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特点及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ACS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载脂蛋白B(ApoB)、Lp(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比较,分析Lp(a)与血脂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CS组TC、TG、LDL-C明显升高,血清Lp(a)浓度高于SA组(P0.001)。ACS组血清Lp(a)水平与血脂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1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Lp(a)含量与血脂因素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特点及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ACS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载脂蛋白B(ApoB)、Lp(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比较,分析Lp(a)与血脂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CS组TC、TG、LDL—C明显升高,血清Lp(a)浓度高于SA组(P〈0.001).ACS组血清Lp(a)水平与血脂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1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Lp(a)含量与血脂因素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沈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70-2071
目的:统计血脂常规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清标本中脂蛋白(a)[LP(a)]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检测的血脂标本中筛选5 470例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正常的血清标本,分析其LP(a)水平,并比较高LP(a)组(浓度>300mg/L)和正常LP(a)组TC,LDL-C浓度.结果:在5 145例TG,TC,HDL-C,LDL-C浓度正常的血清标本中,高LP(a)标本占22.9%,高LP(a)组比正常LP(a)组TC,LDL-C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目前LP(a)不作为临床常规监测项目,有可能使高LP(a)患者漏检,值得注意.高LP(a)组,其TC,LDL-C水平也较对照组高,虽不能认为一定会患AS,但属于AS的高危人群,其个人可能得不到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迪  寇雪莲  唐维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88-2589,26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5);ACI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不同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脂联素对ACI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s-CRP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Lp(a)]及其它血脂水平特点。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同时应用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与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Lp(a)、TC、TG、LDL-ch、VLDL-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多项血脂水平升高,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 (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 AP )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 LP ( 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 AP组、再梗组hs-CRP、 Lp (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 Lp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 (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 =0.697, P<0.001)。结论(1)血清hs-CRP、 Lp (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 Hs-CRP、 Lp ( 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 Lp ( 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青年脑卒中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与Lp(a)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5岁青年脑卒中组、>45岁脑卒中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p(a)水平。结果≤45岁年青脑卒中组血清Lp(a)升高率(40.91%)和平均水平(35.59±19.06)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1);≤45岁年轻脑卒中级血清Lp(p)的OR值,明显高于>45岁脑卒中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LP(a)升高率.和平均水平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正相关(r=0.234,P<0.01),而与其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关(P>0.05)。结论血清Lp(a)水平升高是≤45岁年轻脑梗死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132例ACS患者被分为辛伐他汀组(67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在治疗前的基线水平hs-CRP与治疗后1周、2周、1月及3月时的hs-CRP浓度.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在治疗1月Hs-CRP浓度开始下降(P<0.05),至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Hs-CRP浓度显著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短期内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9.
李雪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865+186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90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及冠心病组(CHD)。比较三组之间血清Lp(a)的水平,对Lp(a)与血脂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DM+CHD组的Lp(a)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和NC组(P<0.01);2.血清Lp(a)与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载脂蛋白A1),apoB(载脂蛋白B),apoA1/apoB均无相关性。结论: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2.血清Lp(a)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浆D-二聚体(DD)和血清脂蛋白(a)[Lp(a)]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5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肾综组(24h尿蛋白定量>3.5g),52例非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为中等量蛋白尿组(24h尿蛋白定量1~3.5 g),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和血清Lp(a)的水平.结果 肾综组、中等量蛋白尿组DD、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肾综组DD、LP(a)水平高于中等量蛋白尿组(P<0.01).DD与LP(a)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D和LP(a)升高,且随尿蛋白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临床上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LP(a)、Hcy及Hs-CRP血清水平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U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Hcy和Hs-CRP呈正相关(r=0.85,0.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2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6例,ACS患者23例,以健康成人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60和TNF-α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6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均<0.001),SAP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P60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r=-0.146,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P60水平升高,可反映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李维筠  郑志恒  宫兆滨 《安徽医学》2015,36(12):1523-152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硬化程度及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2例 ACS 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钙)及对照组(阿伐他汀钙),每组61例。比较治疗4、8、16周时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 NT-proBNP、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差异,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6周时,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周期内,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下 NT-proBNP、Hs-CRP 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指标均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NT-proBNP =5.71,FHs-CRP =5.3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 ACS 患者机体血脂水平,降低 NT-proBNP 及 Hs-CRP 表达水平,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中肌钙蛋白I (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50例.cTnI、BNP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hs-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结果:ACS患者组的hs-CRP、BNP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的BNP浓度较UAP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 0.05).在AMI组cTnI较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UAP组cTnI浓度也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0.05),但SAP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nI、hs-CRP、BNP三项参数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对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方法:对我科2002年4月~2010年7月连续8年1 260例住院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时进行血脂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31~59岁)217例,老年组(60~74岁)561例和高龄老年组(75~93岁)482例.各年龄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ndes,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和高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血清Lp(a)、TC、LDL-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或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龄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青中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在中青年、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组间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年龄组间,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Gensini积分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对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狭窄程度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LDL-C和增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或P<0.01).结论:Lp(a)、LDL-C和增龄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脂蛋白(a)[L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ACS患者,并按照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每组90例,另选取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18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59例,三支病变组66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RP、LP(a)进行检测。结果在性别、年龄方面,AC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均0.05)。血清CRP、LP(a)水平方面,AMI组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且在不同病变支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联合检测两个指标AC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一项指标的阳性率。患者血清中CRP与LP(a)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且以上两个指标与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亦呈现出相关性。结论 CRP与LP(a)是具有相关性的两个指标,在ACS患者中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小琴 《中外医疗》2008,27(9):64-6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急性感染、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脂蛋白(a)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血清Lp(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组患者血清Lp(a)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p(a)测定在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Lp(a)是最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宁江 《广西医学》2006,28(8):1182-118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中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CRP、LP(a)水平,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数据作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LP(a)水平AMI组>SAP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LP(a)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的一个危险因子,CRP与LP(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