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细化护理等级对护理质量、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疾病的特点制定护理级别的评定标准,明确服务标准,由责任护士组织实施。选择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医嘱执行护理等级,观察组按细化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定总分、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应用护理等级细化标准实行分级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护理分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不同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客观评估而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分别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等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护理级别,使临床护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重要的护理工作制度之一,在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对分级护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我国卫生部于1982年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在护理工作制度中规定: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其护理级别,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4个级别。2009年卫生部印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出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患者的自理能力来确定护理级别,首次将患者的自理能力引入分级护理之中。然而如何确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在文件中则没有统一的标准。2011年,为进一步完善分级护理制度,结合中国国情,重点探讨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依据及标准,补充和细化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使分级护理在临床上更具有可操作性,卫生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牵头开展了分级护理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本期策划针对这一主题,围绕分级护理标准制定的背景、国内外护理分级先进经验、相关项目研究结果以及项目试行医院的实践体会进行介绍,旨在推动分级护理在我国的发展,使之更加适应护理学科发展及临床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结合肿瘤内科疾病特点制定科室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实施分级护理后对分级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12月肿瘤内科226例患者(医师根据病情等级确定护理等级)为常规护理组,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实施分级护理服务;选取2016年1~6月肿瘤内科238例患者(医师根据科室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确定护理等级)为细化护理组。住院7d后应用分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患者对分级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细化护理组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患者对分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应用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科学的评定患者自理能力等级,是落实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医护合作依据病情等级和自理能力等级细化科室分级护理标准,体现专科特点,改进后的护理分级方法更加符合患者护理需求,有利于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儿科住院病人医嘱护理级别的基础上,细化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级标准,将生活护理等级与医嘱护理级别相结合,探讨细化分级护理的方法。由护理部制定儿科分级细化标准并实施,确定A、B、C、D4个等级标准。再根据各专科疾病特点,依据病人病情轻重、年龄、治疗项目、自理能力、活动受限程度等进一步细化,依次分为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B、二级C、二级D,三级C、三级D等8个等级,由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确认病人的分级护理等级。儿科住院病人年龄较低,自理能力差,医生给出的护理级别高,通过细化儿科护理分级标准,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对护理级别的认识,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制订细化分级护理标准,通过对护士进行ADL及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的全员培训,使护士掌握ADL评分方法及细化分级护理标准要求,应用于新入院患者护理级别的制订及住院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护士根据护理级别要求,参考卫生部制订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分级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制定护理级别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病房101例患者(观察组),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分级护理级别,责任护士通过改良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由此确定患者的综合护理级别,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与实施传统护理级别的103例患者(对照组)的基础护理质量、直接护理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前与产后的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得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共同制定综合护理级别在产科切实可行,可为进一步建立系统规范的分级护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患者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对策.方法 对妇科及普外科48名医师进行分级护理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及55名护士对腹腔镜术后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对38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的医嘱护理级别同Barthel指数分级评估进行比较.结果 医嘱分级护理在划分及实施中存在医师对分级护理知识了解片面、护士被动执行过程中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结论 分级护理的划分和实施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及时作出调整.应加强对分级护理的培训并进一步完善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1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临床护士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将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包括为病人实施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纳入院务公开,向病人承诺。但分级护理制度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有时不相适应,2011年又提出细化分级护理。本院2013年全院优质护理病房全覆盖100%,护理部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增加护理员,在优质护理病房中落实分级护理标准细化的管理。现对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订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工作流程。[方法]应用Delphi法对19名护理专家和15名医疗专家进行护士决策分级护理工作流程的2轮专家咨询。[结果]护士决策分级护理分为准备、评估、决策、调整4个步骤;决策护士通过判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依据分级标准独立做出级别诊断,并下达在分级护理护嘱单上;某些特定情况护士无法决策护理级别时,与医生进行病情讨论后共同决议。