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鼠Lewis肺癌胸腔与皮下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移植模型与皮下移植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生存时间、生活状态以及肿瘤进展情况,寻找适合评价肺癌发展进程的模型。方法:将传代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LLC)接种于C57BL/6近交系小鼠的腋后线第6肋间胸腔内和腋后部皮下,建立两组肺癌模型:胸腔组和皮下组。观察两组模型的成瘤率、小鼠的存活时间和生活状态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结果:小鼠Lewis肺癌胸腔组和皮下组接种成瘤率100%。胸腔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13.5(8~18)d,皮下组中位生存时间45(25~71)d,胸腔组的生存期范围离散程度较皮下组小,P=0.023。胸腔组小鼠在生存过程中可出现肿瘤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特征,而皮下组则很少出现上述情况。病程中胸腔组小鼠恶病质状态较皮下组严重,胸腔组小鼠体质量下降、饲料消耗量、游泳试验和常压耐缺氧试验时间均较皮下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移植模型较皮下移植模型更能反映肺癌发展的进程,胸腔移植模型可作为晚期肺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肺癌原位模型包括小鼠自发性肺肿瘤模型和气道内接种模型等,但自发性肺肿瘤模型耗时较长且成瘤率不能保证,而气道内接种模型成瘤部位及大小不稳定。本研究以3LL细胞系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肺原位,与皮下接种模型比较,探讨其稳定性、转移特性,并建立小鼠肺原位癌模型的优化方法。方法将不同数量级的3LL细胞分别直接接种于C57BL/6小鼠左侧腋下制备皮下接种模型和以Matrigel悬浮后接种于其左肺制备原位接种模型,观察两种模型的生存期,并对小鼠进行解剖后行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v。结果皮下组成瘤率分别为100%、66.7%、16.7%,未见明显转移。原位组成瘤率分别为100%、100%、83.3%,并可转移至对侧胸廓及肺脏。原位组中位生存期(38d、35d、23d)明显少于皮下接种组(82d、72d、50d)。原位接种组微血管密度(120.2±9.73)高于皮下组(92.6±7.12)。原位接种组肿瘤细胞悬液CD44v表达(26.46±1.56)%高于皮下接种组(23.13±1.02)%。结论以3LL细胞接种于小鼠肺部所建立的肺癌原位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高,具有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同时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小鼠,以期发现它们在整体和肿瘤局部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与Matrigel胶的混悬液注射于C57 BL/6小鼠左肺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生理盐水混悬注射于C57 BL/6小鼠右侧腋后线皮下建立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记录小鼠生存时间,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肺部组织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皮下移植瘤和肺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均为100%,肺原位移植瘤转移率为100%,小鼠出现了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胸骨柄转移,其中1只小鼠出现了肾脏转移;皮下移植瘤转移率为70%,小鼠出现肺部转移。HE染色证实了两组均为肺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肺原位移植瘤VEGF表达高于异位皮下移植瘤。结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虽然操作复杂,小鼠生存期较短,但在转移率和肿瘤生物学特征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BALB/C小鼠免疫耐受模型建立及移植人体肺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一种能移植人体肿瘤并存活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郑氏植物蛋白(ZPP)0.1ml皮下注射BALB/C小鼠,诱导其免疫耐受性移植人体肺肿瘤组织。结果:移植肺肿瘤在模型动物体内存活,成功率可达65%(26/40),而对照组小鼠体内移植瘤全部被排斥,不能存活。结论:ZPP可引起小鼠对人体肺肿瘤细胞免疫耐受,使移植瘤成活。  相似文献   

5.
