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一族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血清糖蛋白以及哺乳动物的粘液腺中。细胞表面的许多生物学现象,如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迁移、细胞的识别、粘着和接触抑制等都与膜上的SA有关。膜上SA含量减少是膜结构损伤的一个标志。我们对染氟小鼠血浆游离SA含量进行了测定,以观察氟对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癌症患者血清脂结合唾液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有明显不同。Kloppel等发现糖脂结合的唾液酸在荷瘤动物及癌症患者中部有增高,但所用测定方法过于复杂。Katopodis建立了较方便快速的测定法,测定9种肿瘤患者血中脂结合唾液酸(LSA)含量都明显增高。本文报道100例消化系癌症患者血清LSA水平观察结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含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是正常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占细胞质膜总脂类的5%~10%.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存在,但以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为丰富,以脑灰质浓度最高[1].其分子由疏水的神经酰胺和亲水的含唾液酸的寡糖链组成,含有单个唾液酸和4个糖基的为GM1[2].  相似文献   

4.
彭爱慈  杨贵忠 《贵州医药》2001,25(11):993-994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ID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保护效果,初步探讨IDDM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方法;动态检测我院IDDM患者RCD、膜唾液酸(SA)含量、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胰岛素满意治疗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RCD降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明显下降,SA含量均显著减少;红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及MDA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I型糖尿病患者RCD明显降低,胰岛素有效治疗可以改善RCD及有效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家禽细胞表面主要分布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流感病毒受体,是禽流感病毒主要的识别和结合位点,而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α2-6半乳糖受体(SAα2,6Gal)。流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问不易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r-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浓度改变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定量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血清中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区带(HSB)、铁蛋白(SFn)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HSB浓度TAE前明显异常,同时出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外肿瘤病人(P<0.001);SFn和LSA水平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肼病患者,但与其他肿瘤无鉴别价值;肝癌组HSB、SFn和LS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3.3%和67.8%。结论 HSB定量和定性检测均优于SFn和LSA的浓度分析,多项的指标联合分析有助于肼癌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7.
刘惠兰 《天津医药》2006,34(6):426-426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Sialic acid,SA)含量的检测作为肝癌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已有许多报道,但在其他肝脏疾患研究报告甚少.本研究采用特异性较高的酶速率法对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血清S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沈正善  王秀华 《江苏医药》1997,23(4):262-263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作为恶性肿瘤标记物之一,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有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LSA含量增高。我们于1990年4月至1996年9月,对47例AL住院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进行血清LSA含量动态水平测定,以观察其含量变化在AL患者临床监测和预后估计中的意义。资料和方法对象:AL患者共4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17~76岁,平均34岁。经血象、骨髓象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均符合AL诊断。其中初治患者28例,M;2例,M。。6例,M35例,M。4例,M。3例,ALLS例。完全缓解期AL患者12例,M。。2例,M。5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男  罗勇  赵慧强 《贵州医药》2001,25(6):494-4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改变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冠心病者及37例正常人的血清SA含量及脂质水平,结果:冠心病的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组SA显著增高,冠心病组,心绞痛组血清SA与甘油三酯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A增高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与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观察茯苓多糖(PPS)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PPS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180细胞膜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PS与细胞接触24h,引起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升高,膜磷脂含量降低,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改变(C20:4和C14:0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但膜胆固醇含量、膜流动性(C/P比值、U/S比值)及膜中性脂脂肪酸组成不受影响。将PPS与S180细胞膜在适当条件下一同温育,发现PPS干扰膜的肌醇磷脂代谢,明显抑制磷脂酰肌醇转换。