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A)的治疗效果。方法:冠脉介入诊治术所致PA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5.2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压迫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经1次压迫修复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7d瘤体较前有所缩小,未见PA复发。结论:对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3月住院治疗的老年ACS患者95例,在服用阿司匹林300mg/d基础上随机分组: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300mg,n=30):一次性给予氯吡格雷300mg,2h后取血;②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75mg,n=33):给予氯吡格雷75mg/d,连续5d后取血;③阿司匹林(对照)组(n=32):给予阿司匹林300mg/d,2h后及5/d分别抽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用西洛他唑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多枚冠脉支架后抗凝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造影证实存在冠脉严重狭窄需要置入3枚以上冠脉支架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有胃病史分为3组,每组20例:传统抗凝治疗组(A组,予阿司匹林3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1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B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西洛他唑100 mg,2次/d);未用阿司匹林治疗组(C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西洛他唑100 mg,2次/d),共治疗6个月。所有病人若条件允许,6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情况。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A组30%(5/15),B组23%(3/13),C组为31%(4/13),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再住院率分别为28%(5/18)、35%(6/17)和42%(8/19),三组均无脑卒中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PC I置入多个冠脉支架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可对抗血栓形成和减少心脑...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4岁,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年入院行常规枪查。患者2年前凶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阻林(100mg/d),氯吡格雷服用1年8个月后停用,一直服川阿司旺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不同时间点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2月80例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的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1、2两组(各40例)。术前均单次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和负荷量的氯吡格雷600 mg,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或150 mg/d治疗30天,30天后所有患者接受75 mg/d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于服药前、术后1、3、7、30 d采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同时监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浓度。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靶器官血运重建。次级终点包括严重及轻微出血事件。结果术前和术后1天两组患者PA和CD62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PA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3、7、30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PA、PAI和CD62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三个月,150 mg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75 mg组,次级终点事件无增加。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50 mg/d维持量氯吡格雷可降低ACS行DES植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用药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符合标准的NSTACS患者75例,分成两组,A组42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12个月后停用,为直接停药组;B组33例服用氯吡格雷75mg/d,12个月后改为37.5mg/d,2周后停药,为渐停药组。检测两组患者在停(减)药前、停(减)药后2周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停(减)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减)药2周后与停(减)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停(减)药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长期与阿司匹林等合用能够持续降低炎症水平,渐停法优于直接停药法。  相似文献   

7.
假性动脉瘤是导管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及早发现可避免外科创伤性修复 ,本文总结了我院经导管介入术后出现的 1 8例假性动脉瘤的诊治经验。1 对象与方法  自 1 994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共有 30 5 0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检查及治疗 ,穿刺采用Seldinger法 ,发现假性动脉瘤 1 8例 ( 0 .5 9% ) ,其中男 1 4例 ,女 4例 ,年龄 5 0~ 78( 64.3± 8.9)岁。1 8例患者中 9例穿刺点在股浅动脉 ,6例经同一动脉行 2次或以上介入检查及治疗。 1 8例均选用重复绷带加压法 :患者平卧重新压迫股动脉穿刺处 2 0min ,按压程度患者可耐受 ,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7岁。因间断双下肢疼痛2个月,发现血肌酐(Scr)升高40d于2005年9月2日收住院。患者2个月前因冠心病、心绞痛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造影剂泛影葡胺,具体剂量不详)、球囊扩张、涂层支架置入术,术后服辛伐他汀20mg、1次/d,肠溶阿司匹林3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术前血、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16例PA患,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9例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3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治愈,4例压迫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重复绷带加压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106例成功完成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72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d,1次/d,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脂、肌酸磷酸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后6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事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血CRP、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认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氟伐他汀治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临床表现、徒手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用徒手压迫法治疗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徒手压迫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60例老年ACS未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被随机分为:甲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予氯吡格雷75mg/d维持),乙组(30例,冠脉造影术后予氯吡格雷50mg/d维持),两组冠脉造影术前均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冠脉造影术前24h内及造影术后一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以血栓弹力图法测定血小板抑制率。并观察3个月内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甲组:(25.8±11.4)%比(75.2±12.3)%,乙组:(24.2±13.3)%比(64.8±17.5)%]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甲组:(16.7±21.6)%比(82.7±25.4)%,乙组:(23.8±22.2)%比(80.2±22.7)%,P〈0.053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个月内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非血运重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低剂量氯吡格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红宇 《山东医药》2013,53(35):46-48