免疫耐受性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为给临床研究深入开展创造条件。建立能移植成活人体肿瘤的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十分必要。本文用在以往实验研究中发现的一种能促进人体肿瘤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有增殖反应的郑氏植物蛋白,诱导洲40人刚出生二天的BALB/C小鼠,于每只小乳鼠背部皮下注射0.1ml郑氏植物蛋白,在首次注射后的2中末再加强一次,过3周后即成为动物模型。用同样的方法以生理盐水替代植物蛋白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移植术。标本肿瘤组织是取自经河北医大第四医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在离体后4h内剪成2mm^3左右的小块接种到实验支持动物背部皮下。两周后取移植肿瘤包块内组织再接种于另一只实验小鼠腹腔。目测结果:观察实验组小鼠背部的移植肿瘤块生长情况,发现移植10d后会形成包块,触之发软,于2周后移植肿瘤成活,再移植于另外模型小鼠腹腔传代,其成功率达90%(36/40)。而对照组的移植瘤组织块在2、3周内逐渐缩小消失,移植成功率为零。移植存活瘤的病理学检查:经HE染色镜检可见到呈团状或散在分布的癌细胞,细胞核增大,形态不一,杂,核膜增厚,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匀,均肺癌细胞相似。将移植肿瘤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波行FCM(美国FACS,420型)分析,结果显示细胞DNA指数(DI)为1.15-1.23,增殖指数(PI)为22.6%-26.4%,有异倍体存在,是肿瘤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植物蛋白有与人肿瘤相关抗原类似的作用,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对人体肿瘤的免疫耐受,使移植瘤成活。本实验初步成功还可能与所选择的动物为刚出生不足两天的乳鼠有关。因为免疫细胞在个体发育早期过程中,对抗原易形成耐受。对成活移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备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的改良.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法、胰酶消化法、胶原酶法和匀浆法制备的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皮下注射C57BL/6小鼠,观察不同方法获得的细胞数、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体积、离体肿瘤重量、荷瘤鼠的生活习性等,判定改良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体外培养细胞法可以获得所需细胞,成瘤率100%.而胰酶消化法、匀浆法获得的细胞较少,而且成瘤率较低,约80%~90%和60%~75%.胶原酶法则是几种方法中获得细胞数最多的,成瘤率100%.结论 改良后的胶原酶法制备小鼠Lewis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便、成瘤率高、经济实惠的特点,为肿瘤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3LL细胞(2×106)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顺铂(DDP)组和DHA高、中、低剂量组,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瘤细胞的DNA倍体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组小鼠体质量比DHA高、中剂量增加明显,DHA低剂量抑瘤率为7.01%,较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95),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3.50%及59.2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00;t=13.566,P=0.000),但抑瘤率均低于DDP组的9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1,P=0.000;t=-9.667,P=0.000).流式细胞术检测DHA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影响肿瘤的细胞周期,G0/G1期及G2/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细胞被阻滞在S1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DHA对Lewis小鼠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与目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肺癌的治疗方法,建立起可靠的动物评价模型迫在眉睫.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建立肺癌原代组织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移植瘤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在建模方法及基本特征等方面来证明该肿瘤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肿瘤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取人新鲜完整肺癌组织块移植于NOD/SCID小鼠右侧前肢肩背部皮下,或经皮肺穿刺取得肿瘤小块移植于BALB/c裸小鼠肾包膜下.待皮下肿瘤增大,将其切下传代于裸小鼠右侧前肢肩背部皮下.观察移植瘤生物学特性,并取肿瘤行常规病理切片及CEA、细胞角蛋白、Ki67免疫组化检测,将原代肿瘤和移植瘤进行EGFR 18-21外显子和K-Ras 12,59外显子基因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本研究进行了11例肺癌组织的NOD/SCID小鼠和裸鼠建模,建成3例可多次成功传代的腺癌、小细胞肺癌和鳞癌模型.传代移植成功率高.荷瘤小鼠生长情况良好,生存期长.各代移植瘤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EGFR和K-Ras基因检测均与来源肺癌组织相一致.移植瘤细胞周期中S期延长,提示瘤细胞有增殖活性.结论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新鲜的完整肺癌组织建成了荷肺癌NOD/SCID小鼠及裸鼠模型,并传代移植于裸鼠,建模成功率为27%.移植瘤较好地保留了人原发肺癌的恶性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接近人体的肺癌模型,可为肺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Liu Q  Tuo C  Wu B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98-100
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为探讨人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采用组织学完整的人结直肠癌手术标本植入裸鼠结直肠壁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从34例人结直肠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结肠癌裸鼠直转移模型HCV-MHN-I,已传至18代,一株人直肠癌裸鼠矸转移模型 HRA,HMN-2,已传至21代。  相似文献   

11.