提示PPS的抗癌机理与膜生化特性改变有关,其中对膜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作为膜磷脂组分之一的肌醇磷脂代谢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胸腹腔积液76例实验室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76例胸腹腔积液进行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反应蛋白(CRP)以及积液的胆固醇(Tch、Fch)、溶菌酶(LZM)、纤维结合蛋白(FN)、癌胚抗原(CEA)、唾液酸(SA)等9项实验室指标的检测,以探讨它们对积液性质 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生化及免疫学方法分别对血清及胸腔积液进行上述9项指标测定。结果:积液/血清总蛋白、1/2(积液/血清IgG加积液/血清IgA)、积液CRP在判断渗出液与漏出液时都有较高的特异性;恶性胸腹腔积液中Tch、Fch、CEA、SA都显著升高,而在恶性腹腔积液中FN特异性升高,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ZM特异性升高。结论:上述9项指标在鉴别积液性质时各有其长处,在判断积液性质时将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和唾液酸(SA)含量的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30例健康人血清AFP,HA,SA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HA,S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4%,83.3%和80.6%。结论:清AFP,HA,SA三者联合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一兵  缪珩 《江苏医药》1997,23(3):153-154
测定20例NIDDM伴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20例单纯NIDDM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NIDDM患者的血清SA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其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NIDDM患者(P<0.05),同时血清SA水平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收好压之间存在相关。提示血清SA水平与NIDDM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唾液酸(Stalic acid,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细胞膜的组成成份之一,除了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与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结合,后者即为脂质结合唾液酸。SA在血液、粘液及乳汁中存在较多,也广泛分布于各实质脏器及组织内。为了探索血清唾液酸(TSA)测定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1989年至1990年,我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多糖抗肿瘤作用与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2):105-109
观察刺五加多糖(ASPS)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ASPS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有强烈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38g·L-1和0.28g·L-1。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180细胞膜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SPS与细胞接触24h,引起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升高,膜磷脂含量降低,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改变(C20:0、和C14:0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但膜胆固醇含量、膜流动性(C/P比值、U/S比值)及膜中性脂脂肪酸组成不受影响。将ASPS与S180细胞膜在适当条件下一同温育,发现ASPS干扰膜的肌醇磷脂代谢,明显抑制磷脂酰肌醇转换。上述结果提示ASPS的抗癌机理与膜生化特性改变有关,其中对膜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作为膜磷脂组分之一的肌酸磷脂代谢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唐景荣  石琳 《药学学报》1991,26(3):161-164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钙反常模型,观察丹皮酚磺酸钠对心肌细胞45Ca摄取、膜唾液酸(SA)含量及细胞搏动频率的影响,结果提示丹皮酚磺酸钠在50~400μg/ml范围内能显著抑制正常心肌细胞快相(5 min)和慢相(120 min)45Ca摄取及其搏动频率,且能显著抑制钙反常心肌细胞的452+内流外,尚与其提高膜S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清蛋白结合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检测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小芹,金晓明,李奇志唾液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除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大多均与糖蛋白和糖脂结合。一些文献报道检测血清蛋白结合唾液酸(PBSA)或脂质结合唾液酸(LB...  相似文献   

18.
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唾液酸(SA)和脂结合唾液酸(LSA)是目前认为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Tumour Marker)。临床上,它们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呈较高的阳性率并与肿瘤患者的病程发展呈正相关(1、2)。为了探讨这些指标在动物可移植性肿瘤中的意义,我们选择了小鼠肉瘤_(180)腹水型(S_(180A))、180实体型(S_(150))和小鼠子宫颈癌腹水型(U(14A))进行测定,并将其中对凤尾菇粗提物显示疗效的瘤株作了瘤体消长时相应肿瘤标志物变化的进一步观察,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唾液酸(Sialicacid,SA)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及体液中。晚近,血清SA含量变化在恶性肿瘤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受到重视。我们曾对贵阳地区66例正常人血清SA水平进行检测,以便为本地区临床工作者提供血清SA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的参考数据。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受检者经体检正常,无急、慢性炎症,妇女无怀孕,肝肾功能正常,胸透及腹部B超均无异常发现。年龄从3~75岁(S,471±18.8岁),男性58例,女性8例,60岁以下45例占受捡者的682%,60岁以上21例占31.8%。1.2主要试剂、仪器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脂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珍的原发肝细胞癌25例,断发肝癌3例,其它恶性肝癌6例作为实验组;肝硬化23例,肝血菅瘤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LSA含量。结果肝细胞癌0.558±0.052;继发肝癌0.568±0.189;其它恶性肿瘤0.574±0.198;肝硬化0.369±0.052;肝血菅瘤0.371±0.051。结论实验组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LSA值具有对肝癌的辅助性诊断价值,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