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升高和/或甘油三脂(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加以治疗,不但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证据表明,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实际上,不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三酰甘油(TG)水平的增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也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可依赖指标。新型的降脂药物应该是既能降低LDL—C,又不能升高TG水平。目前,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如他汀类)、苯氧酸类(如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及其它(如烟酸类似物)。  相似文献   

3.
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zetimib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吸收蛋白NPC1L1减少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水平。Ezetimibe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机制互补,在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今日药学》2008,18(5):78-79
Ezetimib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肠胆固醇吸收抑制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吸收蛋白NPCILI减少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水平。Ezetimibe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机制互补,在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6.
Merck/Schering-Plough公司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Zetia(ezetimube)(Ⅰ)经FDA审批扩大了适应症范围,可以与非诺贝特(fenofibrate)联合使用。适应症中包括用于降低仅靠饮食治疗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混合高脂血症患者的升高的总胆固醇时两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饮食须知。混合高脂血症的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联合用药对混合高脂血症有互补作用——(Ⅰ)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7.
这是高血压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血脂异常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三种情况,对于这三种情况都应进行治疗。然而,现有的证据表明,降低总胆固醇(或LDL-C)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复方壳聚糖对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壳聚糖100、200和400mg/kg,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老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抑制高脂饲养的老龄大鼠体重增长,可显著降低高脂4血症成年大鼠的TC、TG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降低高脂饲养的成年大鼠体重的增长,可显著抑制蛋黄乳液诱发的老年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提示复方壳聚糖具有降脂、减肥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4):193-194
FDA最近批准雅培公司的缓释烟酸+辛伐他汀复方片(Simcor)上市,结合饮食控制,治疗单用烟酸缓释制剂或辛伐他汀治疗无效的混合型脂质代谢异常,可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不良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本品薄膜包衣片剂量规格为:  相似文献   

10.
史虹莉 《家庭用药》2008,(11):33-33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灵菌粉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抗氧化系统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连续给予乌灵菌粉(100 mg·kg^-1·d^-1)12周,测定兔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给予乌灵菌粉可有效减小高脂饲料引起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同时使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TG、MDA、CRP含量显著下降(P〈0.01),HDL-C含量、SOD及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 乌灵菌粉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TG水平及增加抗氧化酶活力,抑制部分炎性因子的产生来达到降低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南  程蕴林 《江苏医药》1998,24(4):248-249
用辛伐他丁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具有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辛伐地丁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的干预血脂异常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6,44(2):129-132
动脉粥样硬化 (AS) 是冠心病、 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病理基础, 血胆固醇水平与 ASCVD 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SCVD 防治任务艰巨。血脂管理的目标是降低 ASCVD 风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 HDL-C) 包括所有致 AS 脂蛋白胆固醇,非 HDL-C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并列为血脂管理干预靶标可能更为适合。依据风险评估, 设定血脂达标值适用于中国临床。生活方式干预是血脂管理的基础, 综合干预各项危险因素方可有效防治 ASCVD。  相似文献   

15.
非诺贝特非调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诺贝特(fenofibrate)是第3代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具有显著降低血中升高的三酰甘油(TG)、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中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该药最先由法国Foumier公司于1975年开发上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贝特类药物,可作为仅次于他汀类的二线调脂药而主要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分析鲜萝卜汁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0只成年Wistar雄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鲜萝卜汁高剂量组,鲜萝卜汁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建模后。各组连续给药10周,检测血脂四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经10周连续给药。萝卜汁高、低剂量组和血脂康胶囊组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TC、TG、LDL—C和HDL-C以及降低IL-6表达、血清CRP和MDA水平,升高SOD(P〈0.05)。结论:鲜萝卜汁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因子,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川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55-1260
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载脂蛋白B(apo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poA1降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子之一.血脂异常也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虽然目前治疗目标集中在降低LDL-C上,但未来若干年内其他脂肪/脂蛋白和非脂肪因素有可能成为特殊治疗靶向.现对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状况和进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植物乳杆菌ST-Ⅲ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菌株对单纯血脂异常人群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单纯血脂异常志愿者,根据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每天服用200 ml添加植物乳杆菌ST-Ⅲ(≥5.0×106cfu/ml)和0.6%(w/w)大豆卵磷脂的脱脂牛奶,对照组服用200 ml仅添加大豆卵磷脂的脱脂牛奶。分别于试验前、连续食用30 d后测定并计算各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及降低百分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上升幅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50例达到终点的单纯血脂异常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分别下降(1.01±0.97)和(0.61±1.01)mmol/L(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平均升高(0.15±0.35)mmol/L(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植物乳杆菌ST-Ⅲ对单纯血脂异常者具有辅助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郎杏彩  贾秉义 《河北医药》1990,12(6):368-369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与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紊乱的指标。近年来,关于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和防止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致病作用的报导为数不少。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呈正相关。因此同时测定血清中 HDL—CH 和 LDL—CH 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比值,比单独测定总胆固醇有较大的临床诊断意义。测定 HDL—CH 和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最常见的疾病。研究证实,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是血脂异常呢?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或甘油三酯(TG)偏高,3项中至少具备1项便可以称为血脂异常。其中,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它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