分别为(14.30 ±0.83)g和(20.34 ±1.43)g,明显低于>20~30组(P<0.05).结论 CTX治疗SLE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卵巢功能受损发生与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大的患者出现卵巢功能受损时CTX累积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复杂断指再植中指动脉转位与传统静脉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 68例复杂断指再植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指动脉转位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一次移植成活率、指腹两点辨别距离及治疗满意度、断指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美观度评分(14.25±2.98)分、运动功能评分(34.68±3.67)分、血液循环状态评分(7.28±1.24)分、感觉恢复评分(15.09±3.06)分及一次移植成活率94.12%均高于对照组的(11.35±3.41)分、(31.07±3.05)分、(5.25±1.04)分、(12.34±2.54)分、76.47%,指腹两点辨别距离(4.23±0.85)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11±0.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断指修复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断指再植中应用指动脉转位效果显著,其一次性移植成活率、治疗满意度均相对较高,且手指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卵巢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麻醉,试验组采取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及Coopers评分、肌电图(EMG)评分、肌松效应起效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改良Censini评分标准分为实验组A(评分<30分,15例)、实验组B(30分≤评分≤60分,19例)、实验组C(评分>60分,16例),另选同期5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受检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对比四组受检者血清PCT、hs-CRP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0.26±0.09)ng/ml及(9.68±0.84)mg/L、(1.49±0.28)ng/ml及(16.45±1.81)mg/L、(10.57±1.85)ng/ml及(29.06±3.7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5±0.02)ng/ml及(1.40±0.11)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B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改良Censini评分总和增高,实验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也逐渐提升。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9、0.92,P=0.000、0.000<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通过血清PCT、hs-CRP水平检测,能帮助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