[结论]制订并规范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工作流程,体现工作步骤关系并提供操作标准,使护理工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级别评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由护士开具的分级护理级别与标准分级护理级别及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分级护理标准和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120例住院患者的护理级别进行评定,然后将评定结果与由护士开具的分级护理级别进行比较.结果 由护士开具的分级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及Bartbel指数分级之间存在有较好的一致性,其Kappa值分别为0.862,P<0.01;0.6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护士开具的分级护理级别符合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要求,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对《护理分级》认知度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护理分级》确定为临床护士的必修课,加强岗前培训,营造学习《护理分级》的氛围,加强临床护士管理,切实落实护理分级措施。结果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分级》的内容后,对护理分级术语等相关知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评定及自理能力分级等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护理管理角度加强对《护理分级》标准的宣传,同时组织对标准的学习领会,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让护士在评估患者能力的同时,做到客观、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达到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性三级医院住院病人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纳入分级护理的医嘱实施情况。[方法]根据2014年颁布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院543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调查;同时分别抽取开始实施标准5个月及2年后(除儿科及监护病房)的住院病人护理级别医嘱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医生、护士对2014年颁布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实施时间、内容、Barthel指数内容知晓情况有差异(P0.01);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评分符合率均低。医嘱级别与标准级别比较总符合率分别为标准实施5个月的71.1%及2年后的67.7%,相距近两年时间无显著提高(P0.05),医嘱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的交叉重合率分别为标准实施5个月的39.0%及2年后的51.1%(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分级与标准护理级别符合率分别为标准实施5个月的77.8%及2年后的89.6%(P0.01)。[结论]各级领导应重视加强对《护理分级》的贯彻学习,从制度上规范可操作的级别护理确立流程,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及督查,进一步规范执行分级护理内容,完善分级护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的不同级别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两位护理前辈所倡导,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内将护理级别分为4个等级,即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患者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并分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和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提示护士根据医嘱和标记具体落实,由护士长进行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是指人们日常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和进行独立活动的基本能力.Barthel指数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大、研究最多的一种ADL评定法.其内容比较全面,记分简便、明确,可信度和灵敏度高,有助于护士对患者依赖状况和病情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并据此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帮助和照顾,能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保障.我院于2012年初在全院临床科室正式推行使用ADL评估量表,并将护士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评估和医生的病情评估相结合,划分护理级别为三级五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提供不同级别护理的制度.病房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1].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始于1956年,其决策主体是医生,医生常根据生物学诊断提出护理级别时,一般并未考虑患者自身活动能力、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价值,常常出现分级护理判断的偏差.医嘱护理级别规定的要求往往与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存在矛盾,造成护理不足或过度现象,护患双方都经常面临着尴尬局面.在护理活动中不仅患者是被动的,护士也是被动的,难以获得整体的护理效果[2-3].因此,有关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讨论成为了护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对其病情分级评估并实施急诊护理管理,通过成立预检分级分诊护理小组,统计护理人员与医师对患者病情级别的诊断结果,比较预检护士与医师诊断差异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前后护理人员及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以医师对患者病情分级评估结果为参照,护士进行急诊预检分级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4.84%,Kappa值为0.913;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后护士与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可高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急诊护理管理的发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评估执行单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重新拟定各班次职责,将基础护理纳入班次职责,并以表格的形式制定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评估执行单来督促护士落实基础护理.改变排班模式,增设早晚班,组长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宏观调控常规护理项目,三班按照执行单落实患者的分级护理.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执行单的实施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规范化落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综合性医院的223例成年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来对患者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现行标准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基础护理评价标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作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相同护理级别之间,以及相同的病情观察级别,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一级护理、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的需求具有个体化特征;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能体现不同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需求,在目前人力资源紧缺的现状下,能使护士的时间分配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要求和原则,实施创新护理工作模式、简化护理文书、细化工作流程、实施导师制护士培训、合理配制人力资源、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及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