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QT间期离散度(QTd)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AMI患者的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42)、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60)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C组,n=48),分析QTd与老年AMI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观察QTd取不同截断值时对心律失常预测的价值。结果:各组间QTd和校正QTd(QTcd)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QTd和QTcd水平A组>B组>C组。QTd截断值取60 ms是最佳截断值,对AMI患者心律失常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51%、83.19%,约登指数为0.7370。结论:老年AMI患者QTd、QTcd越高则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越大,当QTd截断值取60 ms时对老年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观察要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85例AMI患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5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54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 治疗组支架置入术后QTd、QTcd早期(6h)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80岁以上AMI患者,入院后直接PCI.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院前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m流分级0~1级,除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病例均成功开通IRA,操作成功率97.9%.术后76例血流TIMI 3级,16例TIMI 2级.术后6例因左心功能衰竭死亡.26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以上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持续反搏时间78~154(98.3±34.5)h.多支病变者除18例3支病变外均在术后3~7 d行非IRA的PCI.住院总病死率8.5%(8/94),Killip Ⅲ级以上者病死率30.8%(8/26).仅3.3%(3/92)发生需输血的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生存的86例患者出院前测LVEF中位值为43%(26%~62%).存活者术后30 d和18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4.6%.结论 对于8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安全可行,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可溶性CD40L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AMI患者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CD40L、cTnI及CK-MB的检测,并与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MI组sCD40L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及术后2h均高于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NT-proBNP的关系及急诊PCI术对前壁AMI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的急性AMI患者共263例,按梗死部位分为:非ST段抬高型、下壁和前壁三组。选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AMI患者为PCI组;各组均测定血清NT-proBNP。结果各AMI组的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前壁AMI组的NT-proBNP最高(P<0.05)。前壁AMI,行PCI术组的NT-proBNP低于未行PCI术组(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可作为评价急性AMI梗死部位的指标。 PCI术可降低急性AMI患者的NT-proBNP。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microRNA-208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含量的变化,探讨microRNA-208在AMI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22例,健康体检志愿者20名,荧光定量 PCR测定外周血microRNA-208的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TnI和CK-MB的水平.AMI组患者根据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外周血microRNA-208水平的差异.结果:AMI患者外周血microRNA-208的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外周血microRNA-208的水平与血清CTnI含量呈正相关(r=0.700,P=0.000).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AMI组患者中,microRNA-208的表达在两支及三支病变中高于单支病变(P<0.01),17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其症状发作后的24h血浆microRNA-208水平较入院即刻时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特异性的microRNA-208在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含量明显升高,随着血管狭窄严重程度的升高其浓度也显著变化,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冠脉内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AMI合并心衰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皆接受PCI治疗,并随机分为脑利钠肽组和对照组,脑利钠肽组予冠脉内注射脑利钠肽后予脑利钠肽连续静滴72h,其余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随诊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同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更优.结论 冠脉内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变化,探讨IMA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分别测定对照组和AMI患者PCI前及PCI后不同时间段血清IMA水平。结果:心肌缺血引起血清IMA急性升高(P<0.05),术后3h回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h~30h血清IMA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可造成AMI患者血中IMA急性升高;PCI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况。IMA可作为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所花费的治疗费用也比对照组患者少,观察组经过治疗取得的患者满意程度大大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PCI治疗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减少患者治疗所用花费,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图(SDS-PAGE zymograph)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56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及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术前及术后第1~7 天血清中MMP-2和MMP-9的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MMP-2和MMP-9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血清MMP-2和MMP-9的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CI术患者在术后第1天血清MMP-2和MMP-9的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在术后第3天达高峰(P<0.01),第5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血清MMP-2的酶活性与MMP-9的酶活性呈正相关(P<0.01);各组血清MMP-2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MMP-2和MMP-9酶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A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MMP-2和MMP-9是AMI病程进展中同样重要的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骤停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例患者,AMI并发心脏骤停,常规心肺复苏(CPR)无效,在ECMO支持下复苏成功并行急诊PCI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ECMO辅助后全部复苏成功,循环稳定后全部实施ECMO辅助下介入治疗.ECMO辅助时间分别为42~220 h(平均126.6 h),3例患者存活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于停机后死亡;1例患者脱机20 d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MI并发心脏骤停死亡率较高,早期ECMO支持下心肺复苏后并辅助PCI治疗,可增加早期心脏复苏的可能性,为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危重AMI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短期有效的生命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后的心肌微循环。