反应停、紫杉醇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对 L 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50只荷 L 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反应停联合小剂量紫杉醇治疗 ,第 2 1天处死动物 ,称取鼠重、瘤重、肺重 ,计数肺转移结节数 ,免疫组化染色记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单独及联合治疗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单独及联合治疗组肺重、肺转移结节数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 G1、S、G2 期肿瘤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不能抑制 L 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 ,但可抑制肿瘤肺转移 ,两药间无协同或拮抗作用。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不诱导 L ewis肺癌细胞凋亡 ,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肺癌治疗的最佳方式,为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桥医院1999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期的1230例肺癌患者,经查阅病历并随访,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各种综合治疗措施与肺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共随访1230例患者,失访99例,有效病例1131例,失访率8%;铂剂化疗联合放疗组、手术后放疗组、单纯手术组、手术后铂剂化疗+放疗组及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依次增加,分别为14.02%、17.47%、26.96%、35.43%、37.15%。结论在各种治疗措施中,综合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含非甲基化CpG二核苷酸的寡脱氧核苷酸(cytosine-phosph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对卡铂治疗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右前腋窝接种Lewis肺癌细胞,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将3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荷瘤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卡铂治疗组,第1-5天每天腹腔注射卡铂注射液0.32 mg;CpG组,第1-5天每次腹腔注射CpG ODN1826 0.05 mg;CpG+卡铂组,每次卡铂注射前6小时腹腔注射CpG ODN1826;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速度和重量,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2含量,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成功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各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都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CpG+卡铂组移植瘤体积最小;卡铂组、CpG组、CpG+卡铂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4%、21.5%、48.4%;空白组小鼠血清含量TNF-α、IL-12分别为(105.8±9.9)μg/L、(16.56±0.99)ng/L;对照组:(125.5±18.4)μg/L、(17.87±1.11)ng/L,CpG组:(199.0±8.4)μg/L、(24.56±1.2)ng/L;卡铂组:(70.4±8.7)μg/L、(12.50±1.15)ng/L;CpG+卡铂组:(127.8±17.3)μg/L、(16.32±0.73)ng/L;空白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分别为(8.64±0.82)mg/g、(2.55±0.24)mg/g;对照组:(11.11±1.6)mg/g、(2.96±0.29)mg/g;CpG组:(16.01±1.83)mg/g、(3.31±0.27)mg/g;卡铂组:(8.27±1.12)mg/g、(1.81±0.8)mg/g;CpG+卡铂组:(12.58±1.58)mg/g、(2.46±0.25)mg/g。CpG组的各种免疫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卡铂组(P〈0.001);而卡铂组的各种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联合治疗组的各种指标都显著高于卡铂组(P〈0.001)。结论 CpG ODN1826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Lewis肺癌移植瘤对卡铂治疗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预后与Cyclin D1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Cyclin D1基因表达与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棘突征、短细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表达有关,X^2值分别为6.139、4.727、4.756和5.220,P值均〈0.05;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年龄、性别与Cyclin D1表达无关,X^2值分别为0.244、0.004、0.411、1.523、0.391、0.040、1.104、1.896,P值均〉0.05。Cyelin D1过度表达与预后有关。Cyclin D1为一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效果 ,对 97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冷冻外科治疗 ,其中I期 7例 ,Ⅱ期 18例 ,Ⅲ期 66例 ,Ⅳ期 6例 ,无手术死亡。随访结果为局部复发 9例 ,中位生存期 2 9 2 8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 0 4%、18 12 %、1 13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肺癌的冷冻外科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肺鳞癌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kip1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独立预后因素和生存率的关系,寻找基因治疗的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48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病理分级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p27kip1在肺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2%(20/48)。p27kip1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结论p27kip1的表达与肺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与顺铂(DDP)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NSCLC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DDP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ERCC1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ERCC1阴性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3.5%(23/43),而ERCC1阳性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17.9%(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4。结论:ERC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DDP化疗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COX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72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6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的 COX 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癌组织中 COX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8. 6% (3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 6. 9% (5/72),χ2 = 46 239,P=0 000; COX- 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71 9% ( 23/32 ),高于肺鳞癌组织的42 8%(12/28),χ2 = 5 173,P= 0. 023,而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无表达。COX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吸烟史、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 .05(P值分别为0. 354、0. 052、0 .490、0 .658、0 .587 和0 .726)。结论: COX-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眼脉络膜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收治的21例肺癌眼脉络膜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中,以肺部为首发症状的7例,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14例;肺部病变位于左肺12例,右肺9例;中心型8例,周围型13例。眼部病变位于单眼20例,双眼1例,共22只眼受累,左眼13例,右眼9例;病变位置在后极14例,近视乳头5例,脉络膜周边3例。病理类型:肺腺癌13例,小细胞肺癌4例,鳞癌3例,大细胞肺癌1例。18例并发眼以外器官的转移。随访19例,中位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44.7%,2年生存率6.5%。结论肺癌眼脉络膜转移应对其重视及完善检查,使其尽早确诊。恰当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缓解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