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究生酮饮食结合抗癫痫药物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在原有抗癫痫药物基础上进行至少3个月的生酮饮食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时统计癫痫发作频率,复查脑电图评价脑部放电控制情况;于治疗6个月时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治疗维持3、6、12个月的患者分别为72例、60例、38例。生酮饮食治疗3、6、12个月时临床发作控制有效率分别为40.3%、50%、55.3%,完全控制发作率分别为2.8%、18.3%、21.1%;脑电波减少有效率分别为50%、68.3%、76.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时患儿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得分未见显著性改变(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时患儿N_2PL显著降低,P3波幅及血清NE、DA、5-HT等神经递质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总体上生酮饮食结合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不仅可降低癫痫发作次数,也可一定程度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递质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来院或电话对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结果62例患者,失访5例,1例患者刺激时间小于2个月未纳入统计范围,对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3~40个月的56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McHughⅠ级22例(39.3%),Ⅱ级16例(28.6%),Ⅲ级13例(23.2%),Ⅳ级+Ⅴ级5例(8.9%)。其中3例(5.4%)术后无发作,38例(67.9%)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VNS刺激时间和刺激参数可能是影响其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的重要因素,随刺激时间延长疗效增加。  相似文献   

3.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临床观察托吡酯(TPM)对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总结21例难治性癫痫病人,在原来应用抗癫痫药物(AEDs)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另增添TPM后3个月与治疗前1个月,癫痫发作频度进行个体自身比较。结果:完全被控制率38.1%,好转率33.3%,总有效率71.4%,不良反应轻微。结论:TPM治疗各类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生酮饮食(KD)联合抗癫痫药物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7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原有药物不变的基础上添加KD治疗3个月。观察癫痫临床发作频率的改变,判断疗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KD疗效的因素。结果在KD治疗后,完全控制16例(20.8%),显著有效14例(18.2%),有效12例(15.6%),无效35例(45.5%);KD添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4.5%,保留率为76.6%。KD添加治疗无效组合用药物种类、智能障碍比例及睡眠障碍比例均明显高于有效组;而痉挛发作比例则明显低于有效组(均P0.05)。结论 KD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总体有效,尤其是痉挛发作类;对伴有智能障碍、睡眠障碍及合用药物种类偏多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4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添加剂量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48例(儿童23例,成人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收集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变化、无发作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退出原因。结果:Lev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为64.58%,成人有效率高于儿童,对部分性癫痫综合征有效率高;3、6和12个月无发作率分别为6.25%、18.75%和16.67%,保留率为81.25%、56.25%和43.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最主要原因为对疗效欠满意。结论:LE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痫治疗药物,对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痫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6.
应用低功率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T)添加治疗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结果研究组癫痫发作频度较治疗前3个月的基础值下降68.63%(P<0.01)。癫痫发作频度较对照组减少67.5%(P<0.01);其中显效25例(62.25%)、有效10例,总有效率87.5%,近期疗效显著。对各型癫痫发作均有效,且无明显副反应。其疗效机理认为与ILIT能改善难治性癫痫病灶部位微循环,调整癫痫病灶部位同时存在的缺血、充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高脂肪、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饮食。主要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疗效确切,副反应小,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KD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及动物试验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ever infection related epilepsy symdrome,FIRES)患儿在亚急性期(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至病后6个月)的序贯治疗及转归。方法 18例患儿采取高压氧、神经康复及对症处理,就患儿的气管封堵、惊厥、生酮饮食、神经功能障碍等进行综合治疗及管理,评估这些治疗的有效性,以优化亚急性期的治疗方案。结果 ①气管切开:14例患儿气管切开,13例顺利封堵切开的气管; ②惊厥:8例患儿急性期后持续无癫痫发作,10例在亚急性期不同时间出现再发惊厥或者惊厥无缓解,其中通过调整抗癫痫方案后4例无发作,4例明显好转,2例仍存在难治性惊厥发作; ③生酮饮食:急性期所有患儿均进行了生酮饮食治疗。亚急性期呈现生酮值不理想,消化道出血患儿不耐受等不同问题,2例低风险患儿停用生酮饮食后惊厥无复发,1例停用后出现惊厥复发,恢复生酮饮食后控制惊厥,余维持原生酮饮食不变; ④神经功能障碍:所有病例均接受高压氧及康复综合治疗,2例病情极其严重患儿仍为醒状昏迷,其余16例患儿均恢复意识。恢复意识的16例患儿中2例患儿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同龄儿童的水平,余14例患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语言障碍,2例伴有明显的情绪异常,除1例患儿有运动障碍,其余患儿除协调平衡功能欠佳,未遗留运动系统严重问题。