目的 探讨PCI术后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Lp-PLA2)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治疗,术后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30 d后两组患者均以75 mg/d维持治疗.术前及术后30 d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Lp-PLA2.随访1 a,观察两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9.9%,两组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9%,对照组为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时血浆hs-CRP和Lp-PLA2均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 PCI术后双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明显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情况,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29例肿瘤距齿状线3~5cm中晚期直肠癌患者,5周内分25次接受总量37.5~45.0Gy放疗,期间121服希罗达750mg/m^2,2次/d;放疗5—7周后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放化疗耐受性良好,总显效率为79.3%;19例患者成功保留肛门,其中根治17例;术后3~7周康复出院,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肛门功能良好。认为术前放疗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直肠癌肛门保留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1岁。1995年10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术中发现右冠脉中段85%狭窄(B1型病变,图1)。予3·0mm×20·0mm球囊预扩张后置入4·0mm×24·0mm冠脉支架(GR-I,美国COOK公司),16个大气压扩张10s,即刻造影示残余狭窄<15%,TIMI血流3级(图2)。术后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mg/d)和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10mg/次,每日3次;美托洛尔12·5mg/次,每日2次),无心绞痛复发。2005年9月为复查冠脉造影入院,术前各项生化血清学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心室增厚(左室后壁13mm,室间隔12mm),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16.
杨帆  赖沙毅  王红 《心脏杂志》2010,22(3):390-39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方法:入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6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1例,非糖尿病患者35例,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继予75 mg/d维持,在服用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6、24、48与30 d取血,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11例中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55%,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6%(P0.05)。结论:在经PCI治疗的ACS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拟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前服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与常规负荷剂量300 mg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拟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别给予600 mg(50例)或300 mg(50例)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预治疗.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6、36 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MPAR),随访术后30 d和6个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16 h,氯吡格雷600 mg组较之300 mg组对ADP(5μmol/L和20μmol/L)诱导的MPAR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ADP 5μmol/L,(21.83±18.04)%:(14.79±9.18)%,P<0.05];[ADP 20μmol/L,(22.12±14.81)%:(15.67±10.15)%,P<0.05)].而服药后36 h,2组ADP(5μmol/L和20μmol/L)诱导的MPAR率分别降低[ADP5μmol/L.(16.70±15.42)%:(12.94±10.34)%,P>0·05]和[20μmol/L :(14.14±13.16)%:(10.19±9.49)%,P>0.05].氯吡格雷600 mg组30d和6个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300 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 d和6个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前服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较之常规负荷剂量300 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对664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46例,其中桡动脉前臂血肿15例,经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10例(并发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迷走反射7例,肺栓塞、造影剂过敏各2例,硝酸甘油过敏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肾功能损害2例。经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均治愈。提示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经严密观察和规范处理可控制其发展,减少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Patti  G  Colonna  G  Pasceri  V  刘海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640-640
积极抗血小板治疗对减少经皮冠脉介入(PCI)后的心肌损伤和早期心脏事件甚为重要。虽然观察性研究资料提示,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能比常用剂量更有效,但尚无随机性临床试验验证过此假说。此项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来对比分析600mg超负荷剂量与300mg常规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提高PCI后改善心肌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255例计划行PCI的患者在术前4~8h服用氯吡格雷,随机分入氯吡格雷600mg(n=126)和300mg(n=129)组。两组均检测术前及介入后8h、24h肌酸激酶MB(CK—MB)、肌钙蛋白Ⅰ(TnⅠ)及肌红蛋白的水平。一级终点为30d时死亡、MI或TLR的发生。结果显示,超负荷剂量组一级终点发生率为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与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共210例,随机分为泰嘉组103例,波立维组107例。所有入选患者术前1天均应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首次300mg,以后75mg,1次/d,1年,术后如为三支血管病变,硫酸氢氯吡格雷服用150mg,1次/d,2周后改为75mg,1次,d,至少服用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以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作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联合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的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