方法选择20例AMI患者,在择期PCI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声诺维(SonoVue)静脉注射,行间歇触发、二次谐波MCE检查,应用声学密度分析软件(AD)定量测定心肌微循环内造影剂的声学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治疗前梗死相关节段的PI、AUC明显低于正常灌注节段(P<0.001);择期PCI治疗后梗死节段的PI、AUC仍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01),但较PCI前明显升高(P<0.001),校正后的PIr、AUCr亦明显升高(P<0.001);而正常灌注节段的PI、AUC在PCI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CE可定量评定AMI患者的心肌微循环;择期PCI可改善AMI患者梗死节段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的效果和护理手段.方法 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建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全部成功,但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 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能挽救患者生命,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PCT、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我院采用PCI治疗的AMI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CI治疗,PCI后随访6 m统计AMI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PCI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设计基线资料收集表,收集两组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血清PCT、血清hs-CRP水平等.分析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清PCT、hs-CRP水平与AMI患者P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8例AMI患者行PCI治疗后,52例(76.47%)预后良好,16例(23.53%)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血清PCT、hs-CR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与AMI患者PCI治疗预后相关(OR>1,P<0.05).结论:血清PCT、hs-CRP水平与AMI患者PCI治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参与AML患者PCI治疗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魏燕 《医学信息》2007,20(7):1202-120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分布规律,计算出数据。了解QTd,QTcd与AMI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性及数据范围,估计近期临床预后,并为开发有关计算机诊断软件提供数据。方法 AMI组入院时前3d每天至少测量一份心电图QT间期。一周时再测量一份心电图QT间期,并同时同份心电图记录R-R间期。死亡病例测至死亡时。生存者再测量出院时心电图的QT间期。以分规测Qp.S波起点至T波终点(T波回到TP基线时)的距离为QT间期,若有u波则取Tu波间的最低点为T波终点。依次测量12导联的QT间期,每导联至少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对照组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方法相同。结果 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QTd及QTcd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及出院时的数值,死亡组显著大于生存组。发现最长的QT间期82%见于梗塞区或缺血区导联,而最短的QT间期95%见于非梗塞区或非缺血区导联。QTd及QTcd最大值均在心肌梗塞发生后1~3d内,且有动态改变,表现为第一天升高,第三天最高,一周后趋于稳定,其QTd49+14ms,QTcd51+18ms,与出院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QTd≥80ms患者中,其死亡率、多部位梗塞、泵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大于QTd〈80ms,且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AMI患者动态观察其QTd及QTcd,对QTdt〉80ms。尤其是〉100ms时,应采取积极预防猝死措施.对于心律失常。心泵功能不全的防治和识别高危患者以及获得疾病转归的信息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的检测手段。对估计近期临床预后,特别是AMI后对判断心肌缺血程度、预测心血管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药效评估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为开发有关诊断软件提供数据范围。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是预测心梗后心性猝死的可靠指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格  李波 《医学信息》2001,14(6):359-360
QT离散 (QT dispersion)是指一份心电图标准十二导联中 QT最大值 (QT m ax)与 QT最小值 (QT m in)之间的差值 ,自 1985年英国学者 Campbell提出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QT离散后 ,因其方法简单 ,很快被广泛应用。近几年的数十篇 QTd的文献报告 QTd的应用已扩展到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领域 ,尤其是急性心梗(AMI)后对心性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得到许多学进的关注。一些研究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 QTd较无心律失常者要大〔1 ,2〕 ,并认为 QTd是心性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有报道用 QTcd…  相似文献   

18.
脑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肽.可以评判左心功能,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预后.此外,对心力衰竭和急性心梗治疗(AMI)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前超负荷量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简称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成功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平分为氯吡格雷超负荷剂量组(600mg组)及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300mg组),每组26例,术后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24h的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即刻的心肌呈色显像(Blush)3级获得率。结果:600mg组LVEF、sumSTR%和Blush 3级获得率均高于300mg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前应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术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再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从1998年~2002年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作≤12小时(43例)行PCI治疗(I组)63例未行PCI治疗(II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4周的EF值及4周时的运动耐量. 结果 I组全部出院,4周的EF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分别为52±9.7%和36±12.1%(p<0.05),较II组也有改善,分别为52±9.7%和45±10.2%,I组较II组运动耐量明显提高,分别为8.0±2.3METS和6.6±2.1METS. 结论 PCI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