结论 FIRES有共同的发病特点,但转归各有不同,亚急性的综合治疗措施,优化综合治疗流程,最大可能减小患儿并发症,减轻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酮饮食(KD)添加疗法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儿童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临床观察对象分为KD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于KD添加疗法开始前1个月及治疗后第1、3、6、12个月采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CE)-55对患儿进行评测.于KD添加疗法结束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难治性外伤件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外科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2年以上的外伤性癫痫病人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所有病人均行术前MRI检查,存偶极子定位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1例,极少发作(≤3次/年)3例,手术效果满意率81.0%;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5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3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9.5%术后平均随访25.5月。结论 对难治性外伤件癫痫行偶极子定位下外科于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VNS治疗的1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以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评估胃肠道功能。结果 术后12个月,13 例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0.9%,6例发作频率减少≥50%,7 例发作频率减少<50%。术后3、6、12个月,GSRS评分分别为(5.08±1.64)、(4.54±1.34)、(3.77±0.97),较术前[(5.85±1.92)]均显著改善(P<0.05)。GSRS评分与癫痫发作减少无显著相关性(r=0.02,P>0.05)。结论 VNS能够改善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但与癫痫控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生酮饮食(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纳入KD治疗儿童癫痫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1 080例病例。KD组癫痫控制发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2.13,95%CI:1.46~3.11,P<0.05)。经典KD组与改良Atkins生酮饮食(MAD)组的癫痫控制有效率(RR=1.21,95%CI:0.95~1.53,P=0.12)及不良反应率(RR=1.11,95%CI:0.81~1.5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典KD和M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3.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1例继发性、难治性癫痫患采取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并随访观察此种联合手术方法对难治性癫痫的控制效果:结果 采用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后,291例患中,有211例(72.5%)发作消失,有50例(17.2%)发作减少50%以上,对癫痫总的有效控制率为89.7%,随访1.5~4.0年,平均23个月,211例发作消失的患中有83例(39.3%)已停服抗癫痫药;同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无永久性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安全并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和1-刀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8例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进行PET检查,根据PET检查结果并结合MRI、CT、视频脑电图、VEEG及临床表现确定放射治疗靶区。结果 14例致痫灶位于脑软化病灶周围的皮层组织.4例致痫灶不仅位于脑软化病灶周围,还位于其他脑叶或远隔部位。18例经γ-刀治疗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满意8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3例,无效2例,有效率88.9%(16/18)。均未见新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脑软化灶伴有难治性癫痫发作患者行PET检查定位致痫灶,有助于选择γ-刀治疗方案,提高γ-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妥泰单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观察妥泰单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应用妥泰单药治疗20周,于治疗前观察并记录基础发作频率,剂量从25mg/d开始,每周增加25mg,共8周,达有效剂量或200mg/d后维持治疗12周,并观察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发作完全控制16例(53.3%),发作减少≥75%6例(20%),发作减少≥50%2例(6.7%),发作减少<50%6例(20%)。病程短者治疗效果较好。首次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者发作完全控制比例明显高于经治过的病人。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妥泰单药治疗对控制单纯部分发作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均有良好的效果,且耐受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免疫调节剂对难治性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通过免疫调控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可行性。方法 7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三组,30例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抗癫痫药物加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组),20例抗癫痫药物加胸腺肽治疗(胸腺肽组)。血清IgA、IgG、IgM、C3测定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桥联酶标法。结果 免疫球蛋白组(55.00%)、胸腺肽组(52.50%)癫痫控制总有效率(Ⅰ满意+Ⅱ显著改善+Ⅲ良好)皆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患儿IgA、IgG、IgM、C3、CD3、CD4、CD8、CD4/CD8等各项免疫指标差异皆无显著性意义。免疫球蛋白组、胸腺肽组治疗前后比较:患儿IgA、IgG升高,IgM、C3无明显差异,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结论 免疫球蛋白、胸腺肽使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能够显著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癫痫灶切除辅以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s,MST)对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难治性癫痫,通过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48例,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和胼9氐体前1/3潜行切开4例。对术后早期和9~30个月临床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早期可见6例一过性肢体肌力减弱。