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药反应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强化工程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制药反应工程的课程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制药工程是培养药学工程技术人才,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学生工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精神与制药工程专业内涵高度一致。该文论述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和人才创新培养基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三个方面推进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职制药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依据制药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本文剖析高职制药专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强化高职药学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来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促进校企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时为加快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而设立的新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性是其特点,该专业的学生未来要面对的工程实际,要完成药品由实验室阶段向大型工业生产的转化工作,他们将成为制药工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只懂药物的实验室合成或制取原理而不懂工程技术应用是难以适应药品生产企业的老产品、旧车间的改造及新产品放大、投产和新车间、新厂房的设计工作的[1].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药专业是我院开设的旨在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部门培养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与管理、药品质量分析与检测等工作专门人才的一个专业。自开办此专业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制药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中药制药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现有中药制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课程体系的现状,围绕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化学制药理论、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列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背景制药工程复合型人才,介绍改革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 《药学教育》2006,22(4):11-13
制药工程是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相互交叉的工科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本文针对目前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课程设置的不舍理情况,提出组合药学课程群这一教改思路,以减少基础课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英语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听、说、读、写、测试”五个方面贯彻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制药工程专业应突出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彰显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有效对接.结合本校具有化学、工程学、药学、生命科学多学科群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即建设以化学制药为主,兼顾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以化学制药工程能力为主,又具有中药制药工程及生物制药工程广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医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对高素质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也对高等院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切入点,通过行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晰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药业的发展趋势及对制药工程人才需求为背景,分析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论述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国外制药工程教育及天津大学制药工程学科建设情况,探讨制药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并从生源的工作岗位、专业背景、因人因材施教等方面探讨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培养工程硕士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从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课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措施,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幅提高,部分学生获得了国家奖项,且升学深造的学生数也明显增多。结论:我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利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MP模拟车间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通过对GMP模拟车间及制药工程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突出GMP模拟车间在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展示现阶段GMP模拟车间的建设进程及教学成果。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存在实践平台缺失、实践机会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高校应重视GMP模拟车间的建设,全面提升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制药行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15):2154-2155
目的:提高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围绕临沂大学精品课堂建设工程,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我校在教学内容上补充了生物技术理论知识,突出前沿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和启发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注重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结论:优化后的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亦为其他课程进行精品课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注重创新及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从拓宽专业面、立足于工程特色进行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情况,强调对学生创新意思及工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布点的工科类制药工程专业的教育,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门人才呢?笔者认为: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依托和发挥校、院的整体实力,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学生制药工程能力的办学新路。  相似文献   

17.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是本科生在校完成基础及专业课学习后进行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制药工业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环节教学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搞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制药工程教育与GM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艳秋  刘丹  杨桂秋 《药学教育》2003,19(2):19-19,35
1999年,国家教育部将制药工程专业作为34个工程学科之一,并设置了制药工程硕士学位。制药工程作为新的专业,具有它特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懂得制药工艺理论,又有工程能力,擅长药品质量管理的高级制药工程人才。鉴于药品生产对质量要求的特殊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MP)应该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进行制药分离技术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原因有三,其一,长期以来国内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工程知识上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制药过程及设备"课程中关于分离技术的内容浅显,知识陈旧,没有反映当今医药工业中获得应用或正在推广应用的特殊制药过程及设备,如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精馏、色层分离、离子交换等高效分离方法与技术;其二,制药工程专业现已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药物制药,而"制药过程及设备"中仅少量反映化学制药分离内容,而生物制药分离技术基本上没有提及;其三,新型分离技术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异常活跃,工业化应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以及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根据本校制药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设想和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