11例一过性失语,均在5~10天内恢复,52例手术后随访9~30个月。完全无发作33例,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10例,发作减少50%以上6例,3例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癫痫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癫痫杂志》2021,7(3):214-227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系统地搜索了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Ovid MEDLIN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央登记册,以英文发表2000年01月—2020年8月的相关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1篇,纳入病例781例。采用Meta分析(NMA)方法比较6种生酮饮食[经典KD(Classic ketogenic diet,CKD)、逐步启动KD(Gradual ketogenic diet initiation,GRAD-KD)、最初20 g碳水化合物/d的改良阿特金斯饮食(Initial 20 g of carbohydrate/day of modified Atkins diet,IMAD)、改良阿特金斯饮食(Modified Atkins diet,MAD)、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Low glycemic index diet,LGID)和中链脂肪酸饮食(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diet,MCT)]疗法3、6、12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直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KD、MAD的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的临床疗效优于CA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58,95%CI(3.47,32.40),P0.05;OR=11.31,95%CI(5.04,25.38),P0.05];MAD的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的临床疗效优于CA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5,95%CI(1.90,12.88),P0.05]。进一步NMA结果提示: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的临床疗效比较:IMAD、GRAD-KD、CKD、MAD、MCT优于CA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03;95%CI(0.00,0.30),P0.05;OR=0.07;95%CI(0.01,0.76),P0.05;OR=0.11;95%CI(0.03,0.35),P0.05;OR=0.11;95%CI(0.04,0.35),P0.05;OR=0.13;95%CI(0.03,0.67),P0.05;OR=0.11;95%CI(0.03,0.35),P0.05;OR=0.11;95%CI(0.04,0.35),P0.05]。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的临床疗效比较:CKD、GRAD-KD、IMAD、MAD、MCT优于CA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05;95%CI(0.00,0.31),P0.05;OR=0.22;95%CI(0.00,0.39),P0.05;OR=0.03;95%CI(0.00,0.62),P0.05;OR=0.12;95%CI(0.01,0.60),P0.05;OR=0.09;95%CI(0.00,0.91),P0.05]。累计概率图提示: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IMAD(Rank1=0.91),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CKD(Rank1=0.40),12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MCT(Rank1=0.64);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IMAD(Rank1=0.94),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LGIT(Rank1=0.44),12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MCT(Rank1=0.41);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10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GRAD-KD(Rank1=0.46),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10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LGIT(Rank1=0.58),12个月癫痫发作减少100%的临床疗效最佳临床方案为CKD(Rank1=0.56)。收益-风险评估图提示:3个月、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90%、100%的临床疗效较好的三种KD(CKD、MAD、MCT)结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CKD均为最佳治疗方案(CF=0.47、CF=0.86)、3个月、6个月癫痫发作减少100%的临床疗效较好的两种KD(CKD、MAD)结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CKD为最佳治疗方案(CF=0.45),12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90%、100%的临床疗效较好的两种KD(CKD、MCT)结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CKD均为最佳治疗方案(CF=0.65)结论研究表明,3个月临床疗效最佳为IMAD,12个月治疗疗效最佳为MCT。12个月以内C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平稳起效,不良反应低,综合评估,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癫痫病人随机分为西比灵组及对照组32例。两组按不 发作类型分别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西比灵组加西比灵每晚5mg,2周内加至每晚10mg,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及癫痫发作后3小时,72小时脑脊液Ca^2 含量。结果 西比灵组总有效率有75%,对照组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癫痫发作后3小时脑脊液Ca^2 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发作后72小时西比灵组已恢复到健康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 西比灵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能减少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并能迅速恢复癫痫病人脑脊液Ca^2 浓度。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探讨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2100例脑座中病例中19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1%,早期癫痫发作6.04%,晚期癫痫作3.09%,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48.44%)、每月1-2次多见(58.33%),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晚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议晚期发作癫痫应进